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杂思录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批判(8)

作者:笑看风月  于 2021-10-29 02:0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思想杂谈|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

3.23 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意识形态思想理论的历史与社会功能,文明的抓手与台阶。意识形态理论与宗教一样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思想结晶,而人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与进步的,也必然超越这些思想。多神教取代巫术,一神教取代多神教,随着社会进步,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世俗的文化思想理论又取代一神教文化思想而成为社会的潮流与主流,并进而形成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与社会文化价值。无论是宗教思想还是世俗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在其产生社会都是一种文化思想进步,在其发轫初期都会受到不同社会思想的挤压,如果与社会主流或统治思想相违背,甚至会受到迫害,如基督教初期受犹太教的排挤,以及罗马帝国的迫害,而自由民主意识同样不受社会统治集团所待见,社会革命也成为新思想意识自我实现的必要手段。这些新思想成果对相应社会进步以及后继发展都成为前进的抓手,后又成为台阶,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而最后成为脚链与桎梏。历史上的巫术多神教一神教都曾经经历从抓手到台阶,最终成为桎梏的过程。同样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成果,意识形态思想理论也同样必然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将意识形态思想理论作为社会的终极,也仅是站在相应社会物质基础做出的所谓理性推测,就如《历史的终结与最好的人》一书对历史做出的判断,以及最后的人的设想就是如此。
自由民主价值与社会主义或威权体制一直是近代几百年来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而关于历史终结的判断无疑是以已发生的历史事实或事件作为有力的论据与批判。推断历史的终结,其认知并不否认人类历史或有反复与曲折,然而以社会发展趋势或社会大众心理的认知,这是必然的趋势与终结。这种发展的预测与大众心理认知并不是以不同意识形态理论辩驳与思想的批判作为依据,而是历史的发展与事实为依据。历史的批判是最有力的批判,也是《终结》最有力的着眼点所在,对它的批判也多有误解,以现有的理论与事实也难于推翻《终结》的结论。事实是最好的依据,也是最有力的批判。而近二三十年自由民主也遭遇社会稳定与发展,以及民粹的社会瓶颈,而作者也对结论的基础做出修正及增加相应的条件,即国家治理能力成为重要的基础之一,这无疑是事实修正思想理论的最好例证。这里要说明的仅是,任何理论尤其是意识形态理论仅是以事实作为研究基础的理性判断与推论,绝非所谓的真理,理论以事实为依据,也必然接受事实的批判与修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任何社会理论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演化,都有一个抓手到台阶再到桎梏的过程,而成为桎梏的原因就是拒绝事实的批判,拒绝接受新思想。当一个思想理论拒绝批判,拒绝新思想,其必然成为死的不具生命力的思想,而以这种思想作为社会体系的根本基础,必然走入歧途。
