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背景下,学校真的会成为“弱势群体”

作者:智园行方  于 2015-5-15 20: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论杂谈|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到要积极创造条件,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一提法,已经在国家级文件中出现过多次,如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但至今还只停留在纸面。学校行政级别尚未取消,一些人却围绕级别是否该取消打起口水仗,混淆视听。

一是认为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会贬低教育的地位。其论调是,在目前“官本位”社会,级别是地位的象征,如果只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而不取消其他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教育和学校将不被重视。尤其是学校,现在争取资源,得和政府打交道,没有级别,谁会理睬校长?

二是取消行政级别难道要把行政也取消吗?这种论调,故意制造一个伪命题:教育去行政化就是去行政,进而“论述”行政在学校里是不可去的,由此否定去行政化。教育去行政化、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和取消行政是两回事,去行政化主要是去除行政主导办学,让行政、教育、学术各归其位,在去行政化之后,学校内部当然还会有行政,而且对行政队伍的效率要求更高。

三是国外大学在强化行政,我国却在推进去行政化,不能“上当”。有一些人列举国外大学管理效率低下,正在增强行政功能,来质疑国内大学去行政化,认为目前的决策效率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内高等教育能迅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按照国外的管理体制根本不可能。

相比而言,国外一些大学确实在“强化”行政,但那是在行政极弱的前提之下。国内高校办学,行政可能占90%以上的决策权,集行政、教育、学术权力于一体,而国外一些大学,行政在办学中,可能只有10%的权力,其强化,只是在10%基础上增强功能,这和我国内地高校是一回事吗?

行政决策的效率确实很高——领导可以不听任何意见就拍板,然而这种决策机制,极为随意,已经闹出很多问题,如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大合并,基础教育的撤点并校、建超级中学等,都产生严重后遗症。针对这种决策模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到,要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和民主,不能都由行政决策。

去行政化背景下,学校是否真的会成为“弱势群体”,关键在政府、社会、学校、老师持什么样的心态?但无论如何,学校就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性,行政化主导之下难有好教育、好学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体制的“毒瘤”。在国家层面,推进教育去行政化已达成共识。之所以有“争议”,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在搅浑水,希望保留级别和级别相对应的利益。所以,剩下要做的,就是排除干扰全力推进学校去行政化,让学校和老师回归“教书育人”社会职责当中去。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会有明天。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10: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