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2,902,431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丹阳评三国.人物12·谁是灭掉吕布、颜良、文丑的主谋?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18-6-29 23: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6评论


 赵丹阳 丹阳论道 



荀攸是荀彧之侄,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资治通鉴》评价他说:“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意思是荀攸老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司马光对其如此称誉,使本就高深莫测的荀攸显得更加神秘。本书对他的论述分为五个部分。



 

其一,少藏英智,善于识人。

 

荀攸的父辈、祖辈都是官员,因此他是高干子弟。由于父母早亡,他一直跟随叔父荀衢生活。荀攸十三岁的时候,其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闻讯之后跑了过来,哭得呼天抢地,并主动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觉得张权不怀好意,于是告知叔父荀衢,让他多加提防。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为《韩诗外传·卷三》作注时引荀攸判察张权之言:“是虎目而豕心,牛腹而鸢肩,皮不束骨,精爽烟浮,声疏质散,似有所隐。此必藏奸者也!

 

意思是,张权这个人眼若恶虎,前胸如豕,腹似牛背,肩犹鹰羽,行走起来好像骨头要刺破皮肉一般,说起话来矫揉造作、表现浮夸,声音疏阔散漫、模糊不清,而且言不尽意,好像有所隐瞒。他必定是心怀不轨之徒。

 

荀衢奇异道:“公达这么年少就习读《太素经》吗?”于是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借机盘问张权,果然他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何进秉政,征召海内名士荀攸、李阔、何夔等二十余人为官。何夔以为何进难以济事,托病不出。荀攸等人则被任命为侍郎。

 

其二,谋刺董卓,图据肴、函。

 

中平六年,董卓进京,暴虐无道,狼戾不仁,百官无过而获罪者十有六七。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意思是,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独夫民贼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

 

于是一边筹划刺杀的大计,一边草拟圣旨。

 

明末复社成员侯岐曾认为荀攸所作矫诏辞藻精炼,在私著中录而叙之曰:朕闻苍天不言,以象授机,顼、喾虽圣,必察五纬,故能安祚久长,为万世法。仰见今岁五月,荧惑犯太微,冲帝坐,出端门,不轨常法。自董逆乱政以来,频事诛伐,并见族灭,其从坐者,皆股肱帝室,曾无赦宥,四海明庶,咸知其冤。顷数月以来,更踵事增华,变本加厉,傲虐是作,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骨鲠之臣,倚死墙壁之间;兆亿黎民,生涂草莽之上。於是魂神呼号,淫厉疾疫,自此而起。《易》曰‘革之时大矣哉。’故惙怛伤悴,知有翻覆宗社之忧;縠觫终日,恐生鱼帛狐篝之变。诚望剡路除荆,畜兵诸夏,用拟勤王!

 

意思是,上苍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常常以天象昭陈于人,明示祸福。即使像颛顼、帝喾那样的圣人,也要时常观望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这五颗行星的活动,用以反察为政方面的得失成败。今年五月份,荧惑星出现在北斗之南,这是社稷将败的征兆。自董卓秉持朝政以来,只知道铲除异己,所诛杀的大都是遵纪守法的帝室之胄和海内名士,而且把他们族灭以后,也不给出合理的罪名,就像强盗土匪一样,仁人志士谁不怨恨呢?近来,董卓又把矛头对准了平头百姓,纵容士兵和心腹在眼皮底下奸淫掳掠,直斥其非的诤臣也尽皆身首异处。按他这么个搞法,我深恐有朝一日引起宫廷政变,民间也会相继出现陈胜、吴广那样企图改朝换代的人物。希望各位诸侯能以汉朝气运和黎民安危为重,出兵伐逆。

 

后来,荀攸刺杀的计划虽然被泄露,以致功败垂成,但佳作既经流布,三秦之心大震,栎阳周平、高奴张奉等割据势力纷纷以此为由,携民数千,加入讨董联军。

 

为此,曹操曾赞许他说:“我当初也怀有和您一样的想法,只不过因为遭遇意料不到的变故,所以没能成事!”



