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双十将临,人们将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
但是有些人认为,到现在,辛亥革命是真正失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也大失人之所望。中国人在这时候应该反思,中国为什么不走英国的立宪改革道路,建立议会,确立了民主制度。当年孙中山和国民党是走错了路,使中国人民饱受苦难。
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隆裕太后下诏袁世凯组织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這段時間内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中國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影响。
现在有些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人提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样?
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作出不一样的假设。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当时的大清朝能否在立宪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或是更进一步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们认为,辩论革命与立宪的意义,不是为了厚革命而薄立宪或者相反,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视角让我们去认识当下或将来的道路选择。
他们认为,清末的变法,一直走不顺畅,起头是不愿变,后来是打了折扣的变,最后只是想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变,从头到尾,没有人讨论过中国种种特殊的情况,该如何的变。从满清本身的统治阶层和科举制度出身的文化精英,我们都看不见有能够真正规划变法,贯彻君主立宪的领导者。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以及八国联军以后东南督抚,都拘于儒家的君臣名分,都不敢出头敦促朝廷变法。以致于最后,武昌城内的新军,仓促起义,竟终结了几千年的皇权。章开沅:彼时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结合是必然。
他们说,革命斗争不能主要讲一个画面,好像革命党当时就主宰一切了,革命党当时力量很小,而且没有治党政权的准备,只有少数人是像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少数海龟,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这些精英他们是比较清楚的,他们也没有政权的经验。立宪派他们有很多的经验,特别是各种地方志士,他们已经掌握了地方的实权,所以这种选择是必然正确的。
有人认为,康梁的改革方式好于激进的革命方式。如果历史可以做出选择,他认为康梁的改革方式会更好一些,毕竟这一过程中没有流血,更没有之后长达七八十年的社会动乱。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我们可以拿英法两国的历史来做比较。法国大革命在共和与帝制之间反复折腾了五次,激进的革命党人要把一切旧有的制度毁灭,甚至不惜毁坏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基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也一直没有恢复,民不聊生。英国则选择了立宪的改革道路,建立起了议会,确立了民主制度。
也有人认为,从社会发展付出代价看立宪是更好选择。关于革命与立宪的选择孰是孰非,他们认为立宪是最好选择,他们为此还列表一封,以优劣数量差来进行比较,他认为立宪带来了制度建构和思想解放上的收益,而革命则造成了财政体系崩溃和军阀混战。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来看,立宪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在汹涌澎湃的请开国会运动面前,清政府不能当机立断,错过了改革的时机。具体算一算辛亥革命前后的损益表,答案就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