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2,679,033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轉:對中医誤解的辯正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20-7-6 01: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导读

学习中医十余年,自认为对中医理论和特点有初步了解,行医也已满十年,诊治患者数万人次,遇到过形形色色求医者,发现当今之国人对中医有颇多误解错解,以致不能找到合适的真中医治疗疾病,有的甚至被伪中医误治而延误加重病情,最后连累中医背上坏名声,真是莫大的不幸。有鉴于此,我将大众最常见的误区进行阐析纠正,希望能帮助那些真心想找中医治疗的有缘人。


中医是经验医学


长久以来流行一种观念就是看病要找老中医,中医越老越值钱,原因是老中医经验丰富,当然治病效果就好。后来上中医大学,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的观念是:中医学来源于实践很多时候中医能治好病,但原理说不清,全凭经验,“糊里糊涂治好病”成了中医的特征,于是大家都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但我始终认为中医学如果仅仅是由经验而来,那是相当低的层次,也极不可靠,不可能成为一个医学体系。


后来学习经典后才认识到中医绝非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中医学的主体是古代圣人通过自身修炼,象天法地、参照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而体悟出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全面系统的养身治病法则,所以中医学有着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六经”,不明医理才有所谓的说不清,懂得医理就能掌握规律,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我承认有些中医经验方确实有效,有效的背后是符合医理,也就是误打误中,但有效率太低,而且很多只是暂时控制症状,容易复发甚至对体质造成伤害,也就是“治标损本”。但若懂得医理,知道疾病症状的来龙去脉,从阴阳层面定方择药,有效率会高很多,才有可能达到上工的境界(上工十全其九),而且能改变人体体质,防止疾病复发,这才能达到所谓的治本。


如果非要给中医学特征有所定义的话,不妨称为经典医学或圣人医学。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老百姓对中西医区别最普遍的认识就是“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这让很多中医引以为豪,但我想西医肯定对此不会认同,因为治本是所有医学的追求和理想,如果仅以治标为目标那显然太低估西医了,我们看西医学书籍在治疗方案上都是把“病因治疗”放在第一位,病因治疗就是治本,但由于西医学的理论局限,导致对大多数疾病的认识是原因不明,那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病因治疗”,当然也无法治本了,只能以维持指标和控制症状为主,这是无奈之举,是退而居其次,但治标绝非西医的目标和本意。


那中医真的都治本吗?对于中医来讲“本”又为何?这是大部分中医一辈子都未搞清的问题,“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是天地之本,同样阴阳是生命之本,中医诊断治疗的根本也就是阴阳,把阴阳调整至最佳状态,即“阴平阳秘”才是治本,阳气旺盛而潜藏于下,阴津充满而不过多,这样生命就处于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身体具备抗邪及自愈的功能,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


中医并非不治标,“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如发热、腹满、大小便不利等急性症状都要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现状是很多中医没有治本思想,把治疗重点放在解决患者的症状上,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咳止咳、见血止血”,以某个药对治某个症状已成为大多数中医的思维模式,大部分中医都在追求治标,病缓也治标,治标后也不治本,治标同时损伤正气,把治标当成目的,与中医治本精神相去甚远。

看中医要找专科医生


中医分科自古有之,早在《周礼》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之分,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也只是粗略分科,这并非中医没有发展,而是因为中医学最大的特点是整体观,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以五脏为核心的五个系统组成,人身的某一处疾病某一个症状都是内在脏腑失调的反应,如眼病和肝有关,皮肤病与肺相关,面色黄为脾虚,小便不适关乎肾,过喜则伤心,五脏之间又相生相克密切联系,如脾虚则肺弱,肝郁则伤脾,等等。更进一步缩简就是阴阳,人体无非阴阳,病邪无非阴阳,辩证无非阴阳,药性以阴阳为根本,只有谨熟阴阳五行,才能全面的看待人体、分析病证,从整体论治才是治本。


当今中医管理层仿造西医模式也把中医细致分科,表面上更加专业,疗效也应更好,实际上脱离了中医整体观思想,以孤立的观点对看待人体,以专方专药治专病,以西医方法运用中药,徒留中医之名,而神魂已失,这样的中医疗效自然很差。如感冒为常见病,初期多为太阳病,很多患者就诊时就合并太阳病,或治病过程中会感受风寒,而有太阳表证时必须要首先解决,此为“急则治标”,否则病邪会深入传变,如果中医不会诊治太阳病,开出的药方对于患者无疑雪上加霜。