 

其三,妙策迭出,计斩三雄。

 

建安三年,荀攸随曹军征讨张绣,他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建议缓攻待变: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果然大败,几乎陷于死地。

 

荀攸道:“不如令士兵连夜开凿地道,撤出辎重,示弱伪逃,并在熊耳、郧谷暗设埋伏,待机破敌。”曹操采纳了他的计谋,张、刘果然悉率所部追击,进入伏击圈时,曹军奇兵骤出,步骑夹攻,大败张、刘联军。

 

同年,曹操自宛城征讨吕布,交战数次,吕布稍显不敌,固守不出。曹操久攻不下,士兵疲惫,滋生退意。

 

荀攸与郭嘉力劝曹操:“吕布勇而无谋,如今三次交战俱已败北,他的锐气已经衰落。三军以大将为核心,大将衰疲,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至于陈宫,虽胸有大略,但缺乏临机应变的本领,反应也不敏捷,还在小心翼翼的筹谋划策呢!现在应趁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奋进急攻。”

 

曹操道:“硬攻之下,两败俱伤!”

 

荀攸知道“沂沭泗水系”北起蒙山,东临黄海,囊括山东、江苏等四省七十八县,更兼遍布崇山峻岭、低岗丘陵,而且睢宁地域每过一段周期便会突降暴洪,上一回是在永建五年仲夏,今次计日程功,不到半月,即可“恭行天罚”。于是建议曹操做好准备,届时引沂、泗之水灌进城中,必能生擒吕布。

 

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两月后,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设法攻克酸枣,而后佯装渡河,假意攻袭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害怕老巢有失,又见敌人攻势猛烈,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果然把精力放在了与曹军争夺酸枣上。

 

待到袁绍将酸枣地区的疑兵尽数消灭时,曹操早已乘机率领轻骑袭夺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竟与袁绍的大将文丑碰到了一起。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道:“丞相可在大路诈败退走,同时令公明将军伏于偏道,以便诱杀袁军!”

 

曹操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徐晃军团突然从斜侧杀出,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斩杀骑将文丑。

 

其四,抱椠怀铅,劝进魏王。

 

建安十七年前后,董昭找到荀攸说:“前次我让你叔叔筹备曹公加九锡的事情,他不太乐意!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叔叔不行,侄子上!你找几个弟兄把这事搞成了吧!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荀攸大义凛然道:“劝曹公进爵魏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初天下大乱,有多少人哭着喊着要匡扶汉室,结果是只会打嘴炮,一点真格的没有!只有曹公一个人站出来,身先士卒、亲率雄师、南征北讨,才使得中原略定、四海承平!”

 

于是荀攸纠集了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中护军明国亭侯曹洪、奋威将军乐乡侯邓展、中领军韩浩、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建忠将军鲜于辅等数十名官员联名上书,声称: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往者天下崩乱,群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以来,未有若此功者!

 

当真把曹操比作了周公,称他的功德震古烁今无人能及,裂土封王理所应当,若不接受册封则“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

 

曹操有心辞让,说自己比不上周公,荀攸却还有话堵着他: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意思是,你曹操不敢比周公,那比张耳、吴芮这两个家伙应该绰绰有余了吧?他们俩既不姓刘,功劳又没有韩信、张良大,也都窃据王爵,你还扭捏什么?

 

曹操听罢,只好决定象征性地只接受魏郡一地作为自己的封国。

 

荀攸再次纠集大臣,二次上书,坚持要曹操把冀州十郡照单全收,还说今魏国虽有十郡之名,犹减于曲阜,计其户数,不能参半,以籓卫王室,立垣树屏,犹未足也;且圣上览亡秦无辅之祸,惩曩日震荡之艰,托建忠贤废坠是为,愿明公恭承帝命,无或拒违”。

 

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说的确实不错。历史也确实是这样:范蠡遁,而成“三致千金”的陶朱公,富可敌国;文种留,遂成剑下冤魂;张良辞,而得以全身;韩、彭贪,终有俎醢之戮,千古留冤。

