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还不清贷款不应成超期收费的籍口

作者:智园行方  于 2014-12-2 16: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论杂谈|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高速公路继续收费的原因,被归结为“还不清贷款”,这似乎是一个再正当不过的理由——既然没有还清,自然要继续还,政府总不能赖账吧?问题是,还也得还得明白和舒心,如果在还钱时,一方面不知道这些钱是不是该还的,还的钱有没有还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又发现很多人在还钱时没有跟自己“同甘共苦”,而是借机过上了富日子,那么,人们在还钱的时候自然就会生出意见,甚至是反感。

  所以,应该弄清楚“还不清贷款”的真相是什么,以及人们为何对延长收费充满意见,如此,才能理顺人们的思路和抚慰人们的心理,让人们在交费时心平气和一些。这就需要对“还不清贷款”作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前者能让人明明白白地交费,后者则让人在交费时能够少一些怨言。如果绕开这两重判断,“还不清贷款”就会成为公众的心病,就会成为抵触情绪的起源。

  具体地说,首先应该对“还不清贷款”作事实判断。一是,到底有没有还完,有没有到期?这需要用事实说话。若还完就应该停止收费,若到期也应该按期终结收费,不能来一点含糊。同时,还需要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统贷统还”是否存在糊涂账,是否合理?很多收费公路其实已经还完欠账,但因为“统贷统还”的政策,又不得不承担还款的责任,这无疑加重了人们的负担,也让还完贷款变得遥遥无期。

  二是,所收费用是否用到了“刀刃”上?顾名思义,公路应该免费,但因为先前建设费用的问题,预筹的社会性资金就需要偿还,所以需要对外收费,这没有问题;只是在此背景下,经营性公路的赢利应该是节制的,应该是微薄的,应该保证所有费用用来还款,不能闲置、挪用、私用。如果,在还贷的过程中总是可以夹杂私利,就会有人希望一直还不完、还不清。这是一个常识。

    如果说,事实判断容易弄清楚,那么,价值判断中的分歧就似乎更难弥合。比如,收费中知情权和话语权问题。之前,那么多事实之所以是模糊的、缺失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知情权的缺少。当高速公路部门觉得这些信息公众无需知情,只需要知道交多少钱时,公众无疑处于信息弱势的位置。这种劣势不是公众愿意看到的,他们当然需要更多事实信息作出判断;但在惯性收费思维中,公众却被视为是没有必要知情的收费对象,这种价值上的分歧,导致了公众没有知情权,也没有话语权。所以,“还不清贷款”就成为确定结论,公众即使百思不得其解,也只能照单全收。

  再比如,还贷过程中“独乐”还是“众乐”的问题。本来,困难面前应该同舟共济才对,那些高速公路公司和企业应该节制赢利的冲动,扮演好一个体贴收费者的角色,如此才能“众乐”;但遗憾的是,先吃苦后享乐的思维在收费过程中有些颠倒,一些企业和公司更是习惯了以“独乐”的方式,分享收费所带来的种种红利,即便这让人感觉反感。如果缺少了应有的价值追求和大局意识,只看到眼前利益和部门利益,那么,“还不清贷款”就可能成为一些收费部门最理性的选择,甚至为之可能不惜弄虚作假。这个现象,可从一些公司和企业的高福利中看到端倪。

  经营性公路有其成因,也有其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其收费与延长收费的过程中,一些事实出现了模糊,一些价值出现了错乱。这也是目前高速公路延长收费时,面临的实际问题。若看不到这一点,以一句简洁但含糊的“还不清贷款”作为收费理由,公众的反感情绪就可能继续发酵。这不利于高速公路收费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所以,必须对“还不清贷款”作全面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以此来引导公众的情绪,维护公众的利益,指引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收费。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8 21: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