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终于找到转移香港年轻人的仇恨的出气口
李嘉诚们毁掉了香港发展,曾经的励志偶像,其实只是个一心谋利祸害香港的商人
香港人反对李嘉诚由来已久。那一年,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10亿港元巨资,打破亚洲记录。为此,港大校务委员会决议将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
然而,此事却引起港大医学院师生的激烈反对,抗争足足长达八个月。
香港人曾经爱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他是年轻人的“励志偶像”;而如今,年轻人渐渐意识到,那让人绝望的房价,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或许正是以李嘉诚为代表的一批超级富豪们推波助澜造成的结果。
李嘉诚只是个“一心谋利”的加拿大籍商人,随之陪葬的却是香港年轻人的前途。
香港是座李家“城”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这是香港一个学生的作文《李家的城》中的一段。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几乎渗透到香港的每一个角落。
香港阿公阿婆们早上起床买菜煮饭,去的是家门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轻人买个护肤用品,去的是公司楼下的屈臣氏。而很多的香港人,要将收入的一大半偿还长江房产的房贷。港人看电视和听电台,又是李嘉诚小儿子李泽楷的电信盈科的;家中安装的电话网络,则是和讯黄埔的。这些都是李家的产业。
“我不得不去李嘉诚的百佳超市买东西,但即使只花一块钱我也要刷卡,让他承担点手续费。”一个普通香港市民对此有种认命的无奈。
李嘉诚家族把控的长江集团产业遍布全港
“李嘉诚的行为实际上是垄断,这造成了香港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家宗庆后曾这样评价李嘉诚。
当然,香港不仅仅是李嘉诚家族的,还是其他“李嘉诚们”的。在香港顶级富豪圈层里,还包括另外五大家族——新鸿基的郭氏家族、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的郑裕彤家族以及九龙仓的包氏吴氏家族和中电集团的嘉道理家族。
在香港经济腾飞的那些年,这群人凭借着才智和勤奋一路扶摇直上,收割了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的财富,把持着绝大多数的资源,在经济上“统治”着香港。
久而久之,香港财富的聚集程度令人咋舌。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资产排名前十的富豪的资产总和约1445亿美元,相当于香港GDP总值的42.5%。
他们中几乎清一色来自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这两个行业自带的泡沫属性,使得富豪们的资产快速膨胀,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香港人一直生活在“李嘉诚们”的“地产霸权”和“金融霸权”之下。
积怨太久,也不是没有反抗。2013年,多个社会团体公开抗议,要求香港政府创设“李嘉诚税”(即资产增值税、股息税和累进利得税),通过财富再分配解决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
李嘉诚对此一笑置之,并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这正是他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原因。
香港经济失落的原因
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的是技术和产业创新,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只有蛋糕做大了,分到每个人身上的好处才会多。
然而,香港的创新能力似乎与它的实力不匹配。
可以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全球科技创业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榜单,共有214家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创业公司入围,名单中甚至有来自只有52万人口的卢森堡。但是,来自香港的公司,一个也没有。
或许在大多数人印象里,香港一直都是“亚洲金融中心”,不以制造业和尖端科技闻名。
是香港没有创新人才吗?并不是。港中文、港科大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海量人才。
香港真正缺乏的,其实是创新的土壤。
香港曾是辉煌一时的亚洲金融中心
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加工城市,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服装城市,实体经济发展十分向好。
然而到了90年代,这两个产业相继离开香港去了大陆。
很多香港人将此怪罪于大陆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其实不然,大陆只是非常小的影响因素。2000年香港政府曾出台了“硅港计划”,想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政策如果实施成功,有望为香港增加近20万个工作岗位。
但是,“硅港计划”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或许就是香港的经济脱实入虚,逐渐被以李嘉诚为代表的超级家族把持。
李嘉诚并不看好实业,虽然他早期靠制造业(长江塑料厂)起家,不过后来的爆发却是靠房地产和投资,他也表达过“勤劳赚不了大钱,只能养家糊口”的说法。
“李嘉诚旗下没有一个畅销世界的产品,做的都是投机的生意。”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这样讽刺过李嘉诚。
但李嘉诚肯定知道,金融本身并不能创造资本和价值,而仅仅是资本和价值的转移而已。普通老百姓想要吃口饭,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产业。
只是,在这群超级家族的影响下,现在的香港更像是一个被金融和地产做空的城市。
这就导致了普通香港年轻人在创新创业上的举步维艰。创业得租一个办公场地,而香港的房租高到令创业者绝望。在中环租一间20平米的办公室,一个月的租金就要逼近4、5万港币,即便在观塘工业区这种廉价地段,一平米也要300港币左右。
昂贵的租房成本从一开始就让创业者望而却步。
创业需要大量的钱,香港虽然有钱,却很难流到创业者手里。香港本土金融稳定在港口运输等收益稳固的行业里,大佬们在二级市场和房地产上挣钱来得又快又稳,不愿意投资他们看不懂、风险又高的高科技初创公司。
香港很多年轻人对房价感到绝望
这样的环境下,“青年才俊”们没条件创业,也不愿意创业。他们面临巨大压力,转而扎堆竞争投行、地产、豪门家族企业每年放出来的少数招聘名额,在写字楼里做一个“高级打工仔”,才能保证基本的体面,他们别无选择。
香港高新科技产业和实业的寂寞,金融行业的世界地位,伴随着的是大多数普通香港年轻人的失落和迷茫。
港人的仇恨转移
2012年8月,李嘉诚曾对香港表白:“我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
然而,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记黄埔发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10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国庆长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他在欧洲大肆购买。
此时,大家才意识到,李嘉诚本质上只是个追逐利益的商人,爱国爱港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代又一代的量变造成质变,香港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作为既得利益者,超级富豪们牢牢握住手中的特权,乐享其成,他们从内心深处,或许并不想看到任何改变。
而当年轻人发现自己即使奋斗一生,却只能苟且生存,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他们胸中只有熊熊怒火。
香港普通居民家里房间狭小如鸡笼
这种仇恨随后转移到大陆人身上。曾经大陆贫苦,香港人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如今大陆的飞速发展让香港的停滞显得更加明显,优越感消失殆尽,心理落差极大。
除此之外,大陆巨富在香港买楼不问价格,也是香港房价居高不下的影响因素之一,自然又加深了深受房价之困的香港青年的仇恨。
如今,这些锅都甩给了大陆,而“李嘉诚们”,永远都是躲在暗处吸金的冷漠面孔。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