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2,911,665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老子和《道德经》故事和浅思2:解经的资格+老子受辱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16-9-22 15:4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深度思考|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接上一篇)
本篇序言:
    解读《道德经》,以我的观点来看,至少得有十年以上的‘’修道‘’资历,才具有那么一点资格。“修道”当然包括也不仅仅包括一下几点:

1.对经典《道德经》的拜读和深研。这里指对经典的态度和老实学习程度而言。态度是指怎么样对待经典,把经典当作什么来读和研究。那么以古人来讲,大凡修道有心得成就的,对经典之恭敬如面上天神明,束之高阁,着净衣,清面素手,焚香顶礼,才敢请阅。

这是不是迷信?当代人大都不以为然,甚至斥责为封建迷信,其实这是一种大误解,或者说是狡慢。
   为什么?因为古代文化资源少,能得到真经很不易,故珍惜之,最重要的原因是修道者,不是把经典拿来当语文教科书或者猎奇故事书来读的,也不是为了出相入将,或者为了写论文谋学术职称,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来读的,而是为寻找身心入道,返璞归真,与天地宇宙和合归一之大道,而求得其精义而拜学的,一分虔诚一分真义,有一点怠慢,恐怕就少得一点智慧,为此生能修得和光同尘之玄道,岂敢不恭?
虔诚就是实实在在的谦虚,忘我一样的谦虚,就是把自己脑子里的后天得来的成见,偏见,邪见,无知等等统统清空,只留得那种干干净净的,看似笨拙失巧的先天净智,像婴儿一样的纯洁的天行静明,去接受圣人指导的那种姿态。而圣人也是被后世推崇为授道至圣导师的意思,这里没有无条件的崇拜和自我扁罚的跪乞,所以老子和《道德经》不是宗教的教主,和有我无他的排异,没有一个字,一句话诱导别人来归信。这是一种自我主体的选择,寻道者这是一条已证的道理而已。
此非真修道者可言,批评修道人者实多肤浅自傲,浅智、多聪明狡诘之徒,不懂装懂,实可悲也。

如修道人这样,哪有研之不深之理?

现在一般人把《道德经》当作中国古文化看待,也有的当作东方哲学思想研究,事实上都没把握其本质。更有甚者,把自己脑子里的现代文字概念,硬解《道德经》,不仅离题万里,说其流毒歪曲也不为过。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是也!根本原因是,《道德经》是用心和智慧去读去解的,不是康熙大字典,也不是《新华字典》,更何况2500年来的字义今古差别不知道有多大,怎么用现在的字义去理解此经?所以说第二个“修道”解经的条件就是:

2.对中国先秦的历史,文化,百家,文字,社会等等有相当的了解,尤其对那时的文字,文化有通达的学识,能够把古文贴切的转换成现代文字,才有基本资格。

这个就不用多解释,看看自己对“玄”这个字能了解多少,就知道自己的份量,何况这个经里的“玄”是对“非常名”之玄的文字上的勉强命名,玄是事实,是客观,是可以体察的,语言文字岂能说其万一?不是文字“玄”乎其玄的“玄”。
有一个唐玄奘大师的故事也许可以借来说明这个道理。一次大师主持无遮辩论大会,与会辩论者就一件事争执不下,问题是佛住世时,修行人的成就高低,佛陀可以证明,就像现在上学可以拿到不同等级的毕业证书一样,可是当时佛已灭度,谁来评估?最后请教修行得道的唐三藏大师,师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饮一杯水,冷热酸甜苦辣咸百味有时连自己都说不出来,即使自己清楚明了,用语言描述给别人试试,你能说出几分,对方又能明白几分呢?比如,我认为已经够冷的水,我的小女儿觉得烫的不可接受。小马过河寓言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做个实验,介绍一样对方没见过的东西,然后让对方说给你听,他根据你所描述的信息而所理解的东西,是不是你说的?差多少?
    这就说明,没有亲身实践,没有能够度人冷热如自己亲测的能力,就不可能把事实阐述的如同对方身临其境的境界,少有不慎,即堕邪路,误人误己。