我经常对患者或朋友建议:如何判断一个中医会否看病,就看他会否治感冒。另外诊治中青年女性患者时必须要询问月经情况,月经是整体体质的反应,若量少色淡多为脾虚不能生血,若腹痛有血块多为寒凝血瘀,若伴腰酸则为肾气虚等,问月经一方面可以对病情体质有更全面精确的了解,另外服药时若恰逢经期必须调整用药,经期须慎用克伐苦寒药,以免伤及胞宫。其实古代内科医生都会治妇科病,而今一方面非妇科中医对女性月经情况不重视,而妇科医生对女性其他脏腑情况一概不问,这都是缺乏整体观的表现,非合格之中医,疗效差在情理之中。


师父曾对我说过: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家医院,除了手术,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等都可以治。因为我们治的是整体,治的是阴阳,治的是气。我经常感慨如果中医也在推崇专家,那中医衰退是必然趋势。



中药取效慢,只能治慢性病


中药取效慢的观念在大众中已经根深蒂固,中医也被认为只能治疗慢性病,这种观点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是不明医理所致。首先:中医是治本医学,以调整阴阳、改变体质、延年益寿为核心理念,不追求速效及改善短期症状为目的,绝大部分疾病是正气先病,正虚非三日之寒,治本扶正也非三日能奏效,治本是长效,但不可能速效;其次:中医虽重治本,但同样能治标,只要搞清医理、辩证无误,治标之效可神速,如中药治疗感冒、痉挛性疼痛的速度都远快于西医;再有:对于很多慢性疾病,若标本兼治,疗效也很快,如长期咳嗽、便秘、失眠等症。


中医论治有三法:先治标后治本、标本兼治、直接治本。前二者治病取效并不慢,有时甚至能“一剂知,二剂已”。只有第三者速度会比较慢,但却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唯一正确选择,治本速度比较慢,但并不意味着长期服药无任何改变,若医生处方用药无误应该是精神好转,面色渐有光泽,体质渐增强,较之以前不容易感受外邪,如不易感冒。老百姓认为中药取效慢,这也容易让那些用药错误治病无效的庸医找到理由,以致延误加重病情。我给患者的建议是一般疾病治疗一月仍无任何改善就要考虑更换医生。

中药无副作用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自己买中药泡茶煲汤,甚至看书后为自己或家人开中药方,他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安全无害,其实不然,药物和食物有别,药食皆具偏性,而药物的偏性较大,即寒热补泻之性较强,故用药必须要根据各人的体质而定,而体质判断非常人在短期内所能掌握,必须是精通中医四诊的明医所能为之。如今之人以寒湿、湿热体质居多,而常用之保健中药多为温补或清热之品,误用的几率极高,故自己用中药保健是不可取的,有很大的风险。


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中药毒副作用事件,如龙胆泻肝丸引起的肾衰竭,小柴胡汤引起的肝衰竭,都是药物滥用错用引起的。现今中医界的水平良莠不齐,中医西化日益严重,能辨识阴阳辨证论治之中医已极少,那些不合格中医开出的错误药方自然不但治不了病,而且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长期服用就会造成严重伤害,此非中药之过,而是人祸。


所以选择中医治病必须慎重,不能光看年龄、名气、头衔,甚至他人的评论都不可全信,一方面自己要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及治病特点,另外在吃药过程要仔细体会身体的变化,若是症状在减轻、体质在增强,多为有效对证,若服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精神变差、体质下降,极可能是吃错药了,要及时停药换方。

中药有毒

“是药三分毒”的观念也为大众所耳熟能详,于是很多人身体不适时惧怕吃药,寻求非药物疗法,或者通过增加休息、调整饮食让身体自己恢复,这种观点非常正确,中医提倡的治疗顺序是先休息导引自我调整,而后针灸砭石等非药物疗法,最后才是内服汤药,一方面是身体有自我恢复的功能,另一方面是服用中药必须要找到能精确辩证通晓药性的中医,若中药不对证将会对身体造成额外伤害,严重时就中毒了,这种毒性完全是医生不合理使用所致。


