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2,904,154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也谈经济相互依赖与国家冲突之间的关系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16-8-20 06: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经济思想|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国家, 冲突, 依赖

      读头版焦点关注推荐的郑永年先生的近作摘要,《经济间相互依赖,会减少国家间的冲突?》一文,受益匪浅,也颇有感慨。居然有一点想就此题目写点想法的冲动。    
  郑先生的题目使用了疑问句式的,显然表示他对此基本持否定的态度,尽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而这几乎刻意隐含的观点是符合国际关系事实的。无论历史还是当代日益一体化的世界所演示的客观现实表明,经济间相互依赖与减少相互冲突有密切的关系,但肯定不是决定性的要素,只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尽管有时看起来某些冲突的减少,似乎是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了的结果。
     典型的实例就是中国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开放实践,与国际关系之间的演变历史,这是所有研究者已经亲身体验的,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论。而这仍然持续的现实案例,将会不断地证实以上的论断。
     简单的说,中国由于转变了冷战时期政治化的战略思维,把发展经济作为优先战略,同世界各国开展了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主动ruo化了政治因素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推动了国际间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深了相互间的协作程度,至今事实上形成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经济深度融合,有些几乎短期内无法离开彼此。在最初20年里,这种加速的深度的相互需求,几乎彻底改变了中国与原世界主要政治经济大国间的关系,降低了冲突的可能性,也达到了中国政府当初提出的“韬光养晦”,在国际国际上争取更长的和平发展时间和空间,因而展现出一个合作共赢替代矛盾冲突的新时代的雏形。但现实仍然是苦涩的,甚至是残酷的。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来自国际间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近年来密集发生,而与传统政治,军事冲突的国家间的关系迅速趋变,甚至出现恶化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更不要说由于战略改变而改变的传统友谊国家间的微妙关系了。这种看起来不一定即刻转化成激烈状态的各种战略冲突,恰恰发生在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深度的情况下。   
      在讨论这个议题时,还应该先定义一下“冲突”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冲突应该包含国家间所有原本不一致的,而但又需要双方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必须采取特定方式取得妥协一致的各领域、各层次的矛盾和解决方式。这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含,一是冲突的原存性和续发性,即冲突是原本存在的矛盾,只是时机和条件变化被忘却或暂时搁置了,或者由于新变化而产生新的矛盾冲突。二是,冲突的解决方式。针对不同的性质和层次的矛盾冲突,而采取程度不同的处理应对方式,这应该是冲突的主要内含。郑先生文中和本文对于冲突的研讨,应该是指比较严重情势下,比较明显无法有意掩盖的得了的而不被公众所知的,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到更严重状态的,事关重要国家利益,甚至全面战略利益的矛盾冲突和有限的选择解决方式。 
      从总体上来看,国家间的冲突及其程度取决于国家的政治关系相互信任和依存程度,当然是和经济依赖度密切相关,国际关系是靠政治支持和经济合作,军事往来,人员交流等冷热度指标体现出来的。在我看来国家间的关系表现为何种形态,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无论从各个角度看,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基本性的,只要有不同利益的国家主体存在,它就伴随其而存,只是在不同阶段和条件下,冲突的程度不同罢了。
     如果仅从经济关系的方面研究,国家间关系冲突减少基本条件至少有一下几点:一,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的深度和广度,这包括: 
     1.近地缘关系中,对天然的自然资源共享分配的共识。这种共识,从法理上不一定公平,从实践上也不一定合理,但只要国与国之间达到某种互利或者妥协性的认可,就会大大降低相互间冲突的机率。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系,挪威和瑞典的关系,中俄关系等等    
     2.还包括非地缘关系中的各种战略资源共享而达成的共识,这取决于国与国之间的战略目标一致化程度,及相互依赖程度,如战略要地和战略信息的共享共识,共同价值观,共同性质的经济体系,全球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共享,共同的战略攻守目标等等,有了高度的一致性,也即依赖性,才有降低冲突的基础。如美日关系,美欧关系,中古关系,第二,国际政治相互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程度。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存在降低冲突的任何可能性。即使如此,日本在依赖美国的状态下,依然不断地付出政治的和经济的代价,也因此,日本不断的试图成为正常国家努力从未停止过。加拿大基本上就是美国的影子,毫无经济和政治上的大国操行可谈。
        说到底,国与国冲突的程度是基于政治关系基础上的国际关系反映,经济是加强政治合作催化剂,或延缓冲突的添加剂。如果在对外关系政策上,立足于从强化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达到减少利益的冲突作为基本出发点,可能作为一时之策权宜之计未尝不可,但作为长远的外交政策,则显然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早晚会遭遇挫折。 
       中国得以受益的“韬光养晦”对外策略,以我的理解,并不是一个长期的准则,而是外示以柔,内修刚强的阶段性权宜之计,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复兴大业做足内功,以待潜龙腾天之时日,否则为什么“韬光”?养什么“晦”?长期下去国势疲蹋,何谈复兴?!而此权宜之计的确是以刻意避免冲突,大家好好做生意,和气生财为旗帜的,但是若自以为可以持续下去,而不适时调整,于振兴大业有害无益。 
       极端的经济依赖关系,一般不是相互的,而是单方面的依附,即经济附庸国,历史上的殖民地国家即属于此类关系。现代此类国家虽有而少见,基本属于自然资源和人口小国,相伴于经济的附从,是明显的政治矮国性国家。而资源广大、人口众多、经济体系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构想,不仅不可想象也不可能成为现实,这就是美国不会全面开放国家经济,以防止过度依赖国际经济的根本原因,即使相邻大国的像中俄,中印都不可想象。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主要是指贸易关系,贸易总额、贸易结构、贸易增量变化指标,另外就是资本投资总额的指标。而经济依赖的概念,要远远超越这些普通的经济交往范畴,最直接的量化指标是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只有无可选择无可替代的经济结构互补成为必要时,才有可能实现深度的相互依赖,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在当代高度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时代非常罕见。欧盟试图在内部创造这样的条件,但是必定会以牺牲大国经济的完整性、独立性为代价,进而会产生丧失经济和政治的主权的危险,这也就是英国坚决地脱离欧盟的深层原因。
      另一种可能发生的经济依赖关系,是经济大国无原则、不计代价地对目标国输送利益,已实现双边经济的依赖关系的。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利益输出国的经济代价和国际政治方面的损失,也得首先把被输入国的相关产业摧毁,使之产生依赖性,否则即使建立某种程度的依赖关系,必定是暂时的、脆弱的。
        所有的分析最终的指向表明,国家间的经济依赖关系的建立,在当代发达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现实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更不可能寄希望于通过此手段,达到减少国家间各种冲突的目的。除非愿意付出独立自主的国家权益代价。    
        目前中美,中日,中韩的经济相互融合程度不可谓不深广,任何一国的经济情势变化,即可影响到其它国家,制造业,金融业,更是密不可分,这在15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的,美国甚至有记者亲自体验3个月无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他是失败的,世界各国,包括东南亚各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一旦中国经济增长延缓,它们的经济即受到严重冲击,但这不耽误它们在国际战略舞台上与中国唱反调。何况中国曾经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国际次贷危机中,牺牲自身经济利益,挽救频于崩溃的东南亚经济和国际经济呢。 
      当然还应该把自然的资源,和社会人力创造性的资源的总体供应能力,与人类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或失衡作为基本的研究要素,来总体研究,才能透视这个问题的本质。仅从经济相互依存的角度研究,似乎缺乏充足而全面的论据,去推导令人信服的结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7: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