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豆豆、陶斯亮等:我们红色后代支持习近平 [2014/05]
- 高瑜被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受刑拘 评论指属新闻自由 [2014/05]
- 為什麼清算政法沙皇周永康? [2014/05]
- 马云龙:今夜无眠 [2014/06]
- “習氏司法改革” 可能政治更黑暗 [2014/05]
- 獨裁者都喜歡保密,讓大家猜謎 [2014/05]
- 香港紅色恐怖案至今無一偵破 [2014/05]
- 周恩來乾脆不收容“保釣五人團” [2014/05]
- 怒火和淚水:專訪《南京大姦殺》作者素丹 [2014/05]
- 《邱會作家書》 [2014/06]
- “六四”實質上是一場軍事政變 [2014/06]
- 毛澤東要用武力改造西藏激化矛盾 [2014/06]
- 記住“六四”是對抗強權的一種方式 [2014/06]
- 中國“大躍進”結束了嗎? [2014/05]
- 廣州日報社長受賄案牽出大老虎 [2014/06]
- 習近平危機四伏時間不多了 [2014/05]
- “香港已被視為甕中之鱉” [2014/06]
- 中國與日本:野蠻與文明 [2014/05]
- 吉林成了政壇黑馬高産省 [2014/05]
- 國安會目標向內百姓不安 [2014/06]
- 前美駐華大使兩次惹怒鄧小平 [2014/05]
- 北京依舊是台灣深深不安的根源 [2014/05]
- 2014-05-09 [2014/05]
- 中共下代接班人潛伏各地暗使勁 [2014/05]
《外參》記者柯宇倩/彭博社高管壓下了一份報導,但壓不住關鍵內容的外洩,這次,對中國高層財富的調查,引到了退休常委賈慶林身上,原就有“貪官”之名的賈慶林,如今身上可能又多了一條權錢交易的線。
彭博社轉變策略
彭博2012年刊發了習近平家族財富的報導後,記者們在更新記者證上遭遇困難,如果這些媒體工作人員無法續簽簽證,將被迫離開中國。此情況受全球關注後,彭博記者陸續獲得了簽證。
彭博駐英國記者赫頓(Rob Hutton)跟隨英國首相卡梅倫到中國進行訪問時也遭遇阻攔。中國在卡梅倫一行抵達北京之前,突然給出通知,表示赫頓可能不適合參加李克強與卡梅倫在人民大會堂的記者會,英方隨即表示關切,外界也將此視為中國對彭博社報導的報復。
理查森表示,之所以發生彭博主管擱置文章的事件,可說都是因為當初刊登了習近平家族財富的報導。“溫以樂有其企圖心,想讓彭博變成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這樣的企圖心讓我們總會督促自己做得更多、挖得更深、看得更廣、目標更高。”
路透社曾因為報導中國的政治敏感議題,遭到中國政府的批判,指“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路透社前中國主席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認為,該社以誠信原則抵抗政治壓力。史進德表示,雖然中國大陸的言論自由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但在華的外媒仍受到限制。
CNN報導,《紐約時報》曝光彭博扣留文章一事後,彭博北京及上海分社突然遭中國官方以“安全檢查”的名義進入艘查,搜查者甚至要員工傳話給溫以樂,要他就將中國政府比喻為納粹政府的言論公開道歉,顯然是想給彭博社一個警告。
彭博社經過最近一波的動盪後,決定走回專注財經消息的老路。雖然彭博社否認是在中國政府的壓力下才斃掉該文,但彭博資訊公司董事長高逸雅(Peter T. Grauer)的發言似乎證實了先前的報導內容。2014年3月中高逸雅在香港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上講述了彭博在中國的金融終端市場時,指出彭博應該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根本使命,即提供商業資訊,而不是撰寫其他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