 

可是,在枭雄霸主看来,这句道家妙谛讲得虽好,但这从来都是为臣之道,不是为君之道。曹操是具备“王者之器”的,可此时的他,还要摆出一副知恩畏罪的架势,坚辞不受。

 

荀攸明白,老板在等皇帝的一句话。于是和众人撺掇天子刘协再次下诏,说曹操实至名归,恳请他一定要勉为其难。大家也都觉得陪曹操玩了这么久,够意思了,暗示他见好就收。

 

这次曹操不再违拗,立刻上表朝廷,信誓旦旦:今奉疆土,备数藩瀚,非敢远期,虑有后世;至于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天威在颜,悚惧受诏!



 

其五,机策之谋,鲜闻于世。

 

荀攸一生戮力上国,流惠下民,期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可惜建安十九年就撒手人寰了!曹操每当想起他,都痛哭流涕。他生前撰写了十分机密的《十二奇策》,除了他的好友钟繇之外,没人知道他的珠玉之言。但是,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鲜有人知。裴松之评道:攸亡后十六年,钟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於世,惜哉!

 

对于荀攸所思所写,有人认为是军事谋略,有人认为是政治谋略,有人则认为是二者兼有,几千年来,争执不下。民国时期,优罗嘉俱乐部退会成员、新诸子学会会长钟丽芬女士曾以钟辿第三十六代传人的身份参加了德国光照社举办的主题为“外交决策研究的利益集团视角”的年会,并作了“汉晋之际颍川荀氏家族的政治战略之古训今鉴”的主旨发言,文稿中大幅引用了其祖上对荀氏一门的谋略汇总,亦包括荀攸之奇策在内。

 

文章指出,荀公敏若强弩,应同急箭,简傲少文,克殄凶逆,上可追风于仲、悝,下能配德于猛、彦。其书辞所虑,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

 

其后,便列举了荀攸所筹划的三项“国际性战略”,“一曰立教数以来远人。凡品才有九:一曰德才,以匡本务;二日理才,以研事要;三日政才,以经制体;四曰文才,以综典籍;五曰武才,以御军戎;六曰农才,以施耕稼;七曰匠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畅货流;九曰辩才,以立是非。以上皆置之黄金百斤,举茂才。

 

综上罗列,荀攸设立了包括政治学、农业学、经济学在内的9项国际大奖,以便笼络天下才俊。这就帮助曹操垄断了“荣誉授予权”。

 

古来的文人墨客最看重荣誉,何况这个“荣誉证书”是以大汉政府的名义颁发的!

 

因此,受到嘉惠的知识分子,焉能忘记荀攸和曹老相爷的栽培之恩?!故而,凡得荀攸所颁之大奖者,不是在其集团内部衍生为“亲曹力量”,就是干脆投敌叛主。这招大大的削弱了其他诸侯的竞争力。

 

再看看荀攸的第二招,二曰散游士以预所决。女华者,桀之所爱也,汤事之以万钟;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汤奉之以雕玉。内则有女华之阴,外则有曲逆之阳,阴阳之议合,而得成其天子,此汤之机谋也。今令蒋济择览闻辩见、监市履狶者四十二人,奉之以罗绮、刀币,使鬻之四方,以监其上下之好恶,择其有隙者而先化之,以归王命。

 

意思是,我们也来仿效商汤的做法,让蒋济挑选能言善辩之士四十二人,携带钱财、精美礼物到各个诸侯的领地上去,表面上打着“经贸往来”、“学术交流”、“联络感情”的旗号,实则暗中对这个集团的首脑及其决策层进行缜密的观察和分析,并将其政治观点、生活喜好、性格弱点一一进行情报收集,以供曹操进行参考。荀攸在资讯尚不发达、交通联络等各方面条件极差的古代,特意提出此条建议,其头脑之精明、视野之开阔可以想见。

 

尤为难得的是,他派出去的大批间谍,并不止于“搜集情报”,还要“择其有隙者而先化之,以归王命”,也就是想方设法忽悠对方的领导作出错误决策,直至垮台。

 

最后,荀攸还递出了“杀手锏”,“三曰誉虚言以求废置。圣人云‘无参验而必之者,妄也’!然与彼则不然,当起诸侯巧伪趋利之徒,进愚诬之学,杂反之行,积篇章为敖庾,宝玄谈为金玉。务使积辩累辞,离理失术,而求两未之议也!

