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是人的天性

作者:bobzhou  于 2015-9-23 01: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陆陆续续的,并且一定还会继续,有很多“成功复仇人物”经由作家或编剧的手写出来了。

    复仇应该是人的天性。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有个人的恩怨,当怨上升到仇的时候,复仇的概念就自然产生。所以有仇必报是古来所有经典著作所述说的人和事的最中心的内容。

    人类历史不断前进,复仇也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因素比所谓生产力发展、环境变化起是作用更大。当一种仇恨集中了许多人,那就是革命了,其实革命就是复仇的代名词。孙中山闹国民革命,就是要报满州人统治汉人三百年的仇。

 

    要讲复仇,这首先应该齐齐朝向一部伟大的作品《基督山伯爵》,这是世界文坛第一个出现的“成功复仇人物”。

    1845828日,巴黎的《辩论报》开始连载《基督山伯爵》。作者是大仲马。

    大仲马生活在法国文学史上最为群星璀璨的时代。如雷贯耳的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福楼拜、左拉等,都活跃的创作在那个时代。但是,大仲马的笔最是生花。《基督山伯爵》,以历时16个月的时间,报纸136期的篇幅,讲完了100余万字的故事,大结局。

    大仲马是个极其骄傲的家伙,不过因为出身并非正统。他在人前总有一张笑逐颜开的慈颜善目。他最是乐呵呵说:“我爱所有爱我的人”。其实话里有话,“我恨所有恨我的人”。

    睚眦必报。于是他笔饱蘸浓墨。基督山伯爵落地,去完成了他在这世上的复仇心。

 

    150年后,我们看到了更有时代气息和智慧的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面世。

    他在《肖申克的救赎》所有的文字中都具有基督山伯爵的“成功复仇人物”灵魂。那是成熟的离开时的基督山伯爵的灵魂。斯蒂芬·金忠诚的践行了大仲马放下仇恨的要义。

    斯蒂芬·金出生在《基督山伯爵》付梓的整整一百年后。这个以写“超能力”“吸血鬼”,把鲜血写得活色生香而畅销自己文字的美国通俗小说作家, 40岁的时候用自己的笔向大仲马先生致敬。斯蒂芬·金的文字一度最是血腥味扑鼻,而这次他改变笔调,写下了《肖申克的救赎》。十年后,好莱坞将它拍成电影。

    牢狱题材,是通俗电影的类型片。然而《肖》却突破藩篱。同样含冤入狱,同样度日如年,同样智慧越狱,甚至同样全取宝藏,进行复仇。但是这里没有基督山伯爵腥风血雨般的极端,而是刻画出了罕见的人性哲理与人生况味,成为代表“希望”和“自由”的电影圣经。

    面对盛赞,向来狂放不羁的斯蒂芬·金却谦卑了。他说:荣耀属于基督山伯爵,属于大仲马。

    让我们从相隔150年的二部“成功复仇人物”的作品中,看作者怎样通过自己的笔写出人们对复仇的渴望,同时也写出复仇的谲诈与人性的结症。我们也能够从二部作品中体会,历史向前150年,人们对复仇的渴望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形式手段有进步了。

    通过这二部作品,我们应该看到人们对复仇的哲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有很大进步。这进步是从《基督山伯爵》宣扬不顺服、反抗,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有罪者,无罪。

    《基督山伯爵》故事的背后其实就暗含反对基督教的原罪论。圣经中,是耶稣基督担当了人类的罪,向上帝献上自己,其意义就是教导人们顺服上帝,如同羊群紧紧随从自己的牧羊人。所以,上帝让羊群安静的力量是“顺服”。还要让羊群沉默,那就是“恐惧”。如果没有“恐惧”的对立,羔羊们怎么能懂得“顺服”后内心安静安全的可贵呢。所以上帝利用撒旦带来的“恐惧”让羔羊们“顺服”并且沉默。《基督山伯爵》小说起到的心理范型作用,正是需要人们对“顺服”和“恐惧”的反抗和搏斗。

    《肖申克的救赎》故事里,有两个著名的悖论。“无罪者,有罪”和“有罪者,无罪”。

安迪冤狱20年,是“无罪者,有罪”。而他以越狱的方式获得自由,以私吞全部假账黑金的方式完成对自我的赔偿,则是“有罪者,无罪”。

    安迪这个人物所做的一切都是人们对复仇的渴望,在最极端条件下的坚持,是具有启蒙式的意义的。这是作者要让人们知道的,安迪所具有的完善人格,就是他的人格使他能够完成复仇和自我救赎。

    二部小说都满足了读者蕴藏在心底的,人们的原始心理要求,以杀仇人为快。

 

    《基督山伯爵》的老神甫把“仇恨放下”的精神似乎完全没有被基督山伯爵所传承。一百余万字的长卷中,基督山伯爵复仇抢占约五分之四。他的狠,淋漓尽致或者也大快人心,有些手段甚至过于极端。这个男人的正义彻底打败了周围的罪恶和堕落。

    基督山伯爵还是有个度的,他亲见所有仇人一个个痛遭惩处,所有罪恶都丢了性命,但是他,依然赢不回青春和那段时光应有的快乐。他的生命确实有一个段落被桎梏在四面环海的伊夫堡,而那时他的仇家娶了他的妻子,抢了他的船只,屠戮了他的青春与善良。而此刻,他活着,他们死了。他们连生命都没有了。可是那些他如此在意的失去,其实什么也拿不回来了。小说告诉人们的所有一切都包含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 和“希望”,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和“希望”, “等待”到了,“希望”实现了,一切都结束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7: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