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美国页岩油田的神秘面纱(组图) [2014/12]
- “臭死了”之外的联想 [2014/09]
- 回趟国才知道中国物价有多高(组图) [2015/07]
- 裸体正成为华人的新宠?(组图) [2014/08]
- 走入美国非法移民的家(组图) [2015/01]
- 最新数据令人震惊:谁将是下届美国总统? [2015/07]
- 牛,俄罗斯妓女太懂性经济学了 [2014/12]
- 中国游客的扫货已不是疯狂可以形容的了(组图) [2015/03]
- 美国法官对新入籍公民的讲话太震撼了(组图) [2015/03]
- 回趟国才知道污染有多严重(组图) [2015/07]
- 芝加哥大学叫停孔子学院风波的背后 [2014/09]
-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何以招美国华人痛批? [2015/10]
- 美国人看中国落后美国多少年? [2014/12]
- 假如美国要求大学生抵制春节(组图) [2015/12]
- 看美国是怎样对待战死的军人的 [2014/09]
- “一套北京房子投资六套休斯顿房子”中的谎言 [2014/07]
- 走进美国最昂贵的餐厅 [2014/05]
- 浑水煮面暴露出太多的问题了 [2014/08]
- 改变了美国越战历史的三张新闻照片 [2014/09]
- 美国大学为什么禁止师生恋 [2014/10]
- 实拍:排队领取免费食品的美国人 [2014/08]
- “铁杵磨成针”在美国的遭遇 [2014/08]
- 大月份孕妇赴港旅游遭海关羁留遣返经过 [2014/09]
- 支招桑兰:诉谁能得到二十一亿美元? [2014/10]
- 我被警察开道护送 [2014/08]
- 国人海外遇险,救命的都是谁 [2014/05]
- 和中国比,美国的郡政府太可怜了 [2014/06]
近看北极人连续65天黑暗中的生活
阿拉斯加州的小镇巴洛(Barrow,Alaska)位于美国的最北端的,约有四千的常驻人口。到了每年的11月太阳一旦落山后,这里便要开始经历长久的黑暗,因为太阳再次升起要在65天之后。巴洛非常闭塞,四周被一望无际的冻土环绕,每年12月到3月间的平均最高气温低于华氏零度,这里没有公路可以抵达,和大多数的阿拉斯加人一样巴洛人主要靠北冰洋来获取食物,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非常享受和喜欢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
每年的十一月太阳落山,一月才会重新升起。到了五月中,太阳升起后会 一直不落保持80多天连续是白天。
(1)
(2)巴洛位于阿拉斯加的最北端。
巴洛这里驻有几个重要的美国联邦研究机构,能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也有油和天然气税收帮助小镇建设重要的现代设施,如自来水、下水道和诊所等。不久前美国系列纪录片“一平方英里”的剧组访问了巴洛,拍摄了很多照片和录像,向大家揭开了在这个北极圈以北320英里的北极小镇里的生活现状。
只有飞机能够抵达,没有进来或出镇的公路。
(3)
冬天里的强风和低温是很危险的,若你出门不带手套的话几分钟内手上便会生出冻伤,大人几乎很少允许孩子们自己出门玩。
(4)
早年巴洛镇内的交通主要靠狗拉雪橇。
(5)
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才逐渐被汽车代替。
(6)
全镇只有四个杂货店,商品的价格奇高,因为全部需要空运进来。比如内陆只要两、三美元一罐的花生酱在这里要将近十美元。
(7)
而有些商品在华氏零下50度的运输条件下难以幸存,比如这些七喜饮料就已经冻爆了不得不全部扔掉。这里的店主当年作为游客来到这里,因为喜欢便留下了。
(8)
小店一年365天每天开门并连续24小时营业。不过有时店主也会觉得厌倦,“我会开车到冰天雪地的空旷中然后反问自己,我在这里到底为了什么?其实我明白,如今除了挣钱之外更多的已经是责任”。
(9)
超过半数的巴洛人是政府雇员,这里的中线年收入是8.9万美元,只有这样才能支付得起这里昂贵的消费。
(10)
对一家人来说每星期500美元的食品消费是最起码的,而在内陆像我们三口之家100-200美元足够了。
(11)
这是典型的晚餐,有鱼、米饭和甜面卷。
(12)
米饭每一餐都有,甚至早餐。
(13)
很多人家依靠鲸鱼油来度日。
(14)
这一人家的父亲以开校车和出租车为生(和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巴洛的出租车比美国其他的地方要便宜),父亲和出生在当地的母亲是通过这辆出租车认识的。
(15)
这位母亲开玩笑地说,“谢天谢地我的先生不是出生在巴洛,至少结婚时我不必回家问我的父母我们两人是否有亲戚关系”。
(16)
这里孩子喜欢的人物和内陆的孩子一样,比如Hannah Montana 和Justin Bieber等。
(17)
镇上有几家餐馆,镇上有人专门告诉我这里的人不喜欢做饭。
(18)
这是一家从1978年就开业到现在的墨西哥餐馆,生意很兴旺。
(19)
即使是周二餐客点的Taco还是堆满了桌子,餐馆老板Tate当年作为海军北极研究试验室的雇员来到巴洛,因为喜欢这里的文化便留了下来。
(20)
天气好的时候(居然指的是温度华氏-20度以上!)去教堂礼拜是巴洛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一旦温度降到华氏-35度以下参加的人就少了。
(21)
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黑暗中也常导致不少问题,比如这里的自杀、抑郁、酗酒和嗑药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位警察来自Oregon州,他说自己常怀念树木、群山等:“如果你不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话真是很难适应”。因为连续漫长的黑暗,很多人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有时甚至会有人专门到警察局来问问是什么时间。
(22)
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社区群体,这位老师说,她和80-90%的学生都有亲戚关系,所幸的是这里的研究机构对当地的教学很有帮助。
(23)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但当地人却认为巴洛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的地方,这位老师告诉纪录片剧组:“我庆幸我自己的孩子在这里长大和毕业,因为这是我们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部分。”
(24)
居住在这里的生物中数目最多的不是人类,而是驯鹿,虽然对现代人类来说这里的生存条件过于苛刻,有很多内陆人无法想像的困难和不便,但祖祖辈辈的阿拉斯加巴洛人一直居住在这里,也不断有像墨西哥餐馆店老板这样携带着现代文明而来、之后却留下来的内陆人融入,相信北极圈内的小镇巴洛一直会这样美丽而兴旺下去的。
(25)
(图片:来自“一平方英里”剧组。文字和图片整理:心路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