追求利益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文化思想的价值,自由民主同样也必然必须追求利益,追求最大利益。很难想象一个无关利益的自由民主价值,或一个不带来最大利益的自由民主体系,如丘吉尔所说,‘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其实就是相比其他可能的体制,民主是能带来最大利益的社会体制。由此可见,如果存在一种比自由民主能够带来更大利益的社会管理体系,那么《终结》的结论就不攻自破。利益,最大利益是衡量以及检验意识形态理论的标准,自由民主的思想理论之所以在二十世纪末在与苏联及东欧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其根本就是在生产社会利益,即社会物质的丰富与民众的生活幸福感等各方面,压倒了苏联阵营。自由民主体制在生产制造社会利益的优越使苏联阵营赖以生存的思想意识理论失去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思想理论的社会合理性。物质利益就是社会最坚实的基础,也是社会合理性的基础,失去社会合理性,社会改革成为必然,而改革方向的错误也会使国家与社会裂解,走向灾难。这也是《终结》产生的历史背景。而《终结》一书的修正或增加相应的条件,即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因为一些施行自由民主体制的国家与地区未能得到预想的利益,老牌的民主社会也遭遇社会瓶颈,现实是最有力的思想批判,《终结》的结论也受到事实怀疑与挑战。
而《终结》作者对理论的修正所增加的条件,即国家的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本质就是追求最大利益。利益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人性本质,人类组成群体与社会的根本原因,这是本书自始至终强调的。《终结》的修正无疑是受到许多社会现实问题或发展瓶颈的影响,如民主体制低效的社会治理,遭遇社会动荡,也相较于中国社会稳定以及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然而作者增加国家治理能力作为条件,却并未能说明民主走向民粹,走向底层决策与国家治理能力之间的必然矛盾,不解决民粹的问题,不解决不同政党代表的社会利益群体造成的社会撕裂,就不可能解决国家治理能力的问题。民主选举与轮流执政是民主体制的一体两面,同时也是社会低效治理的必然根源,冀望民主体制产生有效的国家治理,恐怕是缘木求鱼,且拭目以待。为现实问题而修正,也就是为利益而修正,为利益而修正就是理论的精准精细与进步,增加理论成功的条件,也是理论的生命。不受自由民主意识形态认可,然而却获得一定成果的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走出意识形态,本质就是以社会大众利益为基础,这说明利益同样是所有意识形态价值的本质,追求利益,追求最大利益同样是自由民主的本质,这是完全无需证明的。
简而言之,任何理论包括意识形态理论仅是社会进步的抓手与台阶,一种工具,并非不可抛弃或不可修正的社会终极目标。社会由于进步而不断改变,追求利益的手段也必然改变,当理论成为不可修正与抛弃的社会准则,理论也就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衡量工具的标准就是工具的有用性,也即所能带来的利益。当思想理论不能达到最大利益的目的,就应该修正,并产生具有让人信服的修正理论,或被新的理论取代,而以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价值同样如此,而检验的基础就是最大利益。
意识形态思想是人类进化文明的成果,更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灯塔,做为认识社会生产与文化现象并将其理论化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更是人类思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结晶与最高表现,尽管理论本身存在对现实现象的偏见与误解,对理想的一厢情愿,意识形态理论都是人类思想极为宝贵的思想资产。

