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篇: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六):我考研的那些日子 [2014/04]
- 九爷(四五)三爷爷,媳妇和房子 [2015/01]
- 九爷(二三)可怜孩子和勤快孩子 [2015/01]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一):大学的小学同学 [2014/03]
- 九爷(六和后记)心中有图和圣地 [2015/01]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前言):大学之前(之一) [2014/03]
- 九爷 [2015/12]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四):我们当年一起唱过的歌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前言):大学之前(二)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五):我的学生干事生涯 [2014/04]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三):我的旧六舍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二):同班七年的大学同学 [2014/03]
-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三):我的旧六舍 [2014/03]
棉花的大学碎片系列(一):大学的小学同学
从棉花家出门往前直走二十米,抵扰倒右拐,再走二十米有一户姓宋的,家里有兄弟俩,老大就是棉花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本篇的主人公出场了,此处要有掌声哈),就叫宋大好了。
宋大算不上神童,但在我们村里一帮孩子里算是站在山顶上了,一路顺风到高中毕业。棉花则相反,走后门上了一中后,班上60个学生,一直都是50名左右,这种情况一直到高三才开始变化。我们一起上学,放学,虽不在一个班里,但因为都知道彼此的成绩,从来不提学习,聊得最多的是足球和勾击,(勾击是在山东民间最为流行的扑克牌游戏,六个人,四幅牌,三个人一伙,特别是在夏天晚上,村子里的几个路灯下总是聚满了人,我和宋大,还有宋二,是永远的牌搭子)。
宋大就如大家期望的一样,高考是580分,这个分数当年可以上除了北大清华以外的任何一所学校了。我们报学校的时候也还是没有交流。棉花考了540多分,在班上大概十四五名,后来被学校的老师一直以逆袭的典型来教育那些落后的学弟们(棉花在当年也算是传奇了啊)。
当时村长大伯为了激励村里的孩子们好好上学,设了奖学金,这在当年也是超前了。宋大理所应当的领到了奖金(具体数额记不清了),可棉花这时被算作是城市户口。奶奶也因此到村长家很有理智的交流一下想法,但也不了了之。
当年从青岛还没有到成都的直达,我们要在西安转车。入学报道的时候,我们在西安古城边上的小旅店住了一夜,宋大出去转了一圈,报了一套温瑞安的四大名辅回来,从此他就进入了武侠的世界。我估计他是用奖学金买的这些书,如果村长知道了的话,不知他又会怎么想。说来有趣,就这样,棉花是带着足球,而宋大是带着四大名辅到了大学。
宋大是计算机系的,在旧四舍住,每次去他宿舍,十有八九是在看小说,后来搬到南园,接触就更少了些。宋大在大学里不太顺利,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每次见面,也总是不提各自的近况,只是互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彼此在努力的保持着平衡,就像小时候一样,不同的是宋大和棉花的换了位置,特别是在最后一年。宋大毕业后,分到山东的一家制药厂,再后来,又听说宋大又恢复了武功,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市政府开始了从秘书到官员的从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