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好学生的柯庆施为毛泽东大兴土木记

作者:bobzhou  于 2021-10-14 21: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作为好学生的柯庆施为毛泽东大兴土木记

网络照片:毛泽东在上海住过的地方

据市委警卫处的一同志说,1959年,这个招待所在选址的时候,时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的李克农同志,曾亲自来沪参与选定的。当时他住在岳阳路145号(原宋子文的住宅,解放后属市委招待所,现在是老干部局办公处),有一天柯庆施同志来看他,对他说,现在找到了一处适合毛主席居住的房子,在虹桥路附近。李克农听了很高兴,立马跟他前去观看。他们驱车沿着虹桥路西行,拐入虹桥路路北的一条小马路淮阴路,在一片树林的后面,找到一处形制有些奇怪的房子,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怪屋”。

这处房子建在一处不大的斜坡上,表面看是栋平房,其实是栋沿山坡建筑的二层小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门前有条小河,弯弯地竟通到了室内,周围环境很安静、典雅。室内的装潢也非常考究,除了主人卧室、客人卧室,还有西式客厅、中式客厅、西式餐厅、中式餐厅、茶室、舞厅。与二楼舞厅平行的室外还有一个游泳池。


一楼西式客厅有一半是玻璃房,采光很好,那屋顶的玻璃窗还可以来回移动,坐在室内就可以享受“阳光浴”。中式客厅很大,可以当会议室,还可以放电影……这是一处远离闹市中心、设备优雅齐全、外观非常别致的小洋楼,居住其中绝对安静、舒适,而且,这个地方离虹桥机场也近,方便主席行止。还有一个优势是这里环境优美,独立门户,与周边其他房舍相距较远,便于安全保卫。

这么一栋精致、私密的、远离闹市又功能齐全的小楼,李克农同志看了连声说好,他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上海竟有这么一个精美的所在。于是市委当天下午就召开会议,经研究决定,在这个地方专门为毛泽东同志建一个招待所,李克农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在这之前,毛主席来沪时曾住过锦江饭店和华山路原太古洋行大班的旧宅,即现在兴国宾馆一号楼,估计主席觉得那里环境不够安静,不方便工作,有一次来沪时就在专列上工作,没有下车,这使得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非常尴尬,于是就留心为主席找一处安静、舒适,又便于安全保卫的住处。


不知是什么契机,他发现了位于西郊的这栋“怪屋”,不仅房子好,周边还有十亩绿地,而且与之相邻的,是原先一个德国人的西式花园,草地和大树都还在,看来一直有人精心保养的。还有一片棉花地,自然,作为农田,解放后都已收归国有。唯一的缺点是,这处房子的南面是一处很大的坟地,占地五十亩,人称姚家花园,其实是当年承建南京中山陵的著名建筑商姚锡舟先生的墓地,而那栋“怪屋”,正是姚锡舟先生大儿子姚乃炽的别墅。


可是,一旦着手具体规划的时候,问题又来了,“怪屋”的房间不够用。主席的住处是解决了,但主席的秘书、随员、保健医生、护士、警卫人员、服务人员,动辄一批人,这些人住在什么地方?于是,原先选定的地区不动,再把周边的范围扩大,“怪屋”作为休息室被圈选在内,


神秘的414招待所。


在“怪屋”的西北部另建一处大一些的、更加实用的主席居住下榻之处。这就是招待所内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又称甲部、乙部、丙部)的来历。房屋建筑最先施工的是三号楼,没有装空调,继之建一号楼、二号楼,都安装了空调。


这个工程当时由市委副书记陈丕显同志亲自挂帅领导的,业务上由市建工局长陈去非同志领衔,园林规划由园林局局长程绪珂同志负责,园林设计是老园林专家吴振千先生设计的,建筑的总设计师是华东设计院的魏志达先生。程绪珂局长最初规划了2000亩地,可是很快遇到三年自然灾害,消费类的建筑都要紧缩,于是紧缩到1000亩地,实际用地是1059亩。


414代号的来历 

                

说来也很有趣,这个专门为毛主席造的招待所最初叫市委第二招待所,后来为什么叫414了呢?笔者请教过多位老同志,众说不一,多年后才弄清楚,原来414原本是主席的防空洞的代号。


当初规划建设的时候,工程本身非常机密,前来施工的都是解放军部队,而且绿化工程很大,每天都有卡车往里面运送树木和草皮,周边老百姓都以为政府在搞绿化,就称之绿化工地,于是大家都称之为绿化工地。建成后才定为市委第二招待所。

到了1964年毛主席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大搞战备的时候,很多工厂迁到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称之为“大三线”、“小三线”,上海的各个招待所开始挖防空洞。市委第二招待所为毛主席挖了一个专用防空洞,就在一号楼旁边,不仅可以避空袭,而且是个地下临时指挥所,各种设施一应齐全,代号414,久之,414竟成了这个招待所的代号了。


