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
- 转:邓小平文革受“迫害”住地曝光 网民表“惊诧”,纷纷求迫害(图) [2017/04]
-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2018/06]
- 中国高铁负债超5万亿! [2019/05]
- 我为什么不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因此推前至9000多年 [2019/10]
- 回国随记4-1:几个小故事 [2016/08]
- 阿里巴巴陷入滑铁卢,并非意外 [2020/12]
- 2017,阿里巴巴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2016/11]
- 這是不是真的?牛彈琴說…… [2020/05]
- 中国新(警察法)出台,与西方国家警察法靠近?(转) [2018/12]
- 深度解读国际油价跳水的背后原因 [2014/12]
- 救市第四日 证监会终于酒醒了 [2015/07]
- 评《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 [2017/02]
- 加密数字货币取代美元?太做梦了 [2019/08]
- 現在高喊統一是過嘴癮而已 [2020/01]
- 比特币瘪了吧?! [2018/01]
- 中藥治療瘟疫的統計實例 [2020/05]
- 走吧,回家吧,底(低)端的父老乡亲 [2017/11]
- 回国随记2:消失了的童年世界 [2015/12]
- 和平時期美國敢實施反人類的生化攻擊? [2020/02]
- 短评《没有民主和自由 国家强大是人民的灾难》 [2016/11]
- 读尹胜先生《缺乏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中国群体》后留记 [2017/02]
- 郭松民: 朝鲜确实被美国摧毁过 [2017/09]
- 从TikTok案看民主幼稚病 [2024/03]
提到张飞,我们可能最先想起的,是一个“豹头环眼,五大三粗”的彪形大汉,说起话来像打雷。这是受了老版《三国演义》的影响。李靖飞老师演的张飞演得不错!
那么,历史中的张飞真是这样一个肥头大耳的形象吗?其实不然。我们看看《三国志》就知道,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入主后宫,成为皇后。古代皇帝选择妃嫔还是比较看重美色的,证明张飞的两个女儿都还长得不错!由遗传学来讲,那闺女随父亲啊!张飞长得应该不太丑,至少说的过去!
此外,张飞还有点文化底蕴。为什么呢?他家是小资之家。一般人家在乱世没钱读书,哪来的文化?张飞不一样,史书上记载他“世居涿郡,颇有庄田”,有了经济基础做底子,他也能经常接触天下名士了,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有一次,张飞以少胜多,把名将张郃打得大败而逃。意气风发之余,张飞更以石代纸,以矛作笔,在八蒙山石壁上刺下一行大字“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合于八蒙,立马勒铭”。字体刚劲有力,气吞山河,其时其景,何其豪迈。在行军闲暇之间,张飞偶尔还会呤点小诗。“王方平采药此山,重子歌玉泸山涧。雪,住宿方行。”这就是张飞军旅途经真多山写下的诗文。十九字的游经,虽然无法和曹植和曹操的文采相提并论,但也不失一种情趣。
张飞画画也不错,明代卓尔昌的《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擅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老有人说张飞是粗人,其实也不太粗。
张飞还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三四岁的夏侯氏出城砍柴,被张飞看见了。张飞见她容貌不凡,又仔细询问了一下她的家室背景,一看是个良家女子,就把她娶为妻子。从史料上看,张飞此生没再娶过别的妻子。这在那个“男子三妻四妾”的时代,还是很难得。张飞不好色。
我们看看,赵云也不好色。好像古时候能成就大业的人,在这方面都比较节欲。《群书治要》里面说:“节欲者安,纵欲者危。”确实如此。
其实,我们倒是不反对男人有欲望,有欲望你要使在对事业的拼搏上,这个能造福子孙后代。这样的男人也比较有审美性。譬如在这个《笑傲江湖》里面,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粉丝就比较多,采花大盗田伯光的粉丝就少。是吧?我有一个朋友,成天想着把妹子去,动不动跟我说,咱们“三温暖、大保健”去吧!我说你要把这个欲望用在建功立业上,你没准早就身价千万了!
张飞妻子夏侯氏
不闲扯了,以上我们谈了下张飞的容貌和爱好,我们再略谈一下张飞的战功。由于大家对张飞的战绩都比较了解,我在此一笔带过,只是简单概括:小沛拒曹、据水断桥、义释严颜、大破张郃。这都是张飞的战功。别的先不说,就说打败张郃这一项,不容易!陈寿怎么说的:“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张郃的文韬武略,连诸葛亮都惧三分。他曾经识破过诸葛亮的进军路线,也曾两次与东吴交战,小有斩获!其实,张郃不是在后期才逐渐显露头角的大将,早先他在袁绍手下就干得不错!可惜袁绍没能重用他!我建议大家好好看看《三国志-张郃传》,张郃在《三国演义》里也被压低了一些。
跟张郃这样的帅才打仗,你想凭运气侥幸得胜,这几乎是做梦。张飞有真本事!
