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
- 转:邓小平文革受“迫害”住地曝光 网民表“惊诧”,纷纷求迫害(图) [2017/04]
-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2018/06]
- 中国高铁负债超5万亿! [2019/05]
- 我为什么不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因此推前至9000多年 [2019/10]
- 回国随记4-1:几个小故事 [2016/08]
- 阿里巴巴陷入滑铁卢,并非意外 [2020/12]
- 2017,阿里巴巴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2016/11]
- 這是不是真的?牛彈琴說…… [2020/05]
- 中国新(警察法)出台,与西方国家警察法靠近?(转) [2018/12]
- 萨德实质性部署了,《观察者》又赢了! [2017/04]
- 深度解读国际油价跳水的背后原因 [2014/12]
- 救市第四日 证监会终于酒醒了 [2015/07]
- 评《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 [2017/02]
- 現在高喊統一是過嘴癮而已 [2020/01]
- 比特币瘪了吧?! [2018/01]
- 中藥治療瘟疫的統計實例 [2020/05]
- 走吧,回家吧,底(低)端的父老乡亲 [2017/11]
- 回国随记2:消失了的童年世界 [2015/12]
- 和平時期美國敢實施反人類的生化攻擊? [2020/02]
- 短评《没有民主和自由 国家强大是人民的灾难》 [2016/11]
- 读尹胜先生《缺乏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中国群体》后留记 [2017/02]
- 郭松民: 朝鲜确实被美国摧毁过 [2017/09]
- 从TikTok案看民主幼稚病 [2024/03]
讲故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因为没有故事,而是有的故事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讲出来,特别的是,故事可能被人解读出另外的意义,故请不要过分解读下面的故事。
下面要讲的故事是基于真实事件简编的。所用人名皆为代名。
提前提醒读者,此故事是涉及死亡的悲情故事,不适者请读到此为止。
故事系列2:发小反目成仇
话说自县志鉴录武王伐纣(这个历史故事将在后面讲述),饮马宿营渭水河源以来,本地虽说奇事多多,但基本有个逻辑脉络和价值底线可求,与其它地方的风土人情毫无二致。
记得小时候,即使我这一代是babybomer的一代,但人仍然显得金贵,街坊邻居把满街乱穿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那个感觉,到处都是家,我们小时候到处逛游,不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推门就进,根本不管有没有人,院子,堂屋,厢房,灶房,睡房,我们才不管呢,从来没听说过被谁家嫌弃。如果谁家孩子有病有灾,那可是惊动全村,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年青人背起来就跑,乡医院6里地,县‘’人民医院‘’(那是真的人民的医院)12里地,一口气就到,没人计较姓王姓李。就没见过为孩子间的事吵过架的,即使有点小意见,不用干部出面,更不用动用“法律武qi”,家族老家长们把双方叫一起,说说劝劝,有时候训斥训斥就过了,记仇的不多,见官送衙的丢不起那个人,没见过。
好像那时候法律条文还没有现在的1/30多吧?!不知道。
斗转星移,法律越来越全了,人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都知道用法律武qi保护自己了。这真是一种进步,如果没有法律,那还真的没法办了。不过,如果没有“法律意识”,这件事也许不会发展的如此离奇。谁知道呢
话说3年前的一个夏夜,县南城农贸大市场为开业10周年,夜夜唱梆子大戏,可谓难得的热闹,天本来就热,数百上千人一挤,那才叫台上热火朝天,台下朝天热火,想象都热的抖擞。
人们看戏再热也打不过戏热的引力,但是收场锣鼓一敲,人群一哄而散,哪儿凉快去哪儿,那个场面如万马奔腾,悬流失速,没法描述。
南北营村的两个好友,二十五、六岁,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打架捣蛋都形影不离,隔道街的村邻,虽不同姓,他们早已把自己当亲兄弟了。这不虽都年轻当了爹,照样喜欢喝酒吹牛在一起。这联场看戏哥俩照样相约赶场,一辆摩托车同去同回。
三夜无事,这到了第四天收场已是近午夜时分,气温异常燥热。哥俩忍到收场锣音一响,为了回家喝点冰镇啤酒,抢在蜂拥而出的众人前,呼啸而离。
5分钟后,县城往南5里地的主干道上,两个男人凄厉的呼号,长长的“吱…砰砰…‘’的刮地声,随着“嗵”的一声戛然而止。尽管短短几秒钟,也足以惊醒了方圆百十米范围内熟睡的居民。
(待续,作者希望读此故事的朋peng友们,推理一下接着会发生什么,看看有没有人能把故事结局推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