这个防空洞造得非常考究,除了主席的卧室,还有指挥室、会议室、总机室等,一年四季保持恒温,顶上有一米厚的混凝土,还有一米厚的沙土层,据说炮弹一旦打进了沙土里就成了哑弹,不会爆炸。防空洞有三个出入口,都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一般人看不出来。但是自1964年建成后一直没有正式使用过,工作人员每周要保养一次,机电人员要把所有电器设备启动一次。既然长期没有机会正式使用,那“非正式”地利用一下也是不错的主意,于是一部分房间就成了招待所的酒窖,陈放茅台酒。


其实,414招待所里面不止一个防空洞,在原200号(现为4号楼,俗称“怪屋”)附近还有一个防空洞,是利用这栋房子老的地窖改造成的。最早参与414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都住在这栋房子里,梁宗炎同志当时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也住在里面。那时的工作是日已夜继的,进来了就不许回家,也不许打电话,为了保密,大家只知道是一项保密工程,但是具体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是为毛主席建招待所。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口福却很不错。


200号原先有管家和佣人在管理这栋房子(房主姚乃炽已出国),国家要征用这房子了,就把管家打发走了,只留一个厨师,叫他为大家烧饭,所以这些最早的建设者们吃的是姚家大厨的手艺。既然不允许出去(出去买东西要经领导同意),那么饮食怎么保证?

这时小伙子们打开了姚家的地窖,一看里面东西不得了,各种洋酒和罐头食品多得去了,最引人瞩目的是宋庆龄同志送给姚家的鱼子酱和鹅肝酱,外包装上有宋庆龄同志亲笔写的字。因为中山陵是姚家老太爷姚锡舟亏本承建的,姚锡舟去世后,宋庆龄与姚家后代一直保持着联系。

请示上级领导后,领导指示,食品可以吃,艺术品封存起来,不要动。所以,原先从未吃过正宗西餐的年轻人,大饱口福,从此知道鱼子酱和鹅肝酱是好东西了。

414招待所的附近是另外一处招待所,因防空洞代号415,后来就称之为415招待所(即现在的虹桥迎宾馆)。瑞金宾馆当时叫420,想必也是防空洞的代号。这些情况多少说明了当时的政治气氛,起码领导层对于战备还是高度重视的。


姚锡舟的墓地迁往万国公墓

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实施的话,姚锡舟的墓园与姚乃炽的别墅加起来不过只有六十亩地,但是何以后来变成了1100亩地的超级大花园了呢?据说在这期间,有关人员曾前去杭州和武汉,参观了这两个地方的主席住的招待所(杭州的西湖宾馆造得最早,是在原刘庄的基础上改建的,现在人们仍然喜欢叫刘庄,其实改建后比原先的刘庄大了很多倍),回来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了情况——喔,原来主席的招待所应当这样建,而上海不能落后啊!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郊宾馆的源头是姚家“怪屋”。


于是招待所的版图继续向北推进,攘括了淮阴路上286号、294号、305号几栋原先外国人的老别墅,还把著名实业家、永安纺织公司老板郭棣活先生捐献的乡间别墅也圈了进来。越过这些别墅再向西北推进,一直推到哈密路,这就是现在西郊宾馆的基本版图(改革开放以后又扩充了100亩地,所以现在号称1200亩地)。

要征地,别的事情都还好说,反正土地都是国家的,但是墓地不同,那是私人的,而且是著名建筑商姚锡舟先生的墓地,要迁人家祖坟是件大事,老百姓比较忌讳的,要拿出点办法来。

姚锦林(1875~1944),字锡舟,上海川沙人。11岁到上海租界独自谋生,曾在上海租界当马路小工,因其勤奋被擢升为班首,有机会接触到上海建筑界的一些头面人物,遂在工余潜心研究营造技术,此间结识了挪威籍建筑师穆勒。当时穆勒专为怡和洋行设计房屋,就将怡和纱厂的一部分工程让姚锡舟承建,姚出色完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姚新记营造厂。其子姚乃煌、姚乃炽、姚乃康、姚乃寿及姚清德等均继承姚的事业,活跃在国内外营造界。


据姚家后人讲,当初姚锡舟老先生在世时曾经关照过子女:“等我死后,别把我葬到公墓里去。我不要和那些三教九流的人做邻舍。”1944年,老先生没有熬到抗战胜利就逝世了。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认真落实了老人家的遗愿。姚锡舟共有八个儿子,继承了他所创建的中国水泥公司、大通纱厂和华伦造纸厂等庞大的事业,决定为老人家建造一座独立的、很体面的陵园。于是八个儿子每人拿出一年的红利,在西郊的淮阴路南端买下五十亩地,其中一半是棉花地(淮阴路88号),一半是德国人的私家花园(淮阴路168号)。


