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
- 转:邓小平文革受“迫害”住地曝光 网民表“惊诧”,纷纷求迫害(图) [2017/04]
-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2018/06]
- 中国高铁负债超5万亿! [2019/05]
- 我为什么不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因此推前至9000多年 [2019/10]
- 回国随记4-1:几个小故事 [2016/08]
- 阿里巴巴陷入滑铁卢,并非意外 [2020/12]
- 2017,阿里巴巴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2016/11]
- 這是不是真的?牛彈琴說…… [2020/05]
- 中国新(警察法)出台,与西方国家警察法靠近?(转) [2018/12]
- 萨德实质性部署了,《观察者》又赢了! [2017/04]
- 深度解读国际油价跳水的背后原因 [2014/12]
- 救市第四日 证监会终于酒醒了 [2015/07]
- 评《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 [2017/02]
- 現在高喊統一是過嘴癮而已 [2020/01]
- 比特币瘪了吧?! [2018/01]
- 中藥治療瘟疫的統計實例 [2020/05]
- 走吧,回家吧,底(低)端的父老乡亲 [2017/11]
- 回国随记2:消失了的童年世界 [2015/12]
- 和平時期美國敢實施反人類的生化攻擊? [2020/02]
- 短评《没有民主和自由 国家强大是人民的灾难》 [2016/11]
- 读尹胜先生《缺乏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中国群体》后留记 [2017/02]
- 郭松民: 朝鲜确实被美国摧毁过 [2017/09]
- 从TikTok案看民主幼稚病 [2024/03]
事情其实很简单,在近现代国际化浪潮高涨的大背景下,欧盟与欧元的相继创立,是顺应历史潮流,而且也被创立者们赋予了相当深刻而理想的目标的:那就是因应上世纪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相对统一的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平等化诉求。在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及中国强势崛起后,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力求成为国际多元化的一极的追求,更加促使1992年,欧共体向欧盟的标志性转变。
但是英国作为离岛大国,历来与欧洲陆地国家有利益上的和政治上的纷争和分歧,二战时确立的英美‘’鲜血‘’凝成的更加稳固的超同盟关系,以及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势力遍及全球的惜日“日不落”帝国情节,一直是英国在欧盟表现“另类”的深刻原因。这也是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面对如经济困顿、中东难民问题、极端恐怖威胁,以及俄欧关系的恶化等一系列极具挑战性局面,很多英国人愿意脱离欧盟的深刻原因,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挑战不是英国的,而是陆权国家国家的,英国没有必要承担解决这些问题的义务和代价。
但是脱欧的阵营恐怕考虑的过于简单化了,所有亟待解决的国际国内问题,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等等,并不是英国自己可以单独面对的。脱离了欧盟大舞台的英国,只能寻求与美国的更加一体化的超同盟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将逐步类同于,同是工业大国的离岛大国澳大利亚。
如果英国真的脱离欧盟,那么,世界形势将出现很多有趣的巨大变化:1.英国脱欧派用不了多久,大概5个月以上,就会体尝脱欧的直接后果:英国国际影响力明显下降,在美国和欧盟中间成为尴尬的另类。实际上,英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脱欧,而是应该致力于欧盟内部更紧密的合作,兴利除弊,调整或摒弃不切实际的、基于传统而过时的、固执的、甚至可以说是显示某种程度上傲慢的文化和制度优势思维下,已经脱离现实的欧盟政策,比如对俄关系,中东政策,欧美关系,欧中关系等等,真正成为多元世界的灿烂一极,才是正确的出路和未来的方向。
2.欧盟将因失去具有国际传统影响力巨大的英国,而走向衰败,成为名不负其实的国际组织,极可能引起欧元动荡崩溃。欧洲大陆作为世界多元化新格局的政治、经济最稳定,最广泛化,也是最早的一极就此弱化,甚至走向分裂,这也是其它欧盟各国领袖人物极力挽留英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分化的欧洲各国将会步俄罗斯的后尘,是不容怀疑的后果,同时因为没有战略空间的,俄罗斯的欧洲影响力将会起大大加强。
3.美国因为在欧盟内部失去最可信任的代言人,而不得不加强对欧洲的军事化控制,即加强北约军事组织在欧洲的影响力,欧洲政治军事自主化进程将会呈现倒退化趋势。
4.俄欧关系更趋有利于俄罗斯,因为其力量的分化。有可能更有利于俄欧关系恢复正常化,和解进程有加快的可能性。
5.中欧、中英关系将会因为英欧的利益分解而加强。大大有利于一带一路的陆路建设。而不可能是相反。这是我与很多人比较不一样的观点。
总之,英国真的脱离欧盟,对中俄应该是好事,中俄应该乐见其成,而美国显然站在另一面,因为分化欧洲,将会迫使美国不得不以更大的资源投入,才能维持其在欧洲和中东的主导权。
到底能不能脱离欧盟呢?双方基本势均力敌,不过,暂时留在盟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这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