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美国页岩油田的神秘面纱(组图) [2014/12]
- “臭死了”之外的联想 [2014/09]
- 回趟国才知道中国物价有多高(组图) [2015/07]
- 裸体正成为华人的新宠?(组图) [2014/08]
- 走入美国非法移民的家(组图) [2015/01]
- 最新数据令人震惊:谁将是下届美国总统? [2015/07]
- 牛,俄罗斯妓女太懂性经济学了 [2014/12]
- 中国游客的扫货已不是疯狂可以形容的了(组图) [2015/03]
- 美国法官对新入籍公民的讲话太震撼了(组图) [2015/03]
- 回趟国才知道污染有多严重(组图) [2015/07]
- 芝加哥大学叫停孔子学院风波的背后 [2014/09]
-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何以招美国华人痛批? [2015/10]
- 美国人看中国落后美国多少年? [2014/12]
- 假如美国要求大学生抵制春节(组图) [2015/12]
- 看美国是怎样对待战死的军人的 [2014/09]
- “一套北京房子投资六套休斯顿房子”中的谎言 [2014/07]
- 走进美国最昂贵的餐厅 [2014/05]
- 浑水煮面暴露出太多的问题了 [2014/08]
- 改变了美国越战历史的三张新闻照片 [2014/09]
- 美国大学为什么禁止师生恋 [2014/10]
- 实拍:排队领取免费食品的美国人 [2014/08]
- “铁杵磨成针”在美国的遭遇 [2014/08]
- 大月份孕妇赴港旅游遭海关羁留遣返经过 [2014/09]
- 支招桑兰:诉谁能得到二十一亿美元? [2014/10]
- 我被警察开道护送 [2014/08]
- 国人海外遇险,救命的都是谁 [2014/05]
- 和中国比,美国的郡政府太可怜了 [2014/06]
难倒博士老妈的美国小学作业
心路独舞
这段时间丫丫显得出奇地忙,以往每天放学回家后总要先要练上一阵的篮球最近也省了,每天小脸就快粘在iPad上了,我在她的谷歌搜索引擎上做过限制,所以并不担心她在看什么,我只是好奇是什么能让这十岁好动的小丫头如此地专心致志。
谜底很快地揭开了,原来是她在为写社教课(social science)的大作业而收集资料呢。可我一看这道作业的题目,立马傻眼了——“通过收集历史证据来归纳美国南方非裔在解放奴隶制后的各种不同反应,同时说明你为什么支持或反对以下的观点,(1)美国南北战争是南北之间经济利益纷争的结果,(2)南北战争是地域差异的必然结果”。在作业布置的最后,老师告诉每个孩子可以查阅图书馆、因特网、书籍、录像、电影和杂志等,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但不可以越俎代庖,允许用语言、绘画或两者结合的方式等。
说实在的,我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是,这哪是在考四年级的小学生啊,这简直可以是大学历史系的论文题目了,就是让丫爸丫妈我们这两位一直喜欢研究南北战争的家长去回答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做很多的资料收集和阅读,更不说还要归纳、升华到思辨的程度了。美国南北战争是全美尤其是南方学者们一直在广泛深入研究的话题,在学术界本身就有很多争议,其中就包括南方战争的起因,这没有一定答案的题目,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去回答不是难为孩子吗?
我把这个担心告诉给了丫丫,谁知道她淡定地说,“这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没有一定的答案,不同的孩子面对同样的证据有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况且有关证据多如牛毛我们这些小孩子根本无法收集全了,所以做这样的大作业,重要的是我搜集到的论据是什么,而这些证据又怎样支持了我的结论,而不是结论本身是否正确。”
我不禁刮目相看,对我这个从中国教育中走出来的人,尤其又是学理工科的,潜意识里好像已经习惯了每个问题都有“正确答案”,却原本这追求“正确”的本身才是限制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的根本。而相反,美国的小学生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开放性的作业和试题,鼓励学生们去搜集资料、阅读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让十岁、四年级的丫丫在这样复杂的问题面前已知道如何下手了。
于是我随她一起去读南北战争的简史,看李将军、林肯等人传记的儿童读本,一起上图书馆借阅纪录片和电影,一起去里士满参观南北战争博物馆,我还特意为她约了弗吉尼亚大学一个著名的南北战争作家,让她能有半小时交谈提问的机会,然后我们一起归纳找到的所有证据,并逐条罗列对比。我突然领悟,其实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此时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是这个过程的本身,它让孩子了解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东西,而且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而在认识到这些不同的同时,我也不再担心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自己的结论是否算言之有据。
到了最后,丫丫完成了近两千字的论述,在文章中她是这样总结的,“在做这个题目之前,我想当然地以为南北战争结束后所有的非裔奴隶一定会欢呼自己的自由,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南方奴隶在走出主人家变成自由身的时刻感到得更多是茫然,他们中的很多没有自己的姓氏,不知道怎么去求生,不少非裔奴隶甚至参加南方军为邦联独立而战,此刻突然变得无家可归,也不知该去投奔谁,在这种环境下茫然无助好像才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反应,当求生变成迫切的需要时,自由的含义便需要时间来慢慢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