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3,263,776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转: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究竟该如何扩内需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19-10-4 04: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路转载|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20评论

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究竟该如何扩内需

李迅雷

     自本人两周前发表了《中国有多少人没有坐过飞机——探讨扩内需的路径》后,引起了广泛热议。看到很多留言,发现大部分读者能够领会此文的核心观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过剩,故通过压缩供给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引起需求下降,引发通缩风险。因此,刺激消费需求(而非投资需求)才是当务之急。
 不过,仍有不少读者并没有读懂此文,认为既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说明内需很充足,经济增长潜力很大,按此逻辑,那就是越落后就越有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今后世界的格局,都将是发达国家的衰落和落后国家的后来居上?


因此,一定要区分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前者是有需求但没有钱来满足需求,后者则是指有钱可以消费以满足需求。此外,还要知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即钱越多的人,消费比重就越低;也就是说,高收入人口的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较低,而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占其收入比重较高,因此,贫富差距越大,越对国内消费总量增长不利。 还有人解释中国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的原因,是因为高铁普及了,于是坐飞机的人就少了。而我的判断是,除去2.8亿高收入阶层人口之后,剩余11亿居民家庭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只有1600(见国家统计局《2017年统计公报》),这一平均收入水平或存在低估,但即便人均提高到2000元,也很难坐得起飞机。


上篇文章发布后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大致可归纳如下:1、过去五年中,乘飞机的人数约为2.3亿,如2018年有近6亿人次坐过飞机,但坐飞机的人数估计为1亿左右;2、过去两年坐飞机的人数中,属于第一次乘坐飞机人数占比接近50%,说明消费升级仍在延续;3、目前中国人口接近14亿,估计占全国70%左右的人口(10亿)从未乘过飞机也属正常,如欧洲迄今仍有40%的人口从未乘过飞机。 因此,“10亿左右的人口没有坐过飞机”的判断基本符合实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过,据此认为还可以大建机场以满足潜在需求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以国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分布为例,看似国内机场旅客吞吐总量保持了较高增长,但若观察一下细分数据,分化实在太大。在国内229个机场中,只有32个年吞吐量千万级别的机场,就占据了全部旅客吞吐量约78.5%,而年吞吐量在300万以下的机场多达179个,只占全部旅客吞吐总量的8.9% 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因此,中国居民的潜在需求也很大,关键是如何把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扩需求有两种路径,一是靠投资拉动,二是靠消费拉动。投资拉动既可以带动就业,又可以拉动发展,于是就有了“想要富,先修路”之说。但如果路修得太多了,既会造成过剩,又会导致社会债务率上升。


如从供给侧观察,公路的旅客周转量占比大幅度下滑,但总里程却逆势大幅增长根据2007年公布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300万公里以上,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65万公里,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


而到2017年的实际情况令人瞠目: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77万公里,2020年规划目标超出了60%其中高速公路13.65万公里,也超出了36%;但“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3%,占比未达标,这表明二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已经建设得太多了。


相比之下,我国的高铁、地铁的客流量还在上升,因此,基建投资在高铁和地铁上的投入还是值得的。航空的客流量增长也很快,但要注意机场修建的地理位置与人口流之间的关系,应该在人口密度高、产业发展快的地方多建机场。但公路的扩张似乎要降速了,因为公路客流量从2017年开始就出现了负增长,乘用车销量2018年也出现了负增长。


我国从古至今都崇尚授人以渔,但这也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如今看来,已经出现“渔”多“鱼”少的问题那就应该把扩内需的重心落在“放水养鱼”上,即如何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保水平,扩大消费这一内需。


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抽水马桶(指有抽水/冲水功能的坐便器和蹲便器)的家庭普及率还不高,至少有5亿人口的家庭还没有使用上抽水马桶。其实我在三年前就写过类似的文章,题目叫《马桶盖表象背后的马桶困惑》,推算出居民家庭中没有安装抽水坐便器的大概超过6亿。即便上海这样发达的城市,三年前也有超过9万人的居民家庭仍在使用木制马桶。


