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解放初期陈毅豁出去给毛泽东六封电报让资本家喘了口气
1950年初,身为上海市长的陈毅面临着中央规定上海上交5000亿,而上海工商业资本家面对高额的税收和公债已经无法完成,走投无路的困境,而身为华东局书记的饶漱石却不肯表态支持陈毅的意见。关键时刻,陈毅豁出去了,向党中央连发六封有关上海经济电报。
自1950年3月12月到5月10日,陈毅给党中央、毛泽东发了六次“绝密”电报。
事情来源;
三月上旬,陈毅收到一封“专呈陈市长亲启”的信,是刘鸿生的亲笔。没想到,这位最善经营实业的资本家竟表示,要将所有刘家企业“全部交给国家”,因为“企业实在难以维持下去了”。
第二天,刘鸿生就被请来了。这位昔日的“煤炭大王”神情不安地坐在皮沙发上说:“陈市长,你是知道的,我只有一笔钱。公债买了十几万份,要缴款,还要纳税、补税,还要发工资。现在,存货销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动。……”刘鸿生一口气说了许多。
“你是不是有些后悔不该从香港回来呀?”
这直率的提问使刘鸿生一怔,沉吟良久没有说话。
“刘鸿老,你也清楚这些困难是怎么造成的。拿申新九厂来说吧,纱锭十三万,是全国最大的私营纺织厂,为什么搞不下去?几百万美元的资金流到香港,股东红利分得太多,厂里又大量浪费。加上美蒋封锁,国内外市场没有恢复。近来又有一个新的因素:物价平衡了,消费者、投机者抢购商品的虚假购买力也消失了,产品售价低于成本还不大卖得出去。
这当然很困难了。”停了停,陈毅又用恳切的语气说:“我相信你的困难。可是,也要你相信,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工人也会体谅你们,这一次年终奖,不是普遍比去年少拿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吗?”
“是的”。
“知道你们章华厂很吃紧。毛料呢绒,目前不大有人买。
但章华是我们中国最好的毛纺厂,将来销路肯定好,还应该争取出口哪!”
听到这话,刘鸿生动容了。这正是他的宿愿啊——中国毛料打入国际市场!可是现在连资金都……
“你算算看,目前需要多少钱才能维持?”
“……要两百六十个亿呢!”(此为旧币,即现在的六十万)
“好”。陈毅很干脆,“请你回去和章华厂的工会商量一下,只要他们肯出证明替你担保,政府可以贷款给你。”
刘鸿生喜出望外,但旋即又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刘鸿生,你不用多顾虑。国家对于真正有困难又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是舍得出钱扶助的。国家搞财政统一,发公债、收税款、并不是‘看相’你们那点钱,要揩你们的‘油’。这是为了增强国家财力,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同时也支持正当工商业发展嘛。”
近些日子来,陈毅耳中听到了各式各样的牢骚怨忿之声。
很明显,对于“二·六”轰炸后的上海工商业,每月四千亿的税收,加上公债交款,工资发放,负担是重的。工商业交税买公债完全应该,固定的财政收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利益,绝不能马虎。但是,是否要得太急了呢?
“牛奶要挤,”陈毅对统战部的同志说,”可不能把牛挤伤了啊!”
陈毅深感有必要向中央主席报告。
这天,他去华东局开会,当时还担任华东局书记的饶漱石字斟句酌地对陈毅说:“目前的状况、要很好考虑。你是不是给中央发一个电报,汇报上海的情况?看来这很有必要。”
是啊!“很有必要”,这是一致的。但是,向中央汇报些什么事实,提出些什么建议呢?书记没有继续表露自己的看法。
一迭稿纸铺在面前,已经好一会儿了,上面还只写了开头的一行字:“毛主席、中央并华东局:”在陈毅看来,“报喜不报忧”,他决心如实反映情况。
主意一定,他笔下生风,很快把上述的种种经济困难,向中央和盘托出。最后,他写道:“我们认为:上海负担××亿元税收任务必须完成,但步骤上应作详细考虑:……”
写毕,他在末尾署上了“陈毅3月12日”,用红笔在一角标上了“AAAA”(表示秘密等级的符号)交给秘书送有关同志阅后,即行抄发。
十天以后,在上海大厦十三层楼,市委统战部召开一个小会,陈毅得悉,也赶来参加了。
与会者记得,这一天的陈毅,完全没有往日谈笑风生的兴致。他眉头紧锁,讲话的时候既不坐也不站着,而是在会议室那头不停地走过来,走过去。“现在群众牢骚很多啊!说:‘国民党虽坏,还有碗饭吃,共产党样样都好,就是没有饭吃。’这种现象,和我们进上海时万人空巷一片欢声的情况是完全不同了!”陈毅过走边说,忧心忡忡。他讲到,连日来,工厂商店还是一家接一家地停业倒闭,失业工人一批又一批地找到劳动局,向政府要工作,要饭吃。”
陈毅连日召开工商座谈会,上海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大老板都应邀参加。陈毅请了谭震林代表华东局出席。
这可是一次“最踊跃诉苦”的会。开会毕,陈毅问谭震林有何观感,谭震林笑着说:“看来他们的叫苦还是有组织的咧!——不过,他们提出的具体困难,像代纺代织,必要的停工解雇,特别是改善税收,我们应当考虑。”
陈毅很赞同。他把这些情况如实写在3月28日发给中央的第二个报告里。
上海的税收情况确实令人惊讶。
三月份,上海因为要补足欠税,税额增加到五千亿元。但奇怪的是,在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税款竟收了五千八百亿,超额百分之十六完成任务!对此,有人喜,认为成绩巨大;有人忧,担心“杀鸡取蛋”。而税务局长本人,则很自信,似乎胸有成竹。
“资本家就是蜡烛,不点不亮。”税务局长毫不隐蔽自己的观点。“既然他们钻‘自报实缴’的空子逃税漏税,我就查他们的帐,出了问题,抓住了就重重地罚!”有人提出异议:“这样做,不合乎政策。”
税务局长满不在乎:“什么政策不政策,任务就是政策,税收任务不完成可不行。把资本家搞光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把他们厂子拿过来,也不过是早点晚点的事……”
“啪”!陈毅拍案而起了:“不许你这样胡说八道!你就用这种态度来执行党的政策吗?”隔了一会儿,陈毅说:“方才说到‘查帐查罚’的做法,很不对头。有人反‘右’很勇敢,就是不敢反“左”。括号里的‘左’,为什么不可以反对呢?我们党历史上,李立三路线和第一次王明路线的‘左’倾,不是使我们党吃过很大的亏吗?我认为;只敢反‘右’而不敢反‘左’,并不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员!”
