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言碎语漫谈王沪宁 [2018/07]
- 孙政才做错了什么? [2017/07]
- 中美会不会在台海“硬对抗”? [2021/03]
- 薄熙来在重庆(1)打黑的由来 [2017/08]
- 中南海野蛮外交导致“一个中国”开始崩盘 [2020/01]
- 金融反腐:红二代与红色贵族的决战 [2017/06]
- 误国误民的中共智库 [2018/07]
- 徐才厚的倒掉意味着,习近平要打仗! [2014/06]
- 中共为什么突然向海外华人宣战? [2020/04]
- 再来闲说王沪宁:是幕府不是帝师 [2018/08]
- 两岸最大的风险是台湾低估了习近平的行动力 [2017/08]
- 习近平为什么要让中国经济“死给你看”? [2020/01]
- 中国股灾:谁在和李克强过不去? [2015/07]
- 中美贸易战:中国已经无法止损 [2020/01]
- 坏事变好事,中南海成功完成反“颜色革命”压力测试 [2020/03]
- 闲谈余茂春:只不过混口饭吃,不算是大汉奸 [2020/08]
- 军国主义才是中共当前的首要风险 [2020/04]
- 六十年一甲子:中共正在重排当年中苏破裂的剧本? [2018/07]
- 中美南海冲突的方式和结局 [2015/05]
- 台湾是美国对付中共的杀手锏 [2020/08]
- 挺川普和反川普的华人都没有弄清楚状况 [2020/11]
- 中美关系恶化的后果是台独趁机得逞 [2020/05]
- 立陶宛逼中共在台湾问题上摊牌 [2021/08]
- 俄乌之战后的台海局势走向 [2022/03]
- 1977-1978:我的高考 [2017/06]
《人民的名义》中,农民的儿子赵德汉处长,被用来当”小官大贪”的符号,被搜出来整整一堵墙的钞票。科处级的“亿元贪官”生活中不是没有,但是拿一个国家部委的处长当“小官大贪”的符号,显然又不知道中国官场的权力运行模式了。
中国实行中央集权、“条块结合”的行政体制,按照各级政府、政府部门、部门处室的层级分割事权。政府管全面(块)和重大项目,政府部门管行业(条),具体事务则由部门内设处室操作,所谓“处长治国”,指的就是啥事都要先过处长这一关,处长才是实权派。
当然,“处长治国”只是形象的说法,这个“处长”实际上是政府部门处室主要负责人的代指,而不是干部管理中“县处级”那个处长的意思。
《人》剧中,赵德汉是国家部委的一个处长,而国家部委内设的二级班子是司(局),司局长才是管事儿的,处长就是个办事的工头,虽然经手的事比较大条,但实际权力远远不能和省厅的处长们相比。侯亮平说丁义珍到北京办事,在赵处长门口等了好几个小时,我想是编剧把他到省里面办事的经验移植过来了。京州市是省会城市,不是计划单列市,丁副市长如果要到北京跑项目,必须经过本系统的省级部门转报,丁副市长自己来,肯定是吃闭门羹。何况他如果要批项目,要找的也是司长。如果只是找处长探探风,直接跑到人家办公室,未免太不懂事,应该约出来吃饭,在酒桌上谈。
在中国官场,管人和管项目是两项最实惠的权力。管人可以卖官、护官,比如组织部、统战部(负责培养和推荐党外干部)、纪委(查处干部);管项目简直就是发钱的财神爷,因为经费都是戴项目帽子才能下达的,拿到项目就不仅仅是拿到赚钱的机会,也是直接拿到钱了。但是项目的核心审批权一般集中在政府部门内设的专业处室,在省一级是处,在国家部委是司局。要通过批项目挣大钱,就必须得是二级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部门分管领导以上,赵德汉还不是司局长,参加不了部务会,也签发不了文件,要勒索一堵墙那么多钱,还不行,除非他愿意空降平调到省发改委某个处当处长。
当然赵德汉们还是有他们的生财之道,这就是“卡”和“拖”。跑项目是有时间成本和时间节点的,你虽然搞定了部长、司长,但是材料还是要逐级上报,赵德汉说丁副市长的项目没能过,也是“手续不完备”。如果没搞定处长们,以你的项目资料不齐、格式不对,甚至公章没盖好为理由,给你打回来重做是分分钟的事。从时间成本上考虑,业主单位一般也愿意打点处长,目的就是让流程走快点,平时也能够通风报信,不过大不了限于甩一辆车你用用,逢年过节或者平时吃饭扔个红包啥的,虽说国家机关管的宽,送钱的人多,但是要靠红包堆出一堵墙,真的做不到。
当然,省里面的处长就不一样,心狠手辣的,整上个把亿也不是不可能,这不是他官大,是他地位不同,所以中国官场才有“内裤改乳罩,地位很重要”的顺口溜,比较实在的官员,也宁可当发改委主任,不愿提拔当政协副主席,除非他想洗手不干,平安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