但是,人们容易被三年前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的表象所迷惑,以为国内需求太旺盛了,只好到国外去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但占中国人口5%左右超高收入阶层,确实具有超强的消费能力。如贝恩咨询公司的报告揭示,201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达到18%,与国内社会零售品消费疲弱形成鲜明对照。从2015年到2018年,中国消费者在本土的奢侈品消费增长是海外的两倍。从全球来看,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花费总支出占全球总额的比重,亦不断增加(当前预估占比为33%,较201732%高出一个百分点)。


可是我们千万别忘了,中国地广人多,不能以偏概全去妄下结论,除了少数富人之外,大部分人处在想消费却消费不起状态,故80-90后已经成为日益高涨的消费贷主力。尽管如此,消费增速还是逐年下降,不少家庭连基本生活用品都没有配上,如仍有接近30%的家里是没有配卫生厕所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因此,中国需要扩大消费,如果消费扩大了,产能过剩问题、民营企业困局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


纵观全球各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一般都在60-80%,投资的贡献率一般都在20%左右,而我国投资的贡献率在40%左右,消费在50%左右显然,消费这驾马车还跑的不够快。那么,如何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快呢?至少有三条路径,第一,尽快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第二,还欠账,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让老百姓敢消费;第三,降低居民的买房杠杆率,更多的钱用于消费。


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消费:


第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步伐,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耕地的市场化流转,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让土地合法、公平和合理地流转起来。此举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第二,扩大国有资本无偿划转给社保的比例和范围,以补足社保基金缺口,有利于间接刺激消费。如美国居民储蓄率接近于零,但为何消费对GDP的贡献要占到80%以上呢?主要原因是美国具有完善的养老制度,即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支柱,企业养老即401K计划和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即IRA账户,其中美国个人IRA账户上的钱要远超我国国内居民储蓄的平均水平。




201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70万,抚养人口增加了1000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窘境。因此,通过扩大国企的股权无偿划转给社保的方式,应该能够弥补当前及未来的社保缺口。若按照当前划转10%的比例,2018年初步筛选下来的进行国资划转的企业只有15-20家,不足以弥补社保资金缺口。今后应该加大国有资本划转社保的比例和范围,增大社保基金处置国有股权的权利。


第三,坚持房住不炒,这也是目前政府部门正在努力实施的方案,如扩大租赁房建设,关键看效果如何,如对于租赁房,西方很普遍,中国的老百姓能否接受,需要面对现实去操作。此外,寄希望在房价能够稳定的前提下实施房产税,这当然是居民降杠杆、促消费及缩小贫富差的有效手段,但能否同时维持房价稳定?


第四,扩大中央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规模,以逐步化解当前经济领域出现的某些“困局”,如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民企投资意愿不足等问题。目前,地方政府杠杆率水平已经偏高,需要降杠杆,企业和居民部门也是如此,唯有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很低,只有20%左右。那么,扩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会不会导致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之比)突破3%的所谓“安全线”?


我认为,3%的所谓安全线是世界银行很多年前提出来的经验公式,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率早就突破了,也并没有造成财政危机。中国国情与它们不同,各级政府所有的“资产”包括国企、土地和自然资源,规模巨大。因此,中央政府发国债、加杠杆的空间较大。


2008年,美国政府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政府杠杆率水平从57%提高到2013年的97%随着政策刺激下经济的复苏,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水平也显著下降。因此,我们要实现全社会稳杠杆目标,也需要先行加大中央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支出力度。


