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中国左派言论,要为美国总统选举添把火
近来,中国的左派纷纷发表言论,他们忙什么呢,就是想要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添把火。
看看他们的言论;
用马克思的观点说明美国总统选举暴力不可避免。
今天,特朗普的激进言论或许诱发了政治暴力,但促成美国中产阶级愤怒的,则是美国的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了,上层建筑也必须跟着变化。美国的政治暴力表明,当政治制度不能跟着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时候,暴力就变得不可避免。
总统选举的暴力已经街头化
在美国总统初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使得美国国内外观察家普遍感到惊讶的,是候选人之间的激烈竞争所引发的暴力行为。几次集会上,支持者和抗议者发生冲突,甚至有厮打的场面。暴力场面,和人们心目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伟大民主的认同之间的差异,远超人们的预期。
无论在美国还是其它国家,批评者大多认为是特朗普的火爆言论引发了暴力。自选举开始以来,特朗普根本不理会美国精英阶层早已确立起来的“规矩”,他激烈的言论,完全把美国政坛上“政治正确”的教条置于一边了。尽管招致无穷的批评,特朗普还是无所顾忌,并且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抗议特朗普的群体担心他会把美国带上仇恨的黑暗道路。
不过,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认为,他们比反对者更加爱国,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美国政治没有大的变革,如此走下去,就会失掉他们心目中的国家。他们因此希望特朗普这个政治局外人能够当选,对美国政治进行大的变革。特朗普的支持者也认为他坦率、真实,只是说出了他们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
很多观察者感觉到暴力所折射出来的这个反对美国方式的民主的趋势更加明朗化了。美国两党在国会内部毫无共识,互相否决,民主已经变质成了不让任何人做事情。总统选举所产生的暴力,只是把国会的互相否决街头化了而已。
政治暴力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分裂政治,是分裂导致了暴力。的确,在芝加哥参与抗议特朗普的人,也就是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桑德斯的支持者。难怪特朗普公开指责桑德斯阵营。
美国中产阶级开始走向破产
很多观察家已经指出,暴力表明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愤怒。为什么美国的中产阶级会愤怒?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仅几十年来,美国和西方的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富豪结构,即一小部分人越来越富有,生活越来越奢侈,而大部分人则越来越贫穷,生活越来越辛苦。
无论是贫富差异还是种族差异等问题并非现在才产生,而是一直深深根植于美国社会。这些因素过去都被解决得比较好或者被压抑下来,但现在问题解决不了,也压抑不住了。为什么呢?这里有几个因素。
首先,过去在经济繁荣的时代,美国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两党都受制于它。尽管民主党和共和党,一个左一点,一个右一点,但都不能离开中产阶级太远。换句话说,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存在,为美国两党之间达成共识,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一旦中产阶级萎缩,共识政治变得不可能,就失去了制衡两党政治极端化的力量。
促动经济基础变革的,是全球化及其由此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1980年代以来,美国是全球化的主体。这一波全球化主要是由资本驱动的。全球化在为美国造就了大量的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异的加大。那些能够参与全球化的资本家获取了最大量的利益,没有能力参与的则成为受害者。全球化也导致了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但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新的产业并没有及时形成,制造业的衰退影响了美国的就业结构。美国的产业向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而这些产业往往不能产生中产阶级。因为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上能够为中产阶级提供工作机会的产业,也被大量缩减工作机会。这使得原来的中产阶级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他们的工作要么被资本所“剥夺”,要么被掌握低端技术的底层(包括外国工人)所“剥夺”。而在工作被“剥夺”的同时,他们原来的生活水准也难以为继。
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僵化
美国一直视自己为民主的典范,民众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制约,相信自己国家是最好的。除了少数冷静的学者,很少有人去反思民主政治的弊端,没有政治人物采取行动来改进民主政治的运作。相反,美国一直极尽全力向全世界推广民主,认为只要民主化,一切才会是好的。
今天的大众民主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一人一票”,而“一人一票”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一人得一份(福利)”。但从“一人一票”到“一人一份”的转换是需要条件的。如果一人要得一份,其前提就是一人需要贡献一份;如果一人不能贡献一份,这个体制就不可持续。“一人一票”的民主能够保证“一人一份”,因为政治人物必须这样做,否者就得不到选票;但是,“一人一票”根本不能保证一人贡献一份,或者说,“一人一票”的民主根本就不存在一人必须贡献一份的机制。这样的民主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