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舌尖》“出国”泼盆冷水

作者:娱乐啪啪啪  于 2014-6-21 15: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啪啪啪娱乐快讯|通用分类:娱乐八卦

日前,《舌尖2》第七集落幕。与第一季相比,《舌尖2》在收获了高收视的同时,一路也伴随“故事抢镜”“拍摄抄袭”“解说抒情”等各种争议。但同时,这部投资1000万元左右的纪录片,却创造出超过3亿元的收益。截至目前,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舌尖2》的节目播出权。单片销售额达到35万美元,也创造了近些年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同时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制作公司BBCworldwide日前到央视纪录频道,与频道领导一起共同商讨研发《舌尖》适合国际市场的制作模式,如叙事结构、剪辑风格等。BBC将与央视联手,推动中国纪录片走向海外市场。《舌尖》走出国门,不久以后我们也就会看《舌尖上的美国》,连剧集名都想好了,一定是《汉堡》、《三明治》、《披萨》、《沙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需要泼一泼冷水的是,《舌尖》的出国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优秀纪录片的贫乏。虽然在影像质量上很容易追齐国外,但人物视角、故事表达方式差别仍比较大,真正能够用影像本身来呈现故事的中国纪录片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舌尖》的出国,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如今中国经济体在世界体系中的备受关注。“中国故事”本身就是世界性的题材,国际社会迫切的希望看到处于急剧变革时代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舌尖》的出现填补了这样的空白。因此,也无需将《舌尖》的出国上升到多么的高度来吹嘘和意淫,而应该更理性看到与真正纪录片大国的差距。


  吐槽归吐槽,但至少《舌尖》的出国反映出的一大可喜之处便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成功,给萎靡已久的中国纪录片行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其版权输出的意义不亚于中国男足教练到欧洲联赛传授带队经验(好像还是吐槽)。不过隐隐在心中担忧的是,老外真的看得懂那个母亲为了让拉小提琴的女儿功成名就,五年不见家人,家里人有病也不回去看的故事和红烧肉之间到底有什么的联系吗?不纯粹是大多数观众对于《舌尖2》的普遍感受,为了说故事而说故事也成为诟病的口实。如果不能解决“说故事”而非“编故事”,亦是《舌尖》出国所要面临的考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1 17: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