买地时,姚家的孙子孙女在棉花地里看到成熟的棉花从裂开的硬壳里绽出,感到非常有趣,急忙去摘,手被扎了也不觉得痛。买下地后,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在棉花地那边给墓穴定位,然后把两块地的分界处的那条小河,挖深加长,挖上来的泥土垒成山丘筑起陵墓。原来德国人的那座老花园保持不动,棉花地那边专门请了一位外国专家设计、建造了和老花园风格基本一致的新花园,种上雪松、龙柏等珍贵树木和各色花卉,建成了姚锡舟的墓园。因绿地面积很大,市民就称之姚家花园。


几年后(大约在1947年),姚锡舟的大儿子姚乃炽发现在这个地方陪伴父亲很好,于是在墓园以北的地方又买了十亩地,聘请了姚家世交汪敏信、汪敏庸工程师,由他们的协泰建筑事务所,参照姚乃炽从国外带来的现代派建筑的杂志照片,融入他本人的建筑理念,为他设计、承建了一栋形制特别、独一无二的“怪屋”,也就是当时的淮阴路200号。房子落成时已是1948年。


十年后,政府要征用这片土地和这栋建筑,当时姚乃炽本人不在国内,但姚家其他后人很配合,觉得既然政府需要,那就服从吧,于是只好委屈一下父亲,把老人家的墓穴迁往万国公墓,由政府出面协调,在万国公墓补偿姚家十几个墓穴。在姚家迁坟的时候,绿地的那一头已经有解放军在挖地施工建招待所了。至于整个万国公墓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姚墓也惨遭不幸,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上世纪50年代中,姚乃炽全家离沪去香港,为了争取公司被美国银行冻结的款项解冻,他又去了美国。途经台湾时,在机场被记者团团围住,频频发问。姚乃炽大少爷一个,从来不关心政治的,一时无所适从,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随便应付了几句。

但是这次经历却使他后来遭受责难。在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建工部把他定为反革命,抄了他的家,这就使得他再也不愿返回上海了。

但是眼看“怪屋”偌大一个花园空荡无人,白养着那么多园丁也是浪费,既然姚乃炽已被定为反革命不愿回沪,在沪的姚家人就商量,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交给国家吧,无论如何也应当属于立功表现吧。


正好国家要为毛泽东在这里建招待所,那么就物尽其用,于是成了西郊宾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招待所的总体规划由华东建筑设计院和园林设计院负责设计,建筑上由著名建筑专家魏志达先生主持。由于原有的基础是西式园林和西式建筑,于是基本的构思也沿用了这个思路。


具体做法是,将这块地上原有的大树充分保留,也保留了原先的小花园,将之统一纳入规划的整体格局。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的能工巧匠,经过一年时间的加班加点,最终把这一千多亩地,建成了一座真正的世外桃源——园内既有大片的草坪,又有宽阔的水域(仅西北部的大湖水域面积就达八万平方米),还有多个专类园林和花园,如大树林区、山地区、花果林景区(牡丹园、桂花园、枇杷园、桃园)、竹林景区、池塘荷花景区、球根花园区、温室盆景区等等。



在这样一个绿色天地中坐落的一号楼、二号楼和三号楼,与自然的和谐自是非同一般,与其说是招待所,不如说是上海的钓鱼台,上海的皇家园林。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按照计划,为了保密和安全,在招待所的北面要堆一道16米高的土墙作为屏障,上面种上树,达到20米高,因为外面有一条小河(周家浜),小河对岸就是天原化工厂了(后来叫燎原化工厂)。

施工是上海警备区解放军部队战士承担的,昼夜24小时轮班倒。当土墙堆到12米高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塌方,土墙倒了,把北边的周家浜填平了。怎么办呢?领导请南京工程兵部队的专家来勘察,原来这个地方的地基太松软,承受不了这么重的压力,于是采取打桩的办法,把电力管理局的备用电线杆拉来很多,沿河打桩,固定地基,挡住滑坡,共打下去300多根电线杆,这样勉强堆到了16米高,种上树,算是达到了设计水平,但是范围缩小了一些。


一千亩地的绿地面积,绿化工程自然是重头戏。为了搞好绿化,梁宗炎先生曾三次受命到外地(江苏、浙江、广东)采购最好的树苗、果树苗和竹林,在大花园中开辟小园景。由当时的市委警卫处处长(兼管414招待所)王济普同志亲自给各省市主要领导写信,得到华东六省一市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关照,最好的树种不断云集414。

还从市园林局的龙华苗圃调集了最好的盆景,请来了老园艺师来管理。于是,这个大花园里不仅有大河、小河、草地、丛林,还建起了很多果园,有桔园、枇杷园、桃园、梨园、枇杷、香榧子园、玫瑰园、盆景园等等。

(转载)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bobzhou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2.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3.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4.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5.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6.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7.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8.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9.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10.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11.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12.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13.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14.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15. 上海工商银行行长人面兽心玩32名女下属 [2019/08]
  16.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17.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18.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19.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20.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21.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22.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23.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24.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25.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26.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1: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