胡子评:
非常中肯理智的文章。
那种把潜在需求(也可能永远不能转化为实际需求)当作现在基建建设的指标,而追求高,大的超级项目,是相当不确定的投资,只是一时对GDP有贡献。将来的盈利能力,使用率,维护费用等等,将会对未来造成巨大的压力。
所以,中国现在的经济着眼的重点应该是,围绕怎么样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这个内功上,一切经济政策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
这也是打赢贸易战的基本点。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4 回复 mali50 2019-10-4 09:36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过剩".
这是凯恩斯的危机理论对古典危机理论(盲目生产造成的过剩)的修正。马克思如果能在生前发现这一点,他的经济学会大大向前一步。凯恩斯虽然看到了现代危机的表现特征,却受到阶级立场的限制而不能客观地加以解释,于是归咎于人们的消费意愿不足。所以资本经济终于不能解决消费疲软的问题,只是用贷款消费来自我殖民,结果造成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衰退几十年而无法再次伟大。
消费疲软是资本经济造成两极分化后的必然现象,最后由需求异化(有愿望无能力的需求)引发市场的虚假饱和。西方国家靠发放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和房贷等)来增加消费,寅吃卯粮超前享乐。中国看来也会重蹈覆辙。扶贫的有限补助只能加剧食物等第一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紧张,不足以消化大量的市场剩余。
4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12:44
mali50: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过剩".
这是凯恩斯的危机理论对古典危机理论(盲目生产造成的过剩)的修正。马克思如果
很正确。
资本经济实际上是贪婪人性的物化,必然造成两极分化,在当代发达资本国家,存在可以量化信誉的现阶段,还能寅吃卯粮,并能把危机转嫁给世界,勉强维持,在中国则遇到封建传统的揉噬,连基本的分配机制,市场公平,法律机制,以及信誉机制都残缺不全的前提下,去无限制释放资本经济的贪婪力量,,实在是只能摸石头了,摸着摸不着看天意了(民心)。
中国市场的剩余,不是普遍性的,是结构性的,消费性供应相反面临几乎不可短期弥补的短缺,比如今年的生活必需品的短缺,而另一方追求外汇的政策,追求GDP,追切地方政绩,又使得生产性物质,大量剩余,并且过度扩张不顾一切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使得贸易战,无战略依托。
4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12:55
mali50: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过剩".
这是凯恩斯的危机理论对古典危机理论(盲目生产造成的过剩)的修正。马克思如果
扩内需,其实就是解决再分配的问题。
3 回复 mali50 2019-10-4 19:33
说得对。没有在改革的同时完成文化改造、真有可能掉进万丈深渊。感觉最近EBaY上的国产假货又增加了、一种最后的疯狂。
3 回复 mali50 2019-10-4 19:40
胡子太长了: 扩内需,其实就是解决再分配的问题。
资本经济用纳税来补贴的政策被证明是失败的。除了助长不劳而获的寄生思想、无助于消化富人的购买力储存造成的市场剩余。中国目前的扶贫是类似的、只能解决少数人的个人问题、无助于经济的发展。印钱的话更糟。
3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19:58
mali50: 资本经济用纳税来补贴的政策被证明是失败的。除了助长不劳而获的寄生思想、无助于消化富人的购买力储存造成的市场剩余。中国目前的扶贫是类似的、只能解决少数人
再分配的出路不能模仿纳税补贴的西方福利方式。要切实对中等一下,特别是自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和法律保障有系统长远的制定和落实,最大的减负,形成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自生循环大环境。必须遏制大资本的无限度扩张。等等
4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20:03
mali50: 资本经济用纳税来补贴的政策被证明是失败的。除了助长不劳而获的寄生思想、无助于消化富人的购买力储存造成的市场剩余。中国目前的扶贫是类似的、只能解决少数人
国人的自生生存和追求个体的富贵是天生的,所以改变追求虚夸的高大上经济导向,着眼大多数民生的发展,只要给出发展的环境,国民平均财富及可支配支出就会迅速发展成长起来。
这也就是党经常被歌颂,感谢的原因。
3 回复 mali50 2019-10-4 20:10
胡子太长了: 再分配的出路不能模仿纳税补贴的西方福利方式。要切实对中等一下,特别是自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和法律保障有系统长远的制定和落实,最大的减负,形成鸡
