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
- 转:邓小平文革受“迫害”住地曝光 网民表“惊诧”,纷纷求迫害(图) [2017/04]
-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2018/06]
- 中国高铁负债超5万亿! [2019/05]
- 我为什么不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因此推前至9000多年 [2019/10]
- 回国随记4-1:几个小故事 [2016/08]
- 阿里巴巴陷入滑铁卢,并非意外 [2020/12]
- 2017,阿里巴巴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2016/11]
- 這是不是真的?牛彈琴說…… [2020/05]
- 中国新(警察法)出台,与西方国家警察法靠近?(转) [2018/12]
- 深度解读国际油价跳水的背后原因 [2014/12]
- 救市第四日 证监会终于酒醒了 [2015/07]
- 评《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 [2017/02]
- 加密数字货币取代美元?太做梦了 [2019/08]
- 萨德实质性部署了,《观察者》又赢了! [2017/04]
- 現在高喊統一是過嘴癮而已 [2020/01]
- 比特币瘪了吧?! [2018/01]
- 中藥治療瘟疫的統計實例 [2020/05]
- 走吧,回家吧,底(低)端的父老乡亲 [2017/11]
- 回国随记2:消失了的童年世界 [2015/12]
- 和平時期美國敢實施反人類的生化攻擊? [2020/02]
- 短评《没有民主和自由 国家强大是人民的灾难》 [2016/11]
- 读尹胜先生《缺乏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中国群体》后留记 [2017/02]
- 郭松民: 朝鲜确实被美国摧毁过 [2017/09]
- 从TikTok案看民主幼稚病 [2024/03]
第一篇·时间 (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1 前言
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历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
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实在无法给予分割,但是为了方便人的先后和始终的观念,不得不从相续的时间之流中,将它区分为若干个单位。
人类普通计算时间,最短的是「一剎那」。从一剎那往上推是「一须臾」。不过,多少一剎那才是一须臾,这是没有办法计算的。
现在世界所通行习用的是六十忽为一秒,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日,约三十日为一月,约三百六十五日为十二月为一年,百年为一世纪。
在佛教的经典中,(通常)说到时间则有「剎那」和「劫」的不同,剎那是表示极短的时间,劫是代表极长的时间。不管是极短、极长的时间,都是迁流不住而且无始无终的。通常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已,而在三世的时间流中,它是剎那剎那相继不断,如同我们的心念生灭不已,从剎那相续中,累积成一世又一世的生死轮回,乃至一劫又一劫的器界成坏。所以,说小时量的单位为剎那,这是便于体察心念的生灭;说大时量的单位为大劫,这是便于说明物界成坏的相续。
2 何谓剎那
「剎那」是由梵语的 Ksana音译而来,意译为「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之间的意思。在佛教里,剎那是最短暂的时间单位,以现在的时间计算,大约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剎那」,可见剎那的短暂。
在《仁王护国经.观空品》说: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灭。具体一点说,一分钟内有四千五百个剎那,四十万五千个念头,可见心念生灭的迅速。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一念大约是现在的零点零一八秒。
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说,一昼夜有六四八○○○○剎那。
《往生论注》卷上说,六十剎那为一念;一剎那有一百零一生灭。
《大智度论》卷三十说,六十念为一弹指。经论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总之,剎那表示极为迅速的时间。
剎那是依心识生灭计算,认真说来,剎那的真量,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人能够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千差万别了。今再以《俱舍论》卷十二的说明如下:
剎那(0.013秒)
一百二十剎那为一怛剎那(1.6秒)
六十怛剎那为一腊缚(1分又36秒)
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一须臾,48分)
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三十须臾)
依照这样的推算,则一昼夜与《毗婆沙论》的6480000剎那为一昼夜的计算是相同的。因为这样才便于常人及学者的运用,若要精细的计算,除了佛陀之外,不是一般人的心量所能觉察思辨的了。
3 剎那的启示
佛经上说,一切有情无情,莫不有剎那生住异灭的无常。也就是说,宇宙万有,剎那之间已经历生住异灭;乃至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剎那剎那的渐变,累积成一期的突变。甚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时间,也是由无数的剎那所累积而成,我们说到「现在」,现在剎那已成「过去」,说到「未来」,未来剎那已成现在。所以阿难的「一见不再见」,禅宗的「婴儿垂发白如丝」,庄子的「交臂非故」,这些都是对剎那无常所作的最佳脚注。
过去有人认为佛教谈「三世」,觉得遥不可及。其实,佛教虽然在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却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与福祉。佛教不只重视现世生活,甚至重视当下一念,所谓「明心见性」,要明白自己的心,先要能掌握自己的每一念。如禅宗所说:「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一刻也不能任其放逸!」能够时时刻刻、明明白白的清楚自己的心,让每一念都清净、明了,自能突破生死的樊篱。所以,从佛教对剎那一念的重视,可以知道佛教是最重视实际,最能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