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
- 转:邓小平文革受“迫害”住地曝光 网民表“惊诧”,纷纷求迫害(图) [2017/04]
-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2018/06]
- 中国高铁负债超5万亿! [2019/05]
- 我为什么不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重大发现!中华文明因此推前至9000多年 [2019/10]
- 回国随记4-1:几个小故事 [2016/08]
- 阿里巴巴陷入滑铁卢,并非意外 [2020/12]
- 2017,阿里巴巴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2016/11]
- 這是不是真的?牛彈琴說…… [2020/05]
- 中国新(警察法)出台,与西方国家警察法靠近?(转) [2018/12]
- 深度解读国际油价跳水的背后原因 [2014/12]
- 救市第四日 证监会终于酒醒了 [2015/07]
- 评《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 》 [2017/02]
- 加密数字货币取代美元?太做梦了 [2019/08]
- 現在高喊統一是過嘴癮而已 [2020/01]
- 比特币瘪了吧?! [2018/01]
- 中藥治療瘟疫的統計實例 [2020/05]
- 走吧,回家吧,底(低)端的父老乡亲 [2017/11]
- 回国随记2:消失了的童年世界 [2015/12]
- 和平時期美國敢實施反人類的生化攻擊? [2020/02]
- 短评《没有民主和自由 国家强大是人民的灾难》 [2016/11]
- 读尹胜先生《缺乏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中国群体》后留记 [2017/02]
- 郭松民: 朝鲜确实被美国摧毁过 [2017/09]
- 从TikTok案看民主幼稚病 [2024/03]
俄乌战争的历史根源复杂而深远,可以追溯到冷战结束及华沙条约组织(华约)解体后的地缘政治重塑。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约瓦解,东欧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进入权力真空期,美国领导的北约在此背景下逐步扩大影响力。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欧洲安全格局,也为俄乌冲突埋下隐患。美国在其中充当了最恶劣的角色,最应该担负战争中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责任。
1991年华约解体标志着冷战对抗终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在这一时期,美国对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做出过北约不东扩的口头承诺。1990年两德统一谈判中,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向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保证,北约的军事存在“不会向东移动一英寸”。这一承诺虽未写入正式条约,却被视为美苏缓和关系的关键。然而,美国随后主导北约的扩张,逐步违背了这一承诺。
第一次违约:1999年北约接纳中东欧国家
1999年,北约吸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为成员国。这是北约首次正式向原华约国家扩张。美国作为北约的主导力量,扮演了核心角色,时任总统克林顿推动这一决定,认为扩张可巩固欧洲民主并遏制俄罗斯复苏。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积极游说盟友,克服了欧洲内部对扩张的疑虑。这一行动直接违背了1990年的承诺,俄罗斯将其视为对其安全边界的挑衅。
第二次违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
2004年,北约进一步东扩,接纳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内的七个国家。这些国家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美国再次主导这一进程,小布什政府将其视为“反恐战争”后巩固欧洲安全的战略步骤。美国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和外交支持,确保这些国家快速融入北约。此举将北约边界推至俄罗斯家门口,莫斯科的战略缓冲区大幅压缩。
第三次违约:2008年对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开放承诺
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明确表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终将成为北约成员”。美国总统小布什强烈支持这一立场,亲自推动峰会声明出台,尽管法国和德国等国对此持保留意见。美国认为此举可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然而,这一公开承诺并未伴随具体入盟时间表,留下模糊空间,既激怒了俄罗斯,也让乌克兰误以为西方的支持近在咫尺。
乌克兰在冷战后成为北约东扩博弈的焦点。1991年独立时,乌克兰拥有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但在美、俄、英三国压力下,于1994年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放弃核武器,换取领土完整和安全的保障。美国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克林顿政府承诺提供安全支持,并推动乌克兰融入西方。然而,美国主导的北约后续违约行为,使这一保障形同虚设。
当北约在1999年和2004年两次东扩时,美国未能兑现对乌克兰的实质性保护承诺。2008年的峰会声明进一步加剧乌克兰对西方的信任,但美国并未落实具体军事支持。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美国主导的北约仅实施制裁而非军事干预,导致乌克兰因无核化而失去自卫能力。这种违约模式让乌克兰意识到,美国的承诺更多是战略诱导,而非可靠保障。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最根本原因有以下三点:
俄罗斯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既是对北约东扩的极端反应,也是对其国家利益的主动维护。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 北约东扩的威胁感知
俄罗斯视北约为冷战遗产,其历次扩张被解读为对俄生存空间的挤压。美国主导的1999年、2004年及2008年承诺违约,直接将北约推至俄边界。乌克兰若加入北约,俄西部边境将完全暴露,普京称此为“红线”。美国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角色,加剧了俄方的敌意。 - 南部出海口的战略重要性
乌克兰南部,特别是克里米亚和黑海沿岸,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是黑海舰队基地,是俄通往地中海的战略通道。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和2022年争夺马里乌波尔,均反映了俄对南部出海口的执着。美国支持乌克兰西倾,被俄视为对其海上影响力的威胁。 - 历史与文化认同
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根源的一部分,基辅被认为是“罗斯文明”的发源地。普京强调“俄乌一体”,美国推动的乌克兰西化被视为对其势力范围的侵蚀。
总之,美国领导的北约违约行为是俄乌冲突的重要推手。1999年和2004年的扩张,由美国总统和政府直接驱动,打破了冷战后的信任基础。2008年的空头承诺,则由美国强推,忽视了俄方的安全关切。此外,美国支持乌克兰2014年“颜色革命”,被俄视为对其内政的干涉。这些违约不仅削弱了乌克兰的战略选择,也激化了俄罗斯的反弹。
俄乌战争源于冷战后安全秩序的重塑失衡。美国主导北约的历次违约——从1999年的中东欧扩张,到2004年的波罗的海突破,再到2008年的乌克兰承诺——打破了与俄罗斯的默契,使乌克兰因轻信无核化保障而陷入被动。俄罗斯的侵略是对北约东进和地缘损失的极端应对,南部出海口和历史认同为其提供了内在驱动。美国在每次违约中的核心角色,凸显其对冲突升级的责任。这一悲剧提醒人们,大国承诺的可信度与安全架构的包容性至关重要。
现在美国不论谁当总统,他继承的都是美国的历史和责任,在俄乌战争整个历程中美国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是抹不掉的世界历史,美国更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还乌克兰一个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果反而嫁祸乌克兰,实在是推卸责任,罔顾事实,不仅颠覆世界安全秩序,也违背国际正义,同时把美国的自由世界领袖地位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