中药的毒性分为三种:一、所有中药都具药性偏性,若是正确运用,便是良药,滥用错用便会产生毒副作用,如郑钦安曰:“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故药物是毒还是宝完全由医生决定,尤其不可滥服补药,自古死于人参者不可胜数;二、药物偏性大者为毒药,如附子之温热,石膏之寒凉,麻黄之辛散,大黄之泻下,即《神农本草经》中之下品,运用这些药物要特别当心,用错可伤人性命,但治疗危急重症也正要依赖这些药物,善用大毒者才是医林圣手,大多医者为求稳妥,喜用性平之品,视桂附为蛇蝎,其疗效可想而知;三、药物过用产生毒副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可见药物调整人体阴阳虚实要留有余地,最后通过饮食调养善后,“果肉谷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药物过食就会导致体质新的偏盛。


药物是否过服没有固定时间,对于一些老年慢性疾病,乃至病入骨髓者,只要脉证尚未正常,服中药治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另外还有一种毒性,由于种植和炮制过程不规范导致中药所含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超标,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以保障药材质量。

药补不如食补


很多人惧怕中药有副作用,期望通过食物调补身体,食补属于养生范畴,适用于阴阳平和之人,而今“平人”极其罕见,就是基本正常之人都很少,多数人属阳虚体寒,寒湿、湿热体质普遍,如果已是病人,就不可能通过食物改善体质,如同“病重药轻”,必须用药物扶正祛邪为主,食物调养为辅。


食物也具偏性,最好是在中医指导下进行饮食调养,食补不在于昂贵,而在于适合,食补的条件是没有表邪、中焦畅通、脾阳不是很弱而现在很多人脾胃功能虚弱,虽表现为气血阴阳亏虚,但却不能直接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牛羊肉等,这样会使原本虚弱的脾胃功能雪上加霜,应该先服用增强脾胃功能的中药,待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后,逐渐增加食物营养,这样才能使气血逐渐旺盛。


国人对美食情有独钟,生病后首先会想到吃哪些食物补身体,这种观点需要纠正,一方面现在大部分病人不是缺乏营养,很多是饮食过于油腻厚味,消化吸收障碍形成痰湿瘀血存于体内,再补的话就等于增加垃圾,病情自然也加重,其次治病养病除了服药,需要多管齐下,要节饮食、慎起居、畅情志、适劳逸,如果只是调整饮食往往效果不太理想。



孕产妇不能服中药


很多孕妇担心服药会导致流产或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孕期拒服任何药物,其实中药治疗妊娠病自古有之,《金匮要略》中有桂枝汤、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恶阻,后世对于妊娠病的治疗不断补充完善。妊娠期有反应属正常现象,但若反应太大,如呕吐剧烈、下阴流血不止,必须进行治疗,另外孕期生病能自己恢复当然可以,若是症状较重或迁延不愈也必须治疗,如咳嗽、胃脘痛、腹泻,否则会影响胎儿发育甚至胚停流产,只要辩证用药精确,中药治疗是安全且高效的


中医药治病原则是:整体治疗、辨证论治、以偏纠偏。药物虽然有偏性甚至毒性,那对于偏盛的身体,恰是这种偏性能起到调整的作用,使身体趋向于“中”的状态,所以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不要有过多忧虑,关键在于能找到高明的中医。


哺乳期妇女普遍担心药物进入乳汁会对婴儿造成伤害,确实药物会部分通过乳汁排泄,但中药和西药还是有明显区别,西药是化学合成,对肝肾血液系统会有一定影响,而中药属天然药物,影响相对小很多,另外中药治疗以调整体质为主,若是用药对证,母亲的体质好转,乳汁的质量营养相应也提高,若是母亲体弱多病,必定乳少且营养不佳,故哺乳期服对中药对母子都有益处。

儿童不适合服中药


认为中医疗效慢,中医只能治慢性病,竟有人认为儿童不适合服中药,因为儿童都是急性病,而且要让儿童吞咽味苦的中药汤剂确非易事,所以很多家长在小孩生病时一般选择西医西药治疗。而我的建议是:三岁前喂药比较困难,一般以推拿按摩针灸等非药物疗法为主,三岁后完全可以服中药


