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我所见过的赖昌星,高山 [2014/12]
- 经历-洗澡 [2015/02]
- 移民-分析借鉴他族裔 印裔与韩裔 [2014/12]
- 经历-普通人所看到的警察的事情 [2018/02]
- 旅途-ZT 智慧 [2018/04]
- ZT 经历-北京人儿的土话 [2018/02]
- 科学与猜想 [2014/11]
- 科学与猜想2-狂想 [2014/11]
- 旅途-社会是流动的 [2018/03]
- 旅途-白人,华裔,印度裔 [2015/04]
- 老笑话-情人节后的晚餐 [2015/02]
- 经历-五十年后的杂想 一次失败的尝试? [2016/05]
- 杂念-人性,欲,遇 [2014/11]
- 旅途-另一角度看问题 [2018/04]
- 旅途-巴拿马文件想起 税制 合理避税 [2016/05]
- 经历-剃头 理发 [2014/12]
- 旅途-瞎掰 血型与职业 [2015/01]
- 旅途-我是哪里人? [2015/01]
- 经历-出国 社会教育 [2014/12]
- 旅途-羡慕 [2015/01]
- 旅途-茶,西双版纳 [2014/12]
- 旅途-自力更生 [2015/01]
- 经历-购物 BOXING DAY [2014/12]
- 旅途-朋友 帮派 关系 [2016/07]
- 旅途-犯罪 社会阶层 毒品 [2016/07]
- 经历-猜想 异想天开话文革 [2015/04]
- 经历-希望 支持 忠诚度 [2016/02]
- 旅途-望 知 情 [2016/07]
这几天洗澡的话题比较多,说起洗澡我想起了剃头。我小时候剃头,经常是那些走街串巷的剃头手艺人给剃的。背着一个大袋囊,和一个高凳,袋子里边是工具。一只手拿着一个像镊子状,但又厚又大,另一只手拿着一根被磨得锃亮的钢棍。只见他把那钢棍往镊子状里一插,然后从下往上一划,直至划出,就会发出刺 啦 的声音,不是很刺耳,但能传过几个院子。一听到那声音,就知道师傅来了。端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等着师傅。用毛巾把脖子一围,低着头准备好了。师傅拿出推子,是手动的,只听到咔嚓咔嚓声,三下五除二,好了,五分钱。回家用水一冲,擦干,挺爽!又过了些年,去理发馆理发了。电动的多了起来。那时的理发馆也有叫理发店,其中最有名当属“四联”。据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上海请了很多手艺师傅,包括裁缝,理发等。因为上海最前卫。“四联”听说就是那批师傅,联手做起来的。过去老北京的理发师傅,都会两下推拿之类,如您睡觉落枕,老师傅就会给您捏把捏吧,您疼出一身汗,老师傅累出一身汗。您就好了。
出国了,发也得理。快店,一到两千日币不等。面积大,师傅多,电动推子,速度快。一般的理发店,一到两个师傅不等,小店。价格较贵,那时是五六千日币,但是有一样,不管您的头发长还是短,密或稀。一律用剪刀,都是四十来分钟左右。唰唰的声音,挺有节奏,感觉像是一根一根地给头发按摩一样。可能我的头发稀疏吧。感觉好,下次还会再来。
到了北美又不太一样了,这里我碰见一位老师傅,两广交界的城市来的。谭大哥,那真是一个手艺人,洗理完毕,他总会拿出一把,过去老理发店才有的,折叠式刮胡刀,在皮子上背一背,然后涂点泡沫,再把你的脸部,鼻孔,耳朵眼,眉眼间的汗毛,刮得干干净净。他告诉我刮刀有两种,响刀,刀背薄,声音好。另一种刀背厚,没太大的声音,,,,,,后来一到夏季,我干脆就让他给我刮光了。脑袋光到苍蝇落上都打滑,感觉嘛,头皮薄得像鸡蛋壳,害怕一碰就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