非真修道人就不要“玄‘’了,此玄非彼“玄”,玄来玄去实“悬”也。
所以就引得第三个解经条件:
3.解读《道德经》一定得有自己的实证经验和能力,这个是问题的实质。《道德经》的真谛绝不仅是经学、典籍用来做表面学问的,必须是得用身体力行才能得其精髓,如果不得其门径而妄言之,谬其大也。
这里不需要说有多大的神通变化本领,至少对天地自然的斗转星移、方圆经纬、兴衰变迁了然于胸,对社会流转、风起潮落、风云龙虎既济洞察秋毫,对荣辱兴衰,富贵华荣,恶丑俊逸,病老苦痛等泰然处之,食之如怡。于人于众心万念倏起倏忽的体察,虽非秋毫明镜一如己心,也得百分洞火其一二。如果临渊崖而不知其深绝,履荒岭不知其灵韵,面日月而不知其应事、时,火水不知灾祸,水火不知进退,那么退而求学是大忏悔反省,犹可有道影名相之望,或知难而退是唯一全身之策,别无它径可通。


以下摘自wang络

宠辱不惊的圣人

    老子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无不具有教学的风范,比如有一位自认广闻博学的士成绮,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心想:难道还有人比我聪明、比我更有智慧?但是,大家对老子的评价那么高,因此,他就登门拜访老子。
   当他来到老子的住处,一见老子,他就说道:「我经常听人称赞你是大智慧的圣人,所以,不畏路远,迢迢地到此拜访。但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却不一样,走进你的住处,我觉得好像进入老鼠洞一样,满地丢弃的蔬菜,一片杂乱,你不懂得调理生活环境,枉费我不远千里迢迢来此,而你竟然是这么糟的人!」老子听了像木鸡一样,毫无反应。
来访者骂完了返身就走,但是,他一直回想,心里觉得很奇怪──我对着人人称为圣人的老子破口大骂,把他比成老鼠,把他的住处比成老鼠洞,他一句话也答不出来,我应该颇有胜利之感才对,但为何我心里有失落感?不觉得自己赢过他,这是什么道理?
当天晚上,他一夜失眠,隔天一早又去拜访老子。老子的表情和昨天一样,并无愠怒之色,也没有排斥他的表情。来访者坐在老子面,前问道:「昨天我说了很多无礼的话,但是你一点儿也不生气。我自以为胜利了,可是心里却若有所失,这是什么道理?」
老子这时才开口说:「真正体会人生之理的人,他把一切生物平等看待,不管是牛、是马、是狗、是猫,或者是老鼠,这和人有多大差异呢?所以,不管你把我比成什么,我都不觉得是侮辱,因为生命之体是平等的呀!」

静心存善复清净本性
士成绮听了顿有所悟,他赶紧把坐椅移到一旁,不和老子对坐,他觉得老子太伟大了,而自己忽然变得卑小幼稚,因此,他不敢正视老子的眼神,所以把椅子移向旁边。
他又继续请教说:「要如何才能真正体悟真理?」
老子回答说:「你昨天来时摆着架势,两眼露出凶光,好像要和人家打架一样,由此可知你的心气浮动。要知道,自以为很了不起、傲视他人,只喜欢与辩论,则其心念必然不得自在。人人都有纯真的本性,但性一乱、处处要向他人挑战,则心中已有自性之贼,最好你回家之后把心静一静,然后把自性之贼抓出来,再好好培养你的无求无怨的善念。恢复纯真的本性时,所谓的马、牛、猴、狗、猫……都是平等的,一切浑然忘我,体悟无我的境界,则能和大自然融合成一体。」

去执无我致良知

这是古来受人所崇拜的大哲学家──老子的故事,他出生于浊世,所以能够透悟人性的道理。但是,现代人,人人丰衣足食,却也浑浑然若有所失,因为,很多人迷失本性、无法真正寻回自己的良知,故浑然忘我自我。这不是破我执、体悟圣人之境的超然忘我,两种境界完全不同。这和佛教有异曲同工之妙,要学得破我执、灭我相,才能达到自然忘我的境界,才能和恒定的大道融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5 06: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