- 中美国宴的对比 [2015/09]
- 泽东确实把我们害惨了 [2015/04]
- 到底谁是流氓? [2015/05]
- 党永远“跟”你在一起 [2015/03]
- 澳洲悉尼的北京烤鸭餐馆: 瓷器 [2017/09]
- 70年前 日军在北平投降仪式 [2015/08]
- 回国看了看 [2019/05]
- 现代女人的暴露癖 [2014/07]
- 萝卜白菜保平安-中秋快乐 [2015/09]
- 久违了,“红宝书” [2015/04]
- 最值得看看的北京胡同 [2015/01]
- 家乡的味道 [2014/09]
- 吃在北京的那些事 [2016/02]
- 我遇到的最抠的人 [2014/03]
- 我遇到的北京的哥 [2016/07]
- 王毅的手指 [2016/09]
- 我小时候的北京 [2014/07]
- 我见过的赌徒 [2014/12]
- 老家的玉渊潭公园 [2015/05]
- 北京的山山水水:十渡 [2015/02]
-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 [2015/01]
- 北京胡同的名子来源于生活 [2015/04]
- 老电影的启蒙 [2017/01]
- 6, 70年代的男人女人和领袖.. [2016/12]
- 北京的圣诞之夜 [2014/12]
27年前,我刚到国外时特别穷,别说进饭馆暴搓一顿排档级的饭菜,就是见到$3.00以上的东西我都绕着走。两年后,虽买不起房和好一点的车,可到饭馆暴搓 (吃饭) 一顿已是小事一件。这时我才发现国外中餐的风味直奔着中国最南边就去了,除了广东的早茶和那10来道菜,几乎没什么可吃的。
国外的中餐馆是又脏又破,还有股子儿老当铺的怪味,脏兮兮的地面能把我的鞋沾下来。餐馆油乎乎的大门,肮脏的玻璃窗,破旧的桌椅及餐具,特别是餐馆的厕所,就像刚刚从北京胡同里搬来的一样,鲜臭鲜臭的。这类餐馆看上去就像中国70年代县城里的小饭铺,尤其饭馆里的老板和服务员,他们就像刚从民国时期的坟地里钻出来的,给人一种强烈的人品和健康都有严重问题的感觉,看见他们直犯恶心。
90年以后,北京老乡们只要听说哪有卖烤鸭和京菜的,马上组队前往。我们连港式京菜也不放过,可港厨只能把一只肥大的烤鸭切出8片,还说要把多余的鸭肉拿去炒面。我操!老子花$75买只烤鸭就是为了吃盘炒面,再弄碗带着腥臭味的鸭汤,我们几乎次次的败兴而归。
1993年以后,上海人开始创业。“大上海”,“小上海”,”老上海”,“夜上海” 等小餐馆一家家的陆续开业了,饭馆的名字听起来就像1935年时的窑子。这也是我出国后第一次吃大陆背景人做的饭菜 (泛指1980年以后出国的大陆人), 好不好的,总算有吧。我喜欢小笼包,生煎包,虾肉馄饨,阳春面,五香熏鱼,炸带鱼,素什锦等。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我是周周必到。可日子久了,江南小厨和广式大餐把我的北京胃弄得直冒酸水....。
国外的很多中餐厨子几乎连最基本的厨艺常识和刀功都不具备,他们的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非常之低。“辣子鸡丁”,除了巨辣超咸,满盘全是黄瓜和胡萝卜丁,不用猜就知道黄瓜和萝卜又降价了。饺子馅特别小,基本属于第一口没咬着,第二口又过去了。$8.50一碗的虾肉馄饨几乎没有馅,上海人居然用筷子蘸着老抽在混飩皮中间点个黑点就算是混飩馅了;其实它就是一碗放点葱花的酱油面片汤。脸皮巨厚的“厨子”能把宫保鸡丁炒出半盘子汤来,菜里除了土豆丁就是辣椒,鸡丁不超过10个。
饭馆菜谱和墙上的美食照片全是网上弄来的,端上来的菜无论是味道,菜量,卖相能与照片相差着100里地。店家的人品差,水平低,菜价高,脸皮厚,不思进取已成了海外中餐业的主流。在海外开中餐馆的人,大部分属于海外华人中的败类。
1990年~2010年期间,假设大部分中餐厨子按国内“部级”要求给他们评级的话,海外的中餐厨子基本属于中国偏远贫困山区生产小队长级的水平。
在近25年里我不停的试吃,交着学费。最后只剩下一句话:等回国后,我他妈搓遍京城。(搓是吃的意思)
2009年以来,国内来了很多有钱人,为了身份,开了好多中餐馆。他们还从国内请来了很多半专业的厨师,使北方菜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吃饭的环境也从"地震棚"级逐渐进入店堂级。但是,北方菜的水平还是不高,选择性非常有限,我还是期盼着回国后搓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