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對于蔣介石的衣、食、住、行,臺灣出版的有關蔣介石的傳記資料,眾口一詞,都稱蔣介石的生活水準還不如臺灣一個中等市民。下面是臺灣出版的有關蔣介石傳記資料的記載:
吳一舟在《蔣總統行誼》一書中寫道:
蔣“總統”在食的方面,“早晨喜愛吃稀飯,有時吃一碗湯,用點咸菜。中晚兩餐只
有兩三樣小菜,平時在家宴客,總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湯,并不備酒。他每餐一小碗飯。招待外賓、記者或僑胞,通常都用簡單的茶點,很少舉行盛大的宴會”。吳稱蔣吃一小碗飯是在日本軍訓時養成的。“不飲茶,不吸煙,不喝酒和咖啡等刺激物品,數十年來如一日”。他稱蔣數十年來從未飲過一杯咖啡,喝過一杯酒或吸過一支煙。
《偉大的總統——蔣公》一書的作者也說:
“蔣總統每日用餐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只求攝取營養,不求奢侈,不但煙酒無緣,連茶也不喝,經常飲白水”。他還引證國民黨元老吳鐵城的話說“蔣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無異”。
很顯然,上述兩種說法在立場上是基本一致的,是在進一步神化其領袖。
對于衣著方面,臺灣輿論說蔣介石不太講究,但特別注意整潔。他在接見外賓或遇有重大活動時總愛穿軍服或禮服,平時在家總喜歡穿中山服或長袍大褂。
也有輿論說,蔣穿的衣服多為細軟舊衣。一件衣服,總要穿6—7年以上。他在重慶的一件舊黑披風,雖領口已破,也一直未制新的,照舊穿用。平時軍服三套,內衣和毛衣各兩套,多是補了再穿,不忍扔掉。
上述說法確有其事,因為在慈湖靈樞暫厝處與“中正紀念館”,蔣的遺物都有展覽。但蔣介石在世時的揮霍無度又怎么解釋呢?他在衣著方面的做法顯系是做給別人看的,這種說法并不為過。
對于住的方面,臺灣輿論說蔣介石的住房很簡單,不追求豪華,除了必要的設備外,從沒有特殊要求。在蔣介石的住室內,往往掛兩幅肖像,一幅是孫中山像,一幅是耶穌像,室外
還有輿論說,蔣介石到臺灣后,到處建行宮,勞民傷財。除了在草山即陽明山修建的士林官邸之外,還有以下一些官邸:
慈湖官邸:位于臺北桃園縣大溪鎮東北角。因此地有一個較大的水面,經人工改造后,蔣介石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就改稱為“慈湖”。在湖畔四周栽種了許多花草樹木,并仿浙江奉化故鄉房屋式樣,興建了一排排平房。蔣介石與宋美齡每月來此都要小住幾天。蔣病逝后靈柩暫厝此地。
角板山官邸:位于臺北桃園縣境內,距慈湖約10公里處。該地風景秀麗,古木參天,景色宜人。官邸就在角板山公園旁邊。
涵碧樓官邸:位于臺中著名的日月潭風景區。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因多人至此游覽,日本人在那里修建了許多招待所,涵碧樓就是其中之一。蔣介石夫婦來這里小住時,往往是有重大事情需要考慮決策。每逢國民黨中央召開全會、代表大會及“行政院”和臺灣“省政府”改組,各部、會人事更動等,蔣介石總是來此住上幾天。國際上發生與臺灣關聯的重大變故,有時也到此來考慮應對之策。
西子湖官邸:位于高雄市內,以便蔣介石夫婦到臺南視察時休息住宿。高雄市政府為了討得蔣介石歡心,特在西子灣地區,種植花木,修整道路,改善衛生。
蔣在臺灣時期,有一些事情頗為輿論所關注:
特赦黃孝先案。黃孝先是原國民黨軍第7兵團中將司令黃百韜之子。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擊斃后,其家眷撤退到臺。黃孝先在20歲左右時,曾和一位同學發生同性戀。黃氏后來認為他受了奇恥大辱,不堪被玩弄,遂將這位同學騙至臺中苗栗縣山上,乘其不備將其打死,然后企圖焚尸滅跡。后被人發現告當地警察機構。警方將黃予以逮捕交地方法院審理。因此一案件是臺灣刑法上規定的唯一死罪,所以很快被判處死刑。此案發生后,臺灣輿論大肆報道,致使臺島對此案討論頗為熱烈。在臺灣高等法院報請“最高法院”核復期間,有人認為黃父是黃百韜,是為“國”捐軀的“烈士”,要求蔣介石下令予以特赦。蔣介石得知此事后,遂下令特赦,將黃孝先由死刑判決改處無期徒刑。蔣此舉破壞了自己制定的“法律”,為世人所不敬。
淘汰人力車。
國民黨退臺之初,臺灣的交通工具除了少量汽主少外,主要靠腳踏三輪車。因三輪車充斥臺北市和各都市,嚴重地影響了交通。蔣介石坐在汽車里,看到上述情況,指示有關單位限制三輪車發展。后來蔣得到報告,說香港、日本計程車頗為適宜臺北,又下令淘汰三輪車,發展計程車。因此事事體太大,需要從長籌劃,蔣介石看到淘汰三輪車方案遲遲未能通過,就在匯報會上大發脾氣,指令部下限期提出方案,并對收購三輪車價格與安置三輪車工人轉業問題作了明確規定。待有關部門淘汰三輪車案擬定送蔣介石“御覽”后,蔣朱筆一揮,批準了此一提案。至此,三輪車基本在臺灣各大中城市被淘汰。蔣介石這種“事必躬親”的性格,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也干涉了下級部門正常的工作,使下級部門處于被動地位,并引起諸多不便。
參加黨小組會。國民黨最基層組織為小組。在國民黨改造運動中,為加強對黨員的控制,規定黨員必須參加小組,其黨籍方為有效。小組會議每月舉行一次。蔣介石作的規定,他自己不能不遵守。他參加的那個小組,是由“總統府資政”或顧問等黨員組成,屬政要階層。在每次召開小組會時,組員之間都互稱同志,唯獨對蔣介石稱“總統”。小組成員中一位湖南常德籍的張炯曾提一建議:“我們在小組會議上都互稱同志,更親切些,我建議以后稱呼‘總統’為蔣同志或蔣中正同志”。蔣當時含笑點頭說:“好!好!”實則心中不悅。也有人問張炯,“蔣介石是喜歡別人恭維的,你這個建議,恐怕引起他的不高興”。張炯為人比較正直,答道:“這是合理的建議,我可沒有想到這些。”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