 

我们知道,《墨子·非命中》曾有过一番论述:“凡发表政论、撰写文章,不可以不先树立一个标准。如果言辞没有标准来衡量,就好像把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即使工匠很聪明,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现在世上有些达官贵人,专一向国君进献‘白马非马’、‘棘刺刻猴’一样的无用之说,国君不加以考察而贸然起用,社稷就危亡了。所以我们应该设立三种法则对言论加以考量,首先看看它有没有历史依据,其次看看它有没有经验依托,最后看看,如果把它加以实践,老百姓能否从中获利。”

 

墨子的话堪称鞭辟入里,但荀攸独具巧思,竟然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其他诸侯领地的谋士浸淫玄谈,罔顾“事功之学”,久而久之,基业必然倾颓,则可趁时击之。

 

对于钟丽芬女士所呈的“荀氏战略”,史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台湾学者李业平的看法,他认为“攸之才具,高踪遐辙,翻然回虑,吐辞辄新,其夷吾之亚欤?”赞美荀攸所说不亚于管仲的《大匡》篇。

 

另一种看法以当代学者章凯明为代表,她认为攸之沉略不传久矣,纵以鱼豢之能,季直之才,犹未能考,况于今日?钟氏所言,盖矫揉饰伪,以御外侮耳”!在章老师看来,钟女士生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虎视鹰瞵、鲸吞蚕食之世,其时,不仅日本对中国跃跃欲试,欧风美雨亦乘时涌进!所以钟女士杜撰荀氏之言,以魏国暗喻列强,意在让为政者不可轻忽大意、任人摆布,一定要步步为营,力防敌人渗透,在制定国策时亦不可东施效颦。

 

1945年末,章凯明老师的观点已得到钟女士身边多位助理的验证。

 