3.24 结语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其本质就是围绕着资本生产展开的,从一开始的资本压榨造成的劳工贫困,以及资本生产的危机,到当今突出的资本社会经济周期危机,都是关于资本生产的本质造成的,资本生产是现代社会主要社会矛盾的根源,这也说明了物质生产是一切人类社会或生活的基础,生命与群体的本质就是最大利益,而利益总是与物质生产及社会分配相关的。
资本的本质就是一种物质生产运作的要素和基础,就如同封建制时期,土地是一种物质生产运作的基础一样,掌握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基本要素就掌握了财富。这个基本要素,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是土地,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封建时期的战争往往是掠夺土地资源的战争,在资本主义时期表现的是资本的扩张与资本抢夺市场的竞争,市场是企业及其背后资本生存的空间,失去市场就意味企业及资本被吞噬,市场,利润,是资本生存的保证。
资本主义这种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的生存方式,就必定造成掌握资本的社会阶层为追求最大利润,对社会弱势阶层劳动者的残酷压榨,带来贫富不均及分配的不平等的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催生从根本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思想,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而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与资本的强势,也必然引诱发资本生产的批判者以暴力回应暴力。马克思主义注重以革命的手段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改造资本,也是对社会物质现实的回应,然而走上意识改造物质,超越物质,人为促进社会的演化。
做为以革命为导向与目标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包含许多超越现实的理想与手段,这也是社会主义做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遭到许多挫折的根本原因。做为社会主义根本基础的资本公有制仅是改变了资本的所有权,资本由被掌握在少数私人手里,转变为为社会公有,管理权或经营权则掌握在代理大众的少数管理阶层手里。这种形式的改变,实际上并未能改变资本物质生产方式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市场,利润,增值,这也是生命的自然本质。当人类社会演化到资本成为物质生产方式,资本也具有了生物生命的现象,既是生存扩张,不断增长增值,是人性的贪婪或生命追求最大利益的自然属性使资本具有了生物生命的属性,改变资本的拥有形式或所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的本质。绝对的公有制消弭了资本拥有者人性贪婪造成的压榨与不公平,却又带来或造成了社会大众的慵懒与不作为,前者是趋利后者是避害。前者是生命属性追求利益的自然延申,过度与泛滥必将危及社会群体秩序,后者是生命意识对现实利益的回应,自私的本性,无利则不往。跨越意识与物质的分野,最终伤及个体追求利益的属性,都是对生命本质的伤害。
所有制形式的改变,一方面表面上带来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或平等,另一方面社会公有制带来的集权与计划忽略或遏制了与资本自然运作的社会基础。资本自然运作的基础就是自由市场与自由竞争,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与社会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包括劳动者生产力与不同个体企业精神的竞争。没有市场,资本就失去自然生存的空间与养分,没有竞争,资本就失去自然运作的动力,创造利润是资本生存的本质,对个体而言,则是失去追求最大利益的环境。资本的自由竞争,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创造价值,在自由市场中实现价值使之成为利润,遏制市场与竞争就是扭曲资本自然运作的环境,结果是遏制物质生产的自然运作。物质生产是人类文明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无关任何意识形态思想,正常的生产及市场秩序,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市场秩序受到破坏,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理想,最终带来的是相反的结果。   
资本仅是人类社会在特定物质生产条件下生产运作的方式,就如土地是农业社会物质生产的方式一样,公有制并未能改变这个的运作方式,改变的仅是资本的管理方式,为了避免资本竞争可能带来的浪费,强制集中与计划,以及抑制市场的管理方式破坏了资本运作的正常模式,使社会市场受到抑制,最终破坏社会物质生产的秩序。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资本的运作模式仍然将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模式,人们应该找出即符合人类生命个体自然属性,自由生存,趋利避害,又符合社会现实并兼顾社会公平正义的资本管理模式,而不是仅仅依据意识形态理论做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根据。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这些意识形态理论或出于理论分析与演绎的需要,或出于意识形态理想的有意引导,往往将复杂的社会生产现象概念化抽象化,结果走向简单与绝对的两极,抽象简单绝对的概念与演绎必然产生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对意识形态理论脱离现实条件的理想,不加分析的生搬硬套,必然带来相反后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共同富裕,鞭挞资本的贪婪,而高度集中的公有与计划,以群体共同利益之名压缩了个体自由及私利,私利却是群体共利的基础或粘合剂。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则强调自由对人类生命的价值,使自由成为抽象的价值标杆,一种文明与精神的象征,最终忽略具体的自由物质内涵的精神价值。自由的物质内涵是自由本身即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是相对于群体利益而言的,不存在超越群体的自由,超越群体的自由有如哈耶克批判的中央计划一样,必然走向极端,使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另一种极端,与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一左一右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其共同点是脱离了人类生命的物质性,即人类的物质基础,自由与自利是生物的自然属性,群体是个体追求最大利益的基础,也是自由的物质基础,绝对的自由伤害群体共同利益基础。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在某些方面脱离了社会物质现实,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设立的社会目标需要个体的无私奉献,超越了个体的人性或物质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设立了超越群体基础的道德标杆。群体是人类追求最大利益的基础,自由主义或抽象的自由追求的是超脱群体的自由,而民主忽略了选民基数扩大及成分改变带来的实际社会效能改变,这种民主实际效能的改变走向政治正确,使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宗教化,一种不折不扣的世俗宗教,政治正确就是极端自由与民主低智的最佳表现。

