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哭时代

作者:2744367848  于 2014-12-1 08: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大哭时代
   
    清中叶以降,天地玄黄,沧海横流,敏感的知识分子对国势之江河日下无不心痛如刀绞,而外在的表现则是时不时地大哭一场。易宗夔之《新世说》记录了不少晚清名士的大哭,比之《世说新语》更加深沉哀婉,难言之痛,尽在悲声与泪水之中。
    武亿,字虚谷,乾隆时代曾经任山东博山知县。当时和坤当道,搜捕王伦,密派差役进入博山境内,武知道之后将差役捕而杖之,民皆为快。和遂以其任性夺其官。武客居京师,遇洪稚存、黄仲则于天桥酒楼,酒半酣,遂忽左右顾,哭声大作,楼中客骇散去。乾隆末年,正是国力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大多数人陶醉于盛世的欢乐里,而具有诗性的先知则从盛世里看到了“江山惨淡”的内核,故而发出盛世之悲音。洪、黄两个诗人是如此,武氏也是如此。天桥酒楼是一个繁华之极的地方,武氏却于芸芸众生之中放声大哭,眼里哪里有他人所在?面对这种奇怪的哭声,俗人当然就惊讶地逃走了。武亿之哭,乃是自然而然的,他在一个看似和谐的世界上发现了不和谐,所以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他的哭没有丝毫的做作。他在朱学士家里当家庭教师,到了除夕,朱曰:“客中度岁,何以破岑寂?”武曰:“但求醉饱而已。”学士乃馈猪肩二、鸡一、鹜一、蒙古酒一斗,他物称是,皆尽之。问复何求?对曰:“哭。”乃失声大哭。比邻惊问,学士则大笑。武氏是伤心人独有怀抱,他感受到了别人感受不到的苦痛,这种极为个人化的感受无法与他人交流,最后只剩下大哭一场了。在外人看来,他是疯子,因为他在天上看见了深渊。我在为武亿的伤痛而伤痛的同时,也欣赏朱学士对武亿的宽容。学士一笑置之,显然与武亿有会心之处。处于他的身份和地位,他不可能与武亿一样大哭一场,但他见怪而不怪,就显示出极高的修为。如果见怪而怪,那么下一步就是对“怪”的排斥甚至消灭了。从这点来看,朱学士也非等闲之辈。武亿是幸运的,这毕竟是一个拥有痛哭的自由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愤怒,至少可以通过痛哭来表达。
    中国人对江山有特殊的观照姿态,从阮藉之穷途末路、大哭而返,一直到晚清人物的悲情忧思,每个时代皆有每个时代人物的伤心之处。清代中后期,国势日下,而最让士人感到恐惧的是文化的衰微,文化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出现了问题,他们的生存也就遇到了危机。这时的文人面对山水的时候,已经不是面对前人所面对的山水,而是面对“这一时代”的山水、隐含了这一时代风云变幻的山水。有“穷孟尝”之称的谢昼,千金缘手尽,还借钱救济他人。他尝登大观台观钱塘江潮,忽思年五十无成,大恸,见者皆笑怪之。我想,谢氏的痛苦不仅仅是事业无成的痛苦,还有他的生活方式被压抑的痛苦。他有与苏东坡一样的“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奈,更有特定时代无边的绝望:原有的文明正在变得一文不值,不仅不能成为生命的动力,而且成为创造新生活的负担,这真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痛。难怪曹雪芹说:“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比江山之痛更深沉的是人之痛,在扼杀天才的时代里,目睹天才的死亡,是天才最大的痛苦,流下的眼泪是带血的。“陈阮痛哭谭嗣同”一则,字字皆血泪。陈阮与谭嗣同一样,也是湖南湘潭人,他怀才不遇,落拓京华。为诗多幽渺哀怨之音,咏秋海棠,至数十律。然极企羡谭嗣同之为人,尝独立谭公就义之菜市,欷虚凭吊,甚至痛哭不已。我能想象陈阮独立菜市口时的心情,我也想跟他一起痛哭。谭嗣同就义以后,不断有人从功利的角度说谭嗣同不该白白地送死,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哪里懂得谭嗣同英雄的胸襟。有的事情必须用另一种价值去衡量,“有用”与“无用”在这里显得苍白无力。这个功利的民族,把超功利的死看得轻如鸿毛。这种轻视是这个民族的一大耻辱。究竟什么是死得其所?谭嗣同不是为了谁而死,以他的佛学修为,他早看透了身后的一切,无数的华老栓和华小栓们将津津有味地吃他的人血馒头,对此他知道得清清楚楚。活着或者死去,对他来说不成其为一个问题。“我自横刀向天笑”,除了谭嗣同之外,谁能哭、谁能笑?有陈阮一个知音,谭嗣同死而无撼,何必在意那些苍蝇蚊子的声音呢?陈阮在民国元年有《燕台杂诗》二十首,中有一首云:“弯弯黄月透藜床,辽海悲风万里长。莫叹焦桐音响绝,朝衣谁哭蔡中郎。”自注云:“余少有高世之志,自比管幼安。是时浏阳谭壮飞才学闳肆,心仪其人,戊戌政变死菜市。”寥寥数语,沉郁顿挫,平淡如水,心心相印。谭嗣同与陈阮的心灵沟通,已然超越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他们共同的不仅是“音”,而且是崇高的灵魂;谭嗣同的血与陈阮的泪,同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瑰宝。
    能够大哭,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看,不也是一种幸福么?假如你生活的时代连值得让你哭的东西都没有,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回首“大哭时代”,寻觅的不仅仅所一种感觉,而是在不自由的社会中捍卫自由的精神向度。有了这种精神向度,炎黄文明的薪火才得以代代相传,绵绵不绝。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0 04: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