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太小助教 [2014/11]
- 用电脑画笔可以画出的...... 续篇 [2015/05]
- 狼性文化与Aggressive之随想 [2015/05]
- 从哈佛等常春藤名校"招生歧视"想起 [2015/01]
- 从刘小东的油画“天葬”想到当代艺术 [2015/02]
- 犹太人的教子理念 - 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2014/11]
- 忆老师孙树湛 [2015/01]
- 用电脑画笔可以画出的...... [2015/05]
- 从"Make a Point " 立论这个西方教育理念谈起之二 [2014/12]
- 从顾城的"黑眼睛"到雨果的"悲惨世界" [2014/12]
- 来自"西点"West Point 的哈佛 MBA [2016/08]
- 从"Make a Point " 立论这个西方教育理念谈起之三 [2014/12]
- 布拉格的星期天早晨 [2015/02]
- 八十年代下乡绘画写生往事之一 "老乡家的派饭" [2015/02]
- 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 [2015/02]
- GPS 与高科技依赖症 [2015/03]
- 从"Make a Point " 立论这个西方教育理念谈起之一 [2014/12]
- 欧元与欧盟印象记 [2015/07]
- "自嘲"是雅量,放低"自我"是智慧 [2015/03]
- 1 [2015/05]
- 从加州高中生自杀想起悉尼同类的悲剧 [2015/05]
- a [2015/05]
“我们仨”,读得让人心痛,这是钱瑗想写,没有来得及写,杨绛先生代爱女写的追忆文章集。我们仨的失散,孤身一人,放眼四周,旅途上的客栈而已,相聚相失的思念,用筆洗净百年的污秽,来寻觅归途。茫茫星空,人渺小得细若微尘,孤独的漫步,信念的支撑,仰慕“智慧之上苍”。这是智者的人生选择,价值观的信任所在!
钱钟书有句戏言:你觉得这只鸡蛋好,有什么必要去见,生这只蛋的母鸡?有人讲钱钟书太孤傲,不近人情。钱钟书的心,在学术之中,人生苦短,只能臣服,文学给予他幸福与希望。想了解他,去看作品,这才是他灵魂之所在!
八七年刚到悉尼时,学历史的台湾陈牧师告诉我:艺术家不需要宗教,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宗教!他讲的“艺术”是一种广义的人文理想,艺术家的人生观,要用毕生去追求的“信仰”,就象百岁老人杨绛!信奉,不停追求之仰慕,于宗教相似。艺术家要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用心灵的漫步,期待清新的薄雾中,一缕“神光”从天而降!艺术是合乎灵性的工作,它的神奇在于创作的过程,那种一泄千里的快感,流畅表达的欢乐,是艺术家为之奋斗的源泉。而艺术的苦涩,非亲历者不能体会,艺术学生毕业即失业,没有教徒之奉献精神,还是不要轻易踏入为妙。
作曲家老友、当今中国浮躁社会中的另类。国家一级作曲,他没有汽车,北京家中也不装修,还很少用手机,一切心血放在了创作中,写出了歌剧“雷雨”、“赵氏孤儿”和“土楼”等一系列作品。歌剧上演要钱,圈内人士都知道,他是个不谈稿酬的作曲家,只要能上演,这是唯一的目的。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已经䃼偿了他,这是创作者独有的福利。远离浮华喧嚣,活在真实之中,写心中的梦,产生纯乎心性而行的境界。艺术家为了精神的完美,必须牺牲物质上的享受。选择“活”得有意义,必须甘于贫困,才能寻求生命之永恒。对于精神与物质,英国诗人蓝德的回答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文学、艺术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留出一块干净之地,安放他的"心"。心随灵动,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心!现代社会高速运转,金钱巨兽无处不在,精神被压搾得日趋麻木,什么是信奉与仰慕?百岁老人扬绛,活出真实境界中人,以她的超凡入圣之行为,为我们大家,作出了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