这个真本事不是说你武功有多高,文韬武略以及各种硬件,都得跟得上!
然而,对于张飞这样一个有真本事的人,死因却众说纷纭。
最流行的说法是,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刀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
有人就此发表议论,你看,刘备早就提醒过他,说:“你经常鞭打士卒,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他不听良言相劝,果然遭遇失败。可见这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魏国五良将张郃
也有不少号称是“情绪管理”大师的人,就此谴责张飞不会管理情绪。他们说,能干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他们只是不被情绪所左右。在该隐忍的时候隐忍,在该爆发的时候爆发,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再控制不住情绪,也要学着控制。林肯做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将的侮辱。林肯建议对方写一封尖酸刻薄的骂信作为回敬。
信写好了,部长要把信寄出去时,林肯问:“你在干嘛?”
“当然是寄给他啊。”部长不解地问。
“你傻啊,快把信烧了。”林肯忙说:“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写信就是为了解气。如果你还不爽,那就再写,写到舒服为止!”
心里产生负面情绪,需要疏导发泄,像林肯就用了写信的方法。
中国古人的境界要高一点,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这么高境界,就找一件心爱的事倾泻所有情绪。
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
郑板桥更加直接。当他受官场挤压、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理舒坦了,画艺也越发纯熟,一箭双雕。
张飞不是爱书画吗?可以寄情书画,消磨这种不良情绪。
由张飞之死,得出要学会“情绪管理”这个结论,论述清晰、结构完整,而且结论很有意义。对教育青年一代也有帮助。
我也基本同意《三国志》对张飞之死的描述和定义。
但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别的说法,我们也得看看。
要善于中和自己的情绪
关于张飞之死,第二种说法是江东暗杀论。
法家的韩非子说过一句话,叫:“事起而有所利,其尸主之;有所害,必反察之。”这一句话奠定了中国自古以来刑事案件侦破和勘察的重要原则——有反原则。
就是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件命案出了以后,找凶手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是看谁是受益者。
张飞在准备伐吴的前夕死了,对谁最有益?俗话说“此消彼长”,对东吴集团最有益。这也是江东暗杀论重要的论据之一。
论据之二:江东鹰派早有“吞刘之志”。早在赤壁之战前夕,以周瑜为首的鹰派就提出了“吞刘抗曹”的主张,亦即是说,吞并刘备的势力,对抗曹操。周瑜早就跟孙权提过,“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周瑜继而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是把刘备请到我们东吴来,好酒好肉款待,再给他上几个像高圆圆那样的美女,把他软禁起来,消磨他的心志。然后再把关羽、张飞安排到我周瑜或者吕蒙的手下,去攻占四方,驰骋沙场,如果关、张渐渐有了臣服之意,我们就高官厚禄,将他们收为己用,倘若没有,再找机会把他们做了!看周瑜的意思是,早就想把刘备灭了。对于关、张的态度,也是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杀。
论据之三:周瑜惯用“谍战”。周瑜这个人很会打仗,我们看看他打的几次战役,譬如秣陵之战、曲阿之战、山越之战、吴郡之战、赤壁之战,就会发现周瑜打仗有个特点,十六个字:“超尘逐电,掩其不备,精兵突进,善用五间。”周瑜打仗,进军速度很快,堪称神速,而且收集情报也快。拿赤壁之战举例,曹操拿下荆州没几天,下一步的军事计划还没有暴露,周瑜就率军虎扑夏口,进而占领赤壁南岸,逼得曹操只能在赤壁北岸立足。北岸是什么地方,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圮地”,圮地又称云梦泽,也就是沼泽地,而且赤壁北岸水流湍急,风向不定,行军作战极为不利。周瑜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获知曹操南下侵吴的消息,而且能在一开始就把曹操逼入不利的境地?除了周瑜军事目光锐利之外,跟他善于“谍战”也有很大关系。用学者徐番的话说,“三江五湖,皆其私人;荆襄之内,遍其党羽”。
论据之四:刘备零陵,给了周瑜安插间谍的绝佳机会。刘备向孙权借零陵以为立身之地,周瑜是不放心的,有历史记录,周瑜说:“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因此,趁着借刘备零陵这个机会,安插几个像范疆、张达这样的谍者进去,起一起监督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好比你是一个基金会的负责人,你要给人家发一笔八千万的风投,你能那么放心吗?派个会计或者财务总监不过分吧?
