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豆豆、陶斯亮等:我们红色后代支持习近平 [2014/05]
- 高瑜被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受刑拘 评论指属新闻自由 [2014/05]
- 為什麼清算政法沙皇周永康? [2014/05]
- 马云龙:今夜无眠 [2014/06]
- “習氏司法改革” 可能政治更黑暗 [2014/05]
- 獨裁者都喜歡保密,讓大家猜謎 [2014/05]
- 香港紅色恐怖案至今無一偵破 [2014/05]
- 周恩來乾脆不收容“保釣五人團” [2014/05]
- 怒火和淚水:專訪《南京大姦殺》作者素丹 [2014/05]
- 《邱會作家書》 [2014/06]
- “六四”實質上是一場軍事政變 [2014/06]
- 毛澤東要用武力改造西藏激化矛盾 [2014/06]
- 記住“六四”是對抗強權的一種方式 [2014/06]
- 中國“大躍進”結束了嗎? [2014/05]
- 廣州日報社長受賄案牽出大老虎 [2014/06]
- 習近平危機四伏時間不多了 [2014/05]
- “香港已被視為甕中之鱉” [2014/06]
- 中國與日本:野蠻與文明 [2014/05]
- 吉林成了政壇黑馬高産省 [2014/05]
- 國安會目標向內百姓不安 [2014/06]
- 前美駐華大使兩次惹怒鄧小平 [2014/05]
- 北京依舊是台灣深深不安的根源 [2014/05]
- 2014-05-09 [2014/05]
- 中共下代接班人潛伏各地暗使勁 [2014/05]
高伐林

爭當“半邊天”“鐵姑娘”的女知青。
“知青”,是“知識青年”的縮寫、簡稱,字面上意思,是“有知識的青年的群體”。但這是個特定稱謂,人們所說的“知青”,是指“文革”中到農村當農民(以及到國營農場當農工)的高中、初中畢業生。
西 方社會學界有“戰後嬰兒潮”的概念,本文所談的“知青”庶幾近之,是1947年到1958年,約12年間出生的人。這些人,大體上是從“老三屆”(實際上 是六屆:1966、1967、1968年高中和初中畢業生)到七十年代末的高中畢業生。這個龐大的群體,以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公佈毛澤東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為標誌,從這一天之後,此前零星的、個別的行動,轉為大規模高潮,被整體驅趕到沙漠荒原、山鄉水 寨,形成所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第一批知青,穿 著黃軍裝(後來洗白了),戴著紅袖章(後來摘下了),遠離京華,遠離父母, 落入社會底層,面對陌生世界,卻頑強地支撐,開始是為理念,後來是為生存。憑著這樣的共同記憶,即使萍水相逢也能夠彼此理解。在特定歲月鑄造的“知青”, 成為中國當代史上人數最多的亞文化群體之一。
這個群體是 “有知識的青年”嗎?其中知識最多的一部分人,無疑得算第一批“老三屆”知青中 的老高三學生,“文革”動亂之前,他們就比較完整地接受了中等教育,其他人就等而下之了。“老三屆”中的最低的1968年初中生,只相當於小學畢業 生:1965年從小學升入初中,讀了一年就“停課鬧革命”,不是 到社會上“破四舊”,就是在學校裏鬥老師。而1969年以後高中畢業下鄉的知青,在學校裡學到的多是些空洞的政治口號。
即 使在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當時,中國也不是沒有知識分子和真正的有知識的青年。但毛澤東以湖南師範生的學歷,在北大受到大教授冷落的經歷,早在上個世紀四十 年代初延安整風之初,就表達過對知識分子的極大反感,投靠到毛澤東門下的康生當時闡發毛澤東的思想說:“目前所謂知識分子,實際上最無知識,工農分子反而 有一點知識。”——這正是毛澤東發動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遠因之一。一手將有知識者棄而不用,逼迫他們自輕自賤、“改造世界觀”,另一手將成千上萬無知識或 知識甚少的青年封為“知識青年”,不啻尖銳的反諷。
不管多麼名不副實,不管多麼身不由己,被剝奪了憲法賦予青少年平等受教育權利、平等擇業權利的這一龐大群體,只好在中國歷史上頂著被偉大領袖扣上的“知青”帽子了!(《新史記》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