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篇: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六):我考研的那些日子 [2014/04]
- 九爷(四五)三爷爷,媳妇和房子 [2015/01]
- 九爷(二三)可怜孩子和勤快孩子 [2015/01]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一):大学的小学同学 [2014/03]
- 九爷(六和后记)心中有图和圣地 [2015/01]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前言):大学之前(之一) [2014/03]
- 九爷 [2015/12]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四):我们当年一起唱过的歌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五):我的学生干事生涯 [2014/04]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前言):大学之前(二)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三):我的旧六舍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二):同班七年的大学同学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三):我的旧六舍 [2014/03]
上大学之前,棉花是在胶东半岛的一个小县城里混大的。那时的城很小,东西,南北各有两条主路,从城南到城北骑车大概半个小时就足够了。东边有条河,过了桥,就是通往烟台的省道,西边有几个小山坡,山上有个烈士陵园,是孩子们清明必去的革命教育圣地。翻过山,往南是青岛,向西就是去淮坊了。
棉花住的村子叫北关西,是一个城中村。爷爷奶奶在爸爸当兵时就在村里盖了房子,后来爸妈转业后,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就一直住在自己的房子。在当时,村子的人身份比较复杂,乡下农村里认为俺们是城里人,但城里又把俺们归为农民因为村里的人还都是农业户口。但棉花因父母是双职工,是正经八百的城市户口,可根据场合来随意进行转换,有点左右逢源哈。
北关西村里有彭宋两个大姓,以棉花家为界,南边是宋家为主,往北就是彭家地盘了。在村里,两大族里的男孩子经常要互掐,也以此为乐,你想,当年电视机都很少,闲着也无聊,也正好趁此锻炼身体。棉花家这一支人丁兴旺,所以辈份小。记得小时候上学时,碰到街上的老太太们时,二老奶奶,三老奶奶的要重复好几遍。我家周围姓宋的邻居居多,因为老妈在医院工作,再加上他们的孩子也是棉花的同学,关系也处得很好,当然了,这多半是老妈的缘故,你说谁没个头疼脑热的,在医院里有没有熟人那差距是相当大的,况且方圆几十里也只有这一个医院。所以棉花当年在村子里那是相当吃的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