论据之五:范疆、张达杀了张飞以后,想的不是隐姓埋名,找个地方躲起来。历史上记载是什么:“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想都没想,一溜烟奔孙权去了。我们知道,你想跑,好多地方可以去,譬如塞北、广汉、南匈奴、鲜卑各部,再不然往曹魏跑。这几个地方都比东吴安全。东吴现在毕竟表面上还是蜀国的盟友,如果孙权起了舍小就大、弃车保帅的心思,把范疆、张达杀了,给刘备送去怎么办?这两个人似乎完全没这方面的顾虑,更加印证了二人谍者的身份。有的三国迷看到这儿也许会说,最后在那个《三国演义》里面,孙权不就是把范疆、张达杀了吗?!那是三国演义,在三国志里面,这俩人没被杀,一回吴国就没下文了。可能是高官厚禄,也可能是被保护起来了。
有人也许会反驳,周瑜哪有你说的那么神,他都死在张飞前面了,死人还能算计活人?这个不奇怪,汉武帝时期,张汤就曾经死后杀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王立群读史记。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死诸葛吓走生仲达,郭嘉遗计定辽东。周瑜这个人,有着常人不及的预见能力。譬如他提出“结马超以断曹操之臂”、“取益州以绝刘备之望”等等理念,都非常超前!
古代学者卢弼就曾经评价过周瑜说:“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周瑜是个被《三国演义》严重低估的人,他要是不死,有没有三分天下,还很难说。
三国的粉丝听到这儿也许会说,你说是江东暗杀,这个我不反对,那就非得是周瑜干的?不能是别人?对了,还就得是周瑜最合理。鲁肃主张孙刘联盟,他不会动这心思。张飞死亡前后,陆逊这个时候未掌大权,做不了决策。吕蒙只不过初掌大权,如果是吕蒙执政时期派过去的,时间太短,范疆、张达难以获取张飞的信任。
所以,个人估计是周瑜献计,孙权拍板!
第三种是诸葛兄弟暗杀论。现在研究三国的人,为了争取噱头,哗众取宠,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黑诸葛亮。好像什么坏事都是诸葛亮干的。有人就说关羽就是诸葛亮害死的,法正为什么英年早逝,也是诸葛亮害死的,庞统怎么死在落凤坡?也是诸葛亮害死的。马超怎么死那么早?也是诸葛亮害死的。按照他们这个逻辑,张飞当然也必须是诸葛亮害死的。
问题是,刘备不是二逼啊!刘备就能眼看着诸葛亮设计害死这么多人,然后无动于衷?
说诸葛亮害死张飞的人,是这样构思的,诸葛亮为了排斥异己,独掌大权,就找诸葛瑾商量,就说你看,弟弟我要在蜀国掌权,张飞是个障碍,我准备找俩人把张飞做了,然后让这俩人往东吴跑,你接应一下。
但是,我们要知道,诸葛瑾是什么人,三国志记载:“诸葛瑾、步骘并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诸葛瑾的老实、憨厚,在江东出了名了!这种事他干不来!此外,诸葛瑾在江东是什么位置啊?!比顾、陆、朱、张都低,甚至在步骘后面,他能做得了主吗?他如何接应你?!这么大一个外事活动,诸葛瑾玩不起。
诸葛亮之兄诸葛瑾
第四种更荒诞,根本不值一驳。说是刘备害死了张飞。理由只有一条,说什么功臣末路断头台。我想问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三个问题:其一,都说“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是什么时候被吕后害死的?项羽死了以后!现在曹魏、孙吴都在,环顾四下,南蛮未平,荆楚未复,这个时候杀了张飞,是不是早了点?其二,蜀国的建立是在四大集团互相让利、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荆州士人、东州集团、益州土著、西凉骁骑各怀己见,有的跟刘备亲,有的跟刘备远。刘备这个时候把自己人杀了,其他三大集团一旦有警,肃反工作谁来做?其三,刘备在张飞死后不久,就发动了为时半年之长的夷陵之战,在战争之前,砍断自己一条胳膊,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现在整个史学界都流行一种阴谋史观,因为这种观点有卖点,是吧?!我也拦不住。我要是硬生生的让大家宣扬光明史观,弘扬正能量,也不现实,而且显得太假。但是我也得奉劝研究历史的人一句,下次再黑别人的时候,麻烦您把证据找足了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