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上海护士周盛妮之死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上海东方医院产科护士周盛妮3月23日19时突发哮喘,自行用药无解,在打120叫不到救护车的情况,由家属自驾送往医院急诊。在她于当晚23时延迟医治而身故前数小时内,被包括自己工作机构在内的数家医院拒诊,最终奔袭十多公里,无望地将49岁生命定格在仁济医院东院。
对周盛妮一家来说,上海23日的夜晚过于漫长且无助,在她向最近的东方医院求援时,也未能撬动绿色通道,而被保安驱赶。事后,东方医院以环境采样和消杀为名,辩解急症停用的原因,并致哀自家员工的离世。然而,这些事后的表达不仅对周盛妮无意义,也无法取信于其他人。
考虑到哮喘病对人的折磨,周盛妮最后死亡的痛苦不可想象。偌大浦东及上海,一个号称拥有国内强大医疗资源的地方,让一名医疗人员遭遇如此命运,不是几句轻飘飘的哀悼话可以敷衍过去的。所谓物伤其类,人同此心,周盛妮之死对全国医护人员的心理冲击,恐怕超出外界想象。
在周盛妮之前,从英国返回上海被隔离,且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的留学生布布曾发网贴,希望能够在隔离状态下接受治疗。毫无意外,她的请求遭到网络空间的群嘲,认为是在寻求优待,是特权思想。冷嘲热讽当中,布布提出的涉及防疫政策必要“补丁”的问题,没人理会,直到周盛妮成为牺牲品。
上海因为有张文宏在,向来以精准防疫、动态清零著名,在全国紧绷的局面下,保持了难得一见的社会面宽容。但从周盛妮的遭遇可以揣测,上海防疫政策核心思想已经悄然迈向“全国一盘棋”。防疫政策对社会面清零的最高追求,因为对升级过程中危急重症病患的照顾不及,让西安的悲剧重演,上海“泯然众人矣”。
在此之前,西安封城防疫时,因为防疫政策在医院与社会之间树立屏障,急症病人耽误于纸上的规定,接连发生孕妇流产、心梗患者死亡个案,引发全国舆论声讨谴责。在当时的舆论中,很有一些人认为,如果类似事情发生在上海,断然不会出现如此后果。周盛妮之死打破了盲目的乐观预设。
在高压的防疫政策之下,如何平衡新冠疫情防控与危急重症患者治疗,从三年前武汉疫变以来始终是一个需要被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可实际上,防疫政策年年加码,而这种人命关天的必要平衡不仅没有被高效率解决,甚至让人怀疑它是否被认真对待。如果有心平衡且有效,周盛妮女士本不必遭此厄运。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25日发布会上公开提到周盛妮一事,委婉地表达了该女士不幸遭遇的现实背景和政策逻辑,给出一个承诺:“保障群众的急救需求”。周盛妮之死带给医疗界的心理震撼想必会超过一般患者的死亡,如果上海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医护人员都能以此为例,影响政策的优化,或许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事实上,在一段流传很广的视频中,知名医院的护理人员因为疲于奔命,表达了相当强烈的不满情绪。对于这些情绪的流露,不该被视作“洪水猛兽”,最应该是好好听取这些一线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医护人员忘我工作,却只能在防疫政策与希波拉底誓言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那无疑让人悲哀。
医生护士们已经在追问,周盛妮女士的不幸是可以避免的吗?而类似于这样的追问,早已见诸于社会层面,尤其是那些手停口停的底层国民,防疫政策的得失之辨早已在他们那里发生,并且持续不断地争取社会能见度。严防死守的政策如何兼容民生、人道及生命,在周盛妮之死的契机下,理应得到更周全的回应。
西安的不幸个案,永久记录在新冠防疫史上。本以为极端案例不会重演,但周盛妮之死打破了这些一厢情愿,令大众对大上海的美好预期变成乡愿。可以设想,如果周盛妮之死不能促成防疫政策与急症需求的平衡,不能消除周盛妮之死的“非医之罪”,再有类似案例出现,必定加速流失防疫政策的合法性。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无信仰者的理性。具体到按捺不住的疫情变局,对周盛妮之死的人之理性,就是反思“窒息”她的非医疗因素,回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多人曾抱有一种看待上海疫情、寄望张文宏的美好宏愿,指望它和他能在严重疫情下勇毅担当,探索圆满的普适路线,但愿周盛妮于身后苍茫中能有如此告慰。
评论:
无
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社会治理更成熟是一种错觉,一种长期优待下的错觉。
岫
我学校隔壁的医院急诊也关了。很好奇,如果有一天我突发什么疾病,他们会不会为我开门?真的,突然觉得人命好卑贱啊
陈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次这样的问题了?只是责怪医院就是太表像了吧?为什么医院会这样?
野
医护人员,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医护人员。
夜
我们常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救人者,却不被众人救,这是一种自私的悲哀。社会的发展,本应人应有悲悯之心,可是,现在我们国人却越来越僵化,一切成了“别人就是我的坟墓”,自私,冷漠。
华
我身边的朋友说都不认识今天的上海了,
刚才在菜场一个菜友也说“脚花乱了”,
解释下“脚花乱了”:指临事慌张,压不住阵脚。
常形容国足男队[嘘]
小
这种决策做出来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人反对;但还是这么做了。
D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木
可以想象新闻爆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不会寻求媒体帮助不会发微博发声求助者几何?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