四月四日,陈毅给中央发了第三份电报。其中有一番话很耐人寻味:“上海市第三次各界代表会将于灰(十日)召开。群众仍然在我们领导下,不会为别人领导去的。”
陈毅在给中央的电报里继续如实地“报忧”:三百个厂长经理逃去香港。失业职工人数已即要增加到20万人,连家属需要救济的将超过50万人。有的人还说什么:“可惜啊,共产党丧失了人心!”
如果在十个月以前,解放之初,开这样一次代表会议,会场上当然会响起一片对共产党的热烈欢呼。然而现在,会前就传出种种流言蜚语,有的人说是“遍地干柴,一点即燃”;有的人还说要组织游行到市府请愿;不少好心的朋友为陈毅担忧。
陈毅倒反而显得从容不迫。会议临开幕那天中午,他安坐在办公桌前挥毫起草,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了第四份电报。
临上车前,他又读了一遍,交给秘书发出。这份电报中说:“……多年来的毒到目前已到迸发的时候,其困难和紧张是自然的。我们力争转好一些,力争痛苦少一些。按你的指示精神去办,可以办得下去的。”
原来毛泽东已经对上海的工作作了原则的指示。指示的精神就是要对目前十分紧张的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加以调整,切实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
开会了。礼节性的鼓掌之后,大家洗耳恭听,陈市长将说些什么——国际国内?华东上海?成绩巨大?领导英明?不,陈毅的武器是说真话,毫不粉饰。
“各阶级各阶层的痛苦我们要先说,要说得比他们更多,更洞见肺腑。”他事先开过好多个座谈会,集中了大量的材料。
他才敢讲。他这放开一讲,比代表们想说的更多、更完全,更彻底。
那些带了满肚子意见来开会的人,受感动了,心平气顺了:“陈毅比我们讲的还透嘛!”
这时候,陈毅再给大家算细帐:旧上海如何治不好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新上海又怎样迅速稳定了物价。除病根、剜毒疮,免不了要忍受“一刀之苦”。他特别强调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中央已经开始调整部署,对上海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全力的支持。他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特别有力。他的讲话时常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陈毅在四月二十一日向毛主席、党中央发去了第五份电报,汇报了这次各界代表会议胜利闭幕的情况和经验。毛主席拆阅后,亲笔批示:将报告转发子恢、小平、德怀诸同志,“请加注意”。
至此,上海的这一次严重局势似乎已安然度过,好消息多起来了。
陈云决定召开“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以上海、天津为重点,研究调整关系的政策措施。
许涤新临去开会前来向陈毅请示,许涤新问:“对上海困难,讲到什么程度好?”陈毅肯定地回答:“实实在在讲,一五一十讲。我在几封信上已经反映过了,你去讲也不要打折扣,否则我们自己不讲,资本家心里有数,让他来讲就被动了。如果他也装哑巴,那就等于不开会,大家解决不了问题。”
许涤新深有所悟,欣然而陈毅还在考虑一个重要的建议,一个“冒昧”的请求。这个请求如被照准,对上海的经济能起休养生息、加速恢复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央来说,却增加了一点暂时的困难。
陈毅和华东、上海负责财经的同志反复研究,认为退一步可以进两步。陈毅就在五月十日给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第六份电报。
电报里,他综合汇报了三、四月份的情况,又写道:“税收问题在上海目前来说,暂时表现出政策与任务不协调的现象,三、四、五三个月的四千亿(每月)比较重了些,以致走到超过实际利润去征税……如果六月份上海能从四千亿降到三千亿左右,对稳定情绪,减少商店关门即起大作用。不知对整个货币回笼作用有否影响,请陈、薄考虑电示。”
这一回,毛主席亲自拟定了复电。毛主席在复电中用了“甚好甚慰”四个字,对陈毅五月十日的报告,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为加速恢复上海经济”所取方针是正确的”。关于税收问题,复电说,待研究后,由陈云、薄一波给予答复。
毛主席还在复电中告诉陈毅,六月中旬将召开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通过土改法令,并讨论调整工商业问题。毛主席这样写道:“你不是全国委员会委员,但有些问题须事先和你商量,请你于六月一日来中央一次,留两三天,即可回去”。
写完后,又加上一句:“如果你觉得马上来为好,亦可以马上就来。”言辞中充满着信赖,尊重和亲密之情。
减税一千亿,后来如何呢?
5月17日陈云、薄一波答复说:“……如你认为上海六月份税收须从四千亿减为三千亿左右,我们同意。具体减多少,如何减,请与华东财委商定。”
与此同时,上海十五万失业工人,得到了全国的支持和关注。
从五月起,上海工商界“倒风”渐止,学校开课,失业减少,情况开始全面好转了。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