总之,不管钟女士所引文献真假如何,其借用荀氏之口传达的要旨仍不乏醒世之意:我们需要自己的荀攸,同时需要提防敌国的荀攸。



(本章节选自《三国大军师》,在淘宝、亚马逊、当当网等各大平台均有销售。可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作者  赵丹阳  文史作家,时评人。微信公号:wuleihuaji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3 回复 mali50 2018-6-30 02:47
互联网上有个视频节目"film and TV phonograph"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oBZd7LQKZwTjook6dKQ1g
其中不少有深度的三国评论。好处是可以用手机边干活边听。也有不少肤浅自利的,如鼓吹三国时期的士族势力。为当代精英夺权制造舆论。把诸葛亮的失败说成是忽视了士族力量。曹操死后,魏国的曹丕启用士族,为司马家族的篡权埋下伏笔。吴国士族干政,同样难逃复国的命运。儒家士族从来就是亡国的势力。从宋代的程朱理学之后,汉人的文人政权不堪一击。
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8-6-30 03:04
mali50: 互联网上有个视频节目"film and TV phonograph"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oBZd7LQKZwTjook6dKQ1g
其中不少有深度的三国评论。好处是可以
谢谢分享。
  我这位朋友评三国的水平怎么样?
4 回复 mali50 2018-6-30 03:37
胡子太长了: 谢谢分享。
  我这位朋友评三国的水平怎么样?
感觉丹阳主要是评人物。读得不多。
我比较关注历史逻辑。如孔明的“隆中对”究竟赢在哪里?都说是占据荆州开启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与荆州各世族的密切关系自然会建议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向西扩张。但刘备几万大军是守不住荆州的。这才有后来的庞统改人生地不熟的益州为新栖身之地的建议。这当然也是别无选择。刘备舍不得荆州,代价惨重,最后还是丢了。诸葛亮“隆中对”真正的历史价值是联吴抗曹的合纵之策和它的成功。这才是后人应当借鉴的。国人势利,每喜连横,故视而不见。
还有就是三国为什么没有赢家?士族或世族涉政是诸侯制的残余。汉代中期取消了诸侯制,但势力和影响尚存。而士族统治同样短命,晋朝就是个典型。司马家族一代比一代昏聩残暴。世族间火并失去朝鲜半岛最后导致五胡乱华。这才有隋代建科举考试代替之前的地方举荐。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发明,是中国君主立宪式的民主制度,比西方依赖金钱的选举制公正合理,因此使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年。
3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8-7-2 09:51
mali50: 感觉丹阳主要是评人物。读得不多。
我比较关注历史逻辑。如孔明的“隆中对”究竟赢在哪里?都说是占据荆州开启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与荆州各世族的密切关系自然
这方面您是我师。我三国只顾看热闹了。没深想。因为中国历史一直这么热闹,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原因可查。
说实话,我对中国社会一直抱有稍微悲观的看法,,从先秦百家争鸣纷纷扬扬,到最后留下的都是人算计人的阴谋技巧,只要是这个文化熏陶出来的,都会几招坑人术,区别在于敢不敢用,用到什么程度,现在的中国,上上下下不是正在公演么?
政治层面的诡计斗谋 ,各自其主,各事其国,是世间人的“文明”,但深入到骨髓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都在勾心斗角,想想这个社会有多可怕,而数千年来我族深陷其中,不亦乐乎,胜王败寇,阿房付之一炬,。
这就是传下来的,好不容易留下点淡化斗争,修心养德 ,反躬自省的的儒教,反而被封建君王利用,搞得声明浪迹,您也常有批评。
清心寡欲,寻道修德脱离世俗的道家,更不符合人间尔虞我诈的口味,。
但无论如何儒 释,道,及一切民间的善良人性基本的传承,才稀释了全社会的暴力勾斗之气,忽视其价值其实是错 。
当然不是以此对敌。
我族实际上分不清敌我、内外,往往该硬不硬,该软不软,该和不和,该退不退,眼前的一切就是活剧正酣。
4 回复 mali50 2018-7-2 10:35
胡子太长了: 这方面您是我师。我三国只顾看热闹了。没深想。因为中国历史一直这么热闹,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原因可查。
说实话,我对中国社会一直抱有稍微悲观的看法,,从先
说得有道理。同你一样,越读中国历史越感到悲凉。历史上清明的人太少,英雄的下场太惨。后人读史,很难寻得普通人的榜样,只能望而却步。难得有毛这样的人,知史还保有理想。鲁迅干脆以官家的家谱以蔽之,专心于野史钩沉。西教就聪明多了。知道人的本性,故只用莫须有的上帝为偶像和救世主。这样就能永久保持信仰的存在。至于人世,就靠外敌来统一民族意志,转移国内矛盾。
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8-7-2 13:00
mali50: 说得有道理。同你一样,越读中国历史越感到悲凉。历史上清明的人太少,英雄的下场太惨。后人读史,很难寻得普通人的榜样,只能望而却步。难得有毛这样的人,知史
是的。
毛的确是个精通国史国情的理想主义实践者,只可惜打天下时战之即胜,治天下时,又过度警觉,因为他太懂国人性及历史教训,最终也没逃脱历史轮回,被资本和封建复辟者鞭尸。

西方实际上在历史文明源头,并无太多启蒙“家”的“家”,使人无所选择,仅剩西教为大,,。且西人文化不懂内明,一切依外在的挑战,来修正自身的行为 。所以在刺猬取暖效应下,就形成了 彼此有底线或者说有条件的共生关系。
他们做到了。
其实儒释道本身是提倡共生克己共和超越的,但由于更欺略性强的心术说论,使得中国内部相互割裂,无法实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8 00: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