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意识形态之分,只有正义与邪恶之争 [2020/11]
- 痛苦不加身,世界多美好——回国印象 [2015/08]
- 国难当头,国强磕头 [2018/12]
- 川普总统的竞选才刚刚开始 [2020/11]
- 海外中文教学的问题(四)——中文学校的问题 [2015/08]
- 因为批评不自由——我为什么批评(一) [2018/09]
- 海外中文教学的问题(一)——教材问题 [2015/08]
- 中国人民幸福吗 [2020/10]
- 从事实、逻辑和情理的角度质疑对郭文贵的批评 [2018/06]
- 海外中文教学的问题(二)——教学法问题 [2015/08]
- 美利坚,莱克星顿在召唤 [2020/11]
- 海外中文教学的问题(三)——教师问题 [2015/08]
- 歌声是墙内唯一能听懂的语言 [2020/09]
- 亲亲相隐,还是大义灭亲 ——再谈帮亲与帮理(一) [2020/12]
- 打江山与坐江山——我为什么批评(二) [2018/09]
- 川普总统、美国、世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21/01]
- 川普总统可能遇刺的沙盘推演 [2020/09]
- 香港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么? [2020/05]
四,中文学校的问题
陈腐的理念,错误的教师,就像一个中世纪的车夫,驾着一辆公元前的马车,行驶在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上。这是我眼里大多数中文学校的境况。
在温哥华三年,我只听到过一位家长肯定过自己孩子在一位老师家里上课的效果,其他的都是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中文,怕上中文学校。”“报了一个学期的课,没上完就不肯去了。”“离开书一个字不认得。”“学了一两年,还认不到几十个字。”……
网上再找两则数据以供参考。
“一位姓魏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中国出生,两岁来了加拿大。在家里一直讲中文,孩子的听和说都没太大问题,但一提到读和写就头疼不已。一个暑假学了总共不到100个字,检查一下,总共记住9个。”(《多伦多中文教育向何处去》http://www.for68.com/new/2006/8/fi237226912860022200-0.htm)
“根据笔者六年多来的海外华文教育实践和对海外华文教育状况所做考察,海外华裔学生能使用汉字阅读的学生为10%,可以使用中文写作的为2%。”(《海外华文教育的解决之道》http://www.kina.cc/cm/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6369410)
为什么会这样!结果真的只能这样吗?
前面已经从教材、教学法、教师三个方面探讨了其中的原因,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中文学校的办学问题。
考察中文学校的办学目的,大概有三种:一是以弘扬文化为名,行价值输出之实。这类学校在教材、师资、办学资金上大抵有一定组织、机构的支持、扶助;二是投资的手段方式,通过教育过程获取资本的增值;三是以教学经验、水平作为技术含量,寻求立身之道。
国外私立学校,大多激于对当时教育的不满而成立,期望对教育有所提高和改进,最后有所建树。比照中文学校上述三个目的,都是在建立或维护一种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的教育。一种教育首先要办得为国民承认和接受,才有在异域输出和推广的底气和意义。不然,秀到了英伦,也不过像一只爬杆的猴子,将红屁股展览在更多人眼前。枳生淮北为枳,生于淮南焉能成橘!
教育不是雇几个工人就可以产生剩余价值的资本,不是用知识和技术就能操作的机器,教育是有生命和灵魂的事业。教育的灵魂就是社会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
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具体体现在中文学校教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教师与学生地位倒置,学生由服务对象变成批评和管教对象。课堂内容单调,课堂形式枯燥,学生厌学,教师不反思教学自身的责任与问题,一味否定、批评学生,通过强化纪律要求,维持教学秩序:不能迟到;不能吃食物,喝饮料;不能做小动作;不能影响他人听讲……有谁去服装店买衣服、听闻过店员抱怨你身材太高、太矮,太胖、太瘦么?衣服不合身,都是你的错,你要减肥,你要增高?
学校与教师责任不清。学校聘用理念落后、实践错误的所谓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就像用锯子劈柴,用老虎钳拧螺丝,结果徒劳,这是工人的错误呢,还是工具的错误? 学校所谓的强化教学管理,制定诸多的规章制度,不过是在内容、环节和形式上对教学进行更严格的规范和束缚,对教师施加更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最终会以各种形式传递到学生身上,造成教与学更严重的对立!结果往往是要么学生走人,要么教师走人。如此管理,学校赢了吗?