自由是生命的属性,然而生命为生存利益组成群体,使自由套上群体秩序的框框,自由永远是相对于群体而言,相对于生命而言,没有离开生命的自由,离开群体的自由也是无所谓意义的,离开群体的自由,生命将面对的是大自然的个体生存的残酷,所以自由永远的对群体而言。简单化绝对化与理想化是所有意识形态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却也是意识形态的生命与力量所在。因为简单与理想,容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成为社会群体共同信仰,从而凝聚各种社会的力量,成为改造社会的驱动力。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同样也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自由竞争造成生产的盲目与浪费,最终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的贪婪是人性本质的贪婪,然而同行业为避免竞争也可以达成协议以避免盲目与浪费,这无疑又形成垄断,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成也自由竞争,败也自由竞争,这是资本主义无法跨越的底线。凯恩斯是治标不治本,马克思主义是斩草除根,铲除的不仅是资本的贪婪,也违背人的自然属性,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解救方式,不仅破坏生产,妨碍社会个体的原始驱动力,破坏社会有机性。而自由主义只能使危机变本加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自由主义的泛滥,以自由主义与自由市场的名义掩盖人性无底线的自私与贪婪,抽象的理想化的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社会最大的敌人。

社会生产是由人类的生命本质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和生存需求,生产就有可能带来过剩。在农业社会的生产率的低下,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很小,而且生产的主要单位是家庭和村社,生产的目的是自用消费,或相对狭小的区域消费,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形式的相对简单也使生产的调节相对简单,生产者或生产组织者甚至可以自己决定生产的多寡,对于生产的过剩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停止生产,或更休农地加以调整,所以在生产与消费关系相对简单的农业社会,生产过剩不会带来社会生产的危机,或者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农业社会只有社会生产不足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是技术为手段的大规模生产,生产的目的是社会消费,而不是生产者个人消费,生产与消费通过市场链接,为生产的盲目性埋下隐患。工业化社会生产的技术分工与发展,以及金融资本的发达,使资本生产的生产投入与产出形式,或资本生产的过程也极其复杂,资本生产过程由许许多多生产环节组成,这些生产环节组成生产到市场的链条,生产者或生产组织者仅是资本生产过程的一个节点,这就决定了许多生产者无法按照生产与市场,及自我意愿退出资本生产的链条,退出就意味消亡,资本抢夺市场份额追逐利润的本质,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是资本生产的调节器,也是资本生产冲向危机的驱动器,也只能是通过危机调节生产,结果是社会生产的毁灭性破坏与浪费。
资本生产的危机表面是资本贪婪的危机,实质上是人性的危机,资本的贪婪实质是人性的贪婪。意识形态理论认为资本使人性异化,其实使人性异化的是人性的贪婪,而不是资本,资本仅是一个工具,贪婪人性使人性异化的工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危机,然而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也是资本生产,社会主义物质生产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无论形式还是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资本生产。如果社会主义通过完全绝对的公有及计划解决资本生产的危机,必然走上二十世纪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老路,计划窒息市场及消费,经济停滞。未来社会,无论是所谓的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必然包含公(国)有与私有两种体制,而管理资本生产经济危机的出路只能是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平衡,也即是市场与规划的平衡。没有市场,经济生产将失去方向,没有规划或放任自流的市场调节,经济生产将走向旧有或传统资本生产的危机,要达到市场与规划的平衡,一个有为的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化解或处理资本生产危机是未来政府的重要职能,无论是公有还是私有都是社会生产的管理模式,也各有其长处,都同样面对资本生产的危机。社会主义应该是对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生产关系的社会变革,一场避免资本物质生产危机与浪费的社会变革,而不是社会革命。

不论是资本的,自由民主的,还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都是一种社会文化文明进步发展的价值取向,价值的背后就是人类生命对利益的追求,意识形态的本质就是利益,都是利益,这完全符合物质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利益是生命自然属性的必然追求。意识形态由于其代表的社会利益,以及为凝聚社会共识,往往被贴上公正平等与真理信仰的标签,成为世俗宗教。意识形态不是真理,而仅是追求最大利益的手段,对生命而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应该受到客观现实的检验,这个客观标准就是最大利益,不是某一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最大利益,而是全民最大利益,达到这点的基础仍然是一个强力有为的政府。

 

大鱼 谷歌博客
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过去,今生与未来, 电子书 中国道路.杂思录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 04: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