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天水师范学院的小杜想通过网上招考报名系统报考2015年度甘肃省公务员,可当她提交申请时网页却弹出消息:“该身份证号已存在,请认真核对”。35名学生,28人的个人信息被盗用,有20人都“被报考”了同一个单位“徽县财政局”。简单的一组数字,却无异于重磅炸弹,炸得让转不过弯来,这不是简单的个人信息被盗,关键在于公务员“被报考”。
“被报考”的原因是什么?新闻给出了答案:“盗用他人信息的人,并不是想直接冒名顶替,而是用他人信息报考与自己报考相同的部门和职位,这样就给其他考生造成了一种假象,认为这一岗位报名的人很多,其他人报得少了,等于减轻了他的竞争压力”。原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某些动了歪脑筋的人想要为自家的“萝卜”提前占个坑。
既然是关系到人生前途的大事,盗用个人信息,然后集中报考一个单位,这里面有多大的人情纠葛,有多少的利益输送,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无法想象。
所幸,在公务员考试前,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被发现,动歪脑筋的人落了个“鸡飞蛋打”。但是,公务员考试发生如此恶劣的事情,坚决不能糊里糊涂地过去,觉得发现了问题、堵住了漏洞就满足。如果不能彻查出“幕后硕鼠”,类似事情肯定还有可能发生。
不仅如此,如果仅仅把这次事件当成个人信息被盗,也是对公务员考试的不负责。中纪委指出“搞假年龄假学历假婚姻是对党不忠诚”,如果进入公务员序列前,就披着虚假的外衣,还怎么可能要求这样的人能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虽然说当地公安部门既然已经介入,但这种“被报考”过程中暴露的各种问题,谁应当承担责任?希望公安机关能一竿子插到底,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把事情弄个明明白白,还公务员考试一个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