家长与学校角色错位。在学校与教师对立,教师与学生学对立、教学效率低下,学校管理已然形成一个打不开的死结,走入了死胡同。这时,很多中文学校会再次借鉴国内学校教育的经验,发扬优良传统,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来转移、推卸教学的责任,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上签字画押。而所谓的家长督促,要么是逼迫,进一步伤害孩子的中文感情;要么变成了家长辅导,家长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教学没效果,是学生不听话,家长不配合;学生学好了呢,又功在学校。 如果教学任务要通过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家长辅导来实现完成,学校教学的作用、意义体现在哪里呢?大家心里都是一笔糊涂账。即便学生认得了几个字,也不过是上演了一出狐假虎威的游戏: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如何解决中文学校存在的问题,提高中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自身亟需自我提升,在教学的各个因素上实现改变,决不能以落后为传统,把腐朽当神奇,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社会也可以尝试从两方面入手,促进中文学校的改变与提升。
1,建立一个独立于学校、家长的公益的第三方教学评价机构,对学生的中文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现有的一些汉语水平考试,大多是外语考试,针对汉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学习者进行的。对汉语为第一语言,家中使用普通话的学生来说,能阅读即可理解,学习要解决的,主要是阅读问题,考试的其他内容对他们意义不大,无法真实反映、评价学习的效率和结果。而且,有的考试组织机构本身即是落后教材、教学理念乃至教师的输出单位,考试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应,不能正确引导汉语教学的方向、方法。
2, 改变现行按课时、学期收费的方式,建立按照教学效果,即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来收取学费。比如,能用200基本汉字阅读为启蒙水平;能运用800常用汉字阅读为初级水平;运用1500汉字阅读,达到汉语脱盲的基本要求,为中级水平……以此类推,升级收费。
这样,也许能让中文教学的结果透明化,促进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上不断提高,建立家长与学校的互信关系,为中文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批评中文教学,并不是要否定学习中文。相反,我可以列举很多学习中文的理由:
陈腐的理念,错误的教师,就像一个中世纪的车夫,驾着一辆公元前的马车,行驶在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上。这是我眼里大多数中文学校的境况。
在温哥华三年,我只听到过一位家长肯定过自己孩子在一位老师家里上课的效果,其他的都是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中文,怕上中文学校。”“报了一个学期的课,没上完就不肯去了。”“离开书一个字不认得。”“学了一两年,还认不到几十个字。”……
网上再找两则数据以供参考。
“一位姓魏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中国出生,两岁来了加拿大。在家里一直讲中文,孩子的听和说都没太大问题,但一提到读和写就头疼不已。一个暑假学了总共不到100个字,检查一下,总共记住9个。”(《多伦多中文教育向何处去》http://www.for68.com/new/2006/8/fi237226912860022200-0.htm)
“根据笔者六年多来的海外华文教育实践和对海外华文教育状况所做考察,海外华裔学生能使用汉字阅读的学生为10%,可以使用中文写作的为2%。”(《海外华文教育的解决之道》http://www.kina.cc/cm/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6369410)
为什么会这样!结果真的只能这样吗?
前面已经从教材、教学法、教师三个方面探讨了其中的原因,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中文学校的办学问题。
考察中文学校的办学目的,大概有三种:一是以弘扬文化为名,行价值输出之实。这类学校在教材、师资、办学资金上大抵有一定组织、机构的支持、扶助;二是投资的手段方式,通过教育过程获取资本的增值;三是以教学经验、水平作为技术含量,寻求立身之道。
国外私立学校,大多激于对当时教育的不满而成立,期望对教育有所提高和改进,最后有所建树。比照中文学校上述三个目的,都是在建立或维护一种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的教育。一种教育首先要办得为国民承认和接受,才有在异域输出和推广的底气和意义。不然,秀到了英伦,也不过像一只爬杆的猴子,将红屁股展览在更多人眼前。枳生淮北为枳,生于淮南焉能成橘!