没错。但中国一些落后地区的扶贫成了逆向工程。不敢动大资本的利益、却以各种罪名处罚自主企业获取扶贫资金、并假公济私从中牟利。结果导致经济更加萧条。
4 回复 mali50 2019-10-4 20:14
胡子太长了: 国人的自生生存和追求个体的富贵是天生的,所以改变追求虚夸的高大上经济导向,着眼大多数民生的发展,只要给出发展的环境,国民平均财富及可支配支出就会迅速发
是的。这需要现代化的专业管理风险管控。改革缺了这一课、只顾捞钱。整个经济结构仍然是松散混乱的。
4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20:29
mali50: 是的。这需要现代化的专业管理风险管控。改革缺了这一课、只顾捞钱。整个经济结构仍然是松散混乱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所以邓是战术家,而不是统筹帷幄,高瞻远瞩,的历史战略家,中国改开的发展由于缺乏长期准确的目标和系统协调发展的规划管控,到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宣传,管制成为第一要务。
3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20:45
mali50: 没错。但中国一些落后地区的扶贫成了逆向工程。不敢动大资本的利益、却以各种罪名处罚自主企业获取扶贫资金、并假公济私从中牟利。结果导致经济更加萧条。
习总誓言2020年全民脱贫,还有一年另3个月,希望能做到,那可是名载千古了。
3 回复 mali50 2019-10-4 21:34
胡子太长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所以邓是战术家,而不是统筹帷幄,高瞻远瞩,的历史战略家,中国改开的发展由于缺乏长期准确的目标和系统协调发展的规划管控,到现在也
定位正确。摸石头就说明胸中无底也没有章法、捞钱是硬道理。最快的自然就是拍卖现有资产引进外资。后面的就不知道了。这其实与苏联的休克疗法是一回事、只是慢性休克、后果推迟了几十年、对环境资源和社会道德的破坏更大。如果进行人口普查、还会发现对人口的影响也是差不多的。现在需要重新还给人民就业创业的机会、但大部分生产资料已经被私人垄断。原来非盈利的就业方式和途径被堵死。这就是资本经济的根本症结所在。国家不是不想解决问题、而是没有了生产资料、即便印再多的钱也无处投资。
4 回复 mali50 2019-10-4 21:39
胡子太长了: 习总誓言2020年全民脱贫,还有一年另3个月,希望能做到,那可是名载千古了。
国家没有了生产资料、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资本家不愿进行无盈利的投资。新的贫困还将不断产生。
4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22:38
mali50: 国家没有了生产资料、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资本家不愿进行无盈利的投资。新的贫困还将不断产生。
是呀,这个困境几乎无解。
我有第三解决方案,可突破此困境,没人听呀
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4 22:43
mali50: 定位正确。摸石头就说明胸中无底也没有章法、捞钱是硬道理。最快的自然就是拍卖现有资产引进外资。后面的就不知道了。这其实与苏联的休克疗法是一回事、只是慢性
补充一下,摸石头就是胸中无底也没有章法,抓耗子不管黑白猫导致捞钱就是硬道理。
你独家指明的权贵把全民无价积累,变卖成有价市场,形成的虚假发展速度,所言不虚。
6 回复 Geny 2019-10-5 00:45
恩,美国90%的人没坐过高速铁路。
6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5 00:53
Geny: 恩,美国90%的人没坐过高速铁路。
美国99.9%没坐过动车,99%以上的人没有华为手机,电视台没有中文比赛,所以美国更穷有更大的问题更没希望。
8 回复 Geny 2019-10-5 01:15
胡子太长了: 美国99.9%没坐过动车,99%以上的人没有华为手机,电视台没有中文比赛,所以美国更穷有更大的问题更没希望。
都没问题,70%的中国人没坐过飞机,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70%的中国人坐过动车,高铁。
4 回复 mali50 2019-10-5 01:24
胡子太长了: 是呀,这个困境几乎无解。
我有第三解决方案,可突破此困境,没人听呀
我愿意听。
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5 01:32
Geny: 都没问题,70%的中国人没坐过飞机,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70%的中国人坐过动车,高铁。
你是来抬杠的,就像原文作者开篇说明的一样,都没有认真读文章是在分析国情,为当前中国经济提供参考意见,上来一搭话就离题800里。没有意义。所以俺不再回复你,见谅。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9 07: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