很多人认为中药是中老年人专利,我倒是认为服中药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小孩多发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感冒咳嗽多为太阳病,中药解表散寒效如桴鼓,消化疾病多为过食生冷甜腻或腹部受寒所致,中药健脾化湿消食或理气散寒效果同样奇好。虽然中药味道偏苦,却是天然药物,如果辩证用药精准,对小儿无任何副作用,也不会伤胃,治病同时能改善体质,另外中药之苦口能起到警示作用,告诫小孩要饮食有节、谨避风寒,否则生了病必须要吃苦头。


西药儿童制剂用糖衣包裹化学成分,入口虽甜,却对身体有绝对伤害,如果按照中医六经辩证理论完全属于误治,阻碍阳气生发,把寒邪引至深,把简单浅表的三阳病治成复杂深入的三阴病,现在儿童血液病、脑瘤、肾病高发,与西药滥用有莫大关系。儿童处于阳气生发增长阶段,生病后运用中药疗效要好于成人,体质也容易调整,到了中老年服药效果明显差很多。

只在服中药时遵守饮食禁忌


很多人都知道服中药时有饮食禁忌,在服对药方的前提下,如果严格遵守饮食禁忌,中药取效会比较快,否则疗效会打很大折扣。最明显的就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是脾阳不足的腹泻患者,必须要禁生冷油腻,以素食为主,如果是湿热型的胃炎患者,必须要禁甜腻油炸辛辣,以清淡饮食为主,否则服药收效慢或无效。


很多人认为饮食禁忌只是在服中药时才要遵守,是为了防止某些食物减弱药性,最常见的就是禁萝卜。其实食物对药效影响并不大,禁忌的主要意义在于防止错误的饮食方式对身体进一步伤害,除了先天遗传,以饮食对体质的影响最大,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不慎,所以调整饮食对治病有很大帮助,不但在服药时要遵守,即使身体康复后也要遵守饮食禁忌,这样才能防止疾病复发。


饮食禁忌有些是共同的如一般人都应忌生冷,因为生冷伤阳,而阳气为生命之根本;消化道疾病饮食宜清淡,这样可以减少胃肠负担,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慢性病患者的脾胃功能大多偏弱,应以易消化吸收食物为主,切不可补益太过,当然各人的体质千差万别,须详辨细查、量体裁衣,为每个人制定出最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调养对健康人可以起到养生防病之效,对于病人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恢复需要很长时间,经云“小毒治病,十去其七,果肉谷菜,食养尽之”,到疾病后期,饮食调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有次第的增加营养,另外饮食禁忌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很难收工。


转载自大象醫道,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1. 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
  2.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2018/06]
  3. 中国高铁负债超5万亿! [2019/05]
  4. 转:邓小平文革受“迫害”住地曝光 网民表“惊诧”,纷纷求迫害(图) [2017/04]
  5. 我为什么不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6. 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因此推前至9000多年 [2019/10]
  7. 回国随记4-1:几个小故事 [2016/08]
  8. 阿里巴巴陷入滑铁卢,并非意外 [2020/12]
  9. 2017,阿里巴巴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2016/11]
  10. 這是不是真的?牛彈琴說…… [2020/05]
  11. 中国新(警察法)出台,与西方国家警察法靠近?(转) [2018/12]
  12. 深度解读国际油价跳水的背后原因 [2014/12]
  13. 加密数字货币取代美元?太做梦了 [2019/08]
  14. 救市第四日 证监会终于酒醒了 [2015/07]
  15. 加拿大西部独立呼声已起! [2019/10]
  16. 评《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 [2017/02]
  17. 現在高喊統一是過嘴癮而已 [2020/01]
  18. 比特币瘪了吧?! [2018/01]
  19. 萨德实质性部署了,《观察者》又赢了! [2017/04]
  20. 中藥治療瘟疫的統計實例 [2020/05]
  21. 走吧,回家吧,底(低)端的父老乡亲 [2017/11]
  22. 回国随记2:消失了的童年世界 [2015/12]
  23. 和平時期美國敢實施反人類的生化攻擊? [2020/02]
  24. 短评《没有民主和自由 国家强大是人民的灾难》 [2016/11]
  25. 读尹胜先生《缺乏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中国群体》后留记 [2017/02]
  26. 郭松民: 朝鲜确实被美国摧毁过 [2017/09]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25 19: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