教育不是雇几个工人就可以产生剩余价值的资本,不是用知识和技术就能操作的机器,教育是有生命和灵魂的事业。教育的灵魂就是社会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
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具体体现在中文学校教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教师与学生地位倒置,学生由服务对象变成批评和管教对象。课堂内容单调,课堂形式枯燥,学生厌学,教师不反思教学自身的责任与问题,一味否定、批评学生,通过强化纪律要求,维持教学秩序:不能迟到;不能吃食物,喝饮料;不能做小动作;不能影响他人听讲……有谁去服装店买衣服、听闻过店员抱怨你身材太高、太矮,太胖、太瘦么?衣服不合身,都是你的错,你要减肥,你要增高?
学校与教师责任不清。学校聘用理念落后、实践错误的所谓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就像用锯子劈柴,用老虎钳拧螺丝,结果徒劳,这是工人的错误呢,还是工具的错误? 学校所谓的强化教学管理,制定诸多的规章制度,不过是在内容、环节和形式上对教学进行更严格的规范和束缚,对教师施加更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最终会以各种形式传递到学生身上,造成教与学更严重的对立!结果往往是要么学生走人,要么教师走人。如此管理,学校赢了吗?
家长与学校角色错位。在学校与教师对立,教师与学生学对立、教学效率低下,学校管理已然形成一个打不开的死结,走入了死胡同。这时,很多中文学校会再次借鉴国内学校教育的经验,发扬优良传统,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来转移、推卸教学的责任,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上签字画押。而所谓的家长督促,要么是逼迫,进一步伤害孩子的中文感情;要么变成了家长辅导,家长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教学没效果,是学生不听话,家长不配合;学生学好了呢,又功在学校。 如果教学任务要通过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家长辅导来实现完成,学校教学的作用、意义体现在哪里呢?大家心里都是一笔糊涂账。即便学生认得了几个字,也不过是上演了一出狐假虎威的游戏: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如何解决中文学校存在的问题,提高中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自身亟需自我提升,在教学的各个因素上实现改变,决不能以落后为传统,把腐朽当神奇,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社会也可以尝试从两方面入手,促进中文学校的改变与提升。
1,建立一个独立于学校、家长的公益的第三方教学评价机构,对学生的中文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现有的一些汉语水平考试,大多是外语考试,针对汉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学习者进行的。对汉语为第一语言,家中使用普通话的学生来说,能阅读即可理解,学习要解决的,主要是阅读问题,考试的其他内容对他们意义不大,无法真实反映、评价学习的效率和结果。而且,有的考试组织机构本身即是落后教材、教学理念乃至教师的输出单位,考试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应,不能正确引导汉语教学的方向、方法。
2, 改变现行按课时、学期收费的方式,建立按照教学效果,即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来收取学费。比如,能用200基本汉字阅读为启蒙水平;能运用800常用汉字阅读为初级水平;运用1500汉字阅读,达到汉语脱盲的基本要求,为中级水平……以此类推,升级收费。
这样,也许能让中文教学的结果透明化,促进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上不断提高,建立家长与学校的互信关系,为中文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批评中文教学,并不是要否定学习中文。相反,我可以列举很多学习中文的理由:
- 在一个尊重文化差异,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对任何一种语言的接触学习,都是心态开放的体现。
- 对自己生理归属的族群有更多文化、精神层次的接触、了解,是自我认识正常需求;
- 父母来自中国,对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和文化有着依恋、热爱之情,希望这种感情能在子女身上得到继承、延续;
-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的许多方面也在进步,这种发展和进步能不断持续的话,父辈曾经努力追寻的乐土乐国,也许会悄然出现在他们的身后。掌握汉语书面语工具,具备中文阅读书写能力,也许会成为孩子日后选择、竞争时一个分量不轻的条件;
- 加拿大高中毕业有第二语言要求,母语说中文的学生,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科目,更轻松容易。
- 汉字阅读还是一些研究报告声称智力开发、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只是,中文教学无论如何,不应当成为传播与现代文明相悖的落后价值观的源地;不应该成为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抑制学习能力的摇篮;不应该成为伤害学生对中文、中华感情的梦魇。 它应该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优秀的教学质量走进华人,走向世界。这就是我发这个贴的心愿。
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