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上海世界社纪念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
上海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初建于1912年。1914—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创始人之一黄兴寓居此地,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黄兴寓所。1916年10月31日黄兴逝世于此。黄兴逝世后,故居曾为世界社、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上海国际图书馆使用,后改为世界中小学。
世界社由张静江、吴稚晖、李石蕾等于1906年创办于法国巴黎,并在上海平望街204号设立分社。约1929年前,世界社上海分社迁到法租界福开森路393号。《民国二十四年上海年鉴·学艺》载《世界图书馆展览会开幕》一文,说:“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之世界图书馆展览会,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双十节在福开森路三九三号开幕。由该馆创办人吴敬恒(即吴稚辉)亲临揭幕。”
又说:“展览场所假福开森路(现在武康路)三九三号世界社大礼堂,四壁及中间均陈列出品,如照片、图样、表册、出版品等类,共计一千二百余件。”《年鉴·名人录》中还说:“李煜瀛,字石曾,河北高阳人。五十五岁,中央监察委员、中国建设银行公司董事、中国农工银行董事长。住福开森路三九三号。”由此可以断定,1916年黄兴位于福开森路393号的寓所与1934年世界社所在地福开森路393号是同一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武康路393号。
黄兴从日本返沪后,初寓圣母院路(石门一路)100号,继迁福开森路393号。”又说,“1917年1月18日,幼子一寰生于福开森路393号。”可见,1916年7月6日黄兴到上海后并没有直接入住福开森路393号,而是过了几天后,才由政府安排入住福开森路393号;黄兴逝世后,黄兴家族也没有立即离开福开森路393号。
黄兴逝世后,黄兴的家族搬离,福开森路393号的房子由政府收回,不久调拨给李石曾和世界社使用,后来,世界社在这里建立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1936年,世界社又在这里开设这两个机构的预科——世界中学。
黄兴寓所的占地面积十余亩,北面紧挨着福开森路,南面到霞飞路(当时叫作宝昌路,就是现在的淮海中路),从福开森路393号门进出,主建筑在北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块的草坪和绿化,二层砖木石混合结构,英国乡村别墅建筑。
在字林洋行1937年版《中国行名录》的登记中,福开森路393号登记的住户是江南铁路公司,是中央政府派驻在上海的机构,公司在福开森路393号沿街建造了办公楼,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1948年上海市教育局编印的《上海市中等教育概况》中说,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世界中学校长陶玄赴重庆,世界中学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38年,为了预防敌伪染指学校,一度改为私立世界中小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校长陶玄,董事长吴稚晖,董事李煜瀛、钱新之、张静江、杜月笙、王晓籁、江一平(虞恰卿的女婿、著名大律师)等相继回沪,学校呈复兴之势。在叙述学校场地和建筑时说:“本校基地约八亩,建筑物占六分之一,运动场占六分之四,校园面积占六分之一。”显然,原来的黄兴寓所的绿地大部分已经建设为校舍和运动场。
建国后,原来的世界社由华东文教委员会接管,建筑改为他用,世界小学由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仍为学校,不过,校名多次更换,1981年改名为沪光中学,改从淮海中路1788号进出。
黄兴,湖南省长沙人。原名轸,1904年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时改名黄兴,字克强,这来自“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名句。辛亥革命时期,他多次指挥武装起义,为建立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地位仅次于孙中山的二号人物。
创办华兴会
黄兴自幼勤奋读书,19岁考中秀才,后到武汉两湖书院学习,毕业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他与同学200余人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并积极参与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
1903年夏天,黄兴由军国民教育会派遣,以运动员名义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活动。他所到之处,就将随身携带的4000多册《革命军》①和《猛回头》②,广为散发。到了长沙后,他去明德学堂任教,暗中积极进行革命活动。
1903年11月4日是黄兴30岁生日,刘揆一、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10多位友人,在长沙彭渊恂家设宴,为他祝寿。席间,他们商定建立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为了避免官府的注意,他们以办矿为名,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进行活动,其骨干成员都是公司的股东,会员通讯地址也都用商号名称。次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先后入会的还有陈天华、杨笃生、刘道一、叶澜、吴禄贞、李燮和等,大多是两湖地区一些新式学堂的师生以及部分归国留学生,也有少数经营民族工业的资本家。华兴会没有留下正式的纲领和章程,但在斗争中曾提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口号。
华兴会设有两个秘密的外围团体:一为黄汉会,专门联络新军。一为同仇会,负责联络会党。黄兴等认为会党是武装起义的重要力量,决定从联络会党入手,准备起义。1904年春初,黄兴由刘揆一陪同,与当时湖南著名的哥老会首领马福益会晤。三人共商起义大计,决定于当年11月西太后70岁生日时,在长沙武装起义,常德、衡山等五路同时举事。黄兴被推举为主帅,刘揆一、马福益任正副总指挥。接着,黄兴为长沙起义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派杨笃生、宋教仁、陈天华等分赴上海、武昌、江西,联络革命党人和新军、巡防营策应起义,黄兴在长沙主持一切。为筹集起义经费,黄兴出卖了在长沙东乡凉塘的祖遗田产。10月下旬,起义事机不慎泄漏,华兴会机关多处被破坏,长沙县衙搜捕革命党,并悬赏缉捕黄兴和刘揆一、宋教仁等人。黄兴化装离开长沙,经汉口转至上海,后到日本。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70余人聚集日本东京,商讨成立一个反清革命团体,经商议,新团体命名为中国同盟会。原有的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等组织都并入到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大会正式召开,到会者有100多人。会上,讨论通过了黄兴等起草的同盟会会章。会章对同盟会的会名、宗旨、会员、本部机构与职员、分支机构等均作了具体规定。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同盟会本部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
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是该部的负责人,是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总理不在时,可代行总理之权。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从日本去越南等地筹款,东京本部的事务,就交给了黄兴主持。
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反清斗争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此后,同盟会积极联络华侨、新军、会党,先后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同盟会总部于1911年11月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1907年3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勒令出境,到越南河内设立机关,策动两广的革命工作。黄兴于同年夏赴河内,与孙中山共谋在南方起义。9月,他们在广西发动钦州、防州起义,12月发动了镇南关起义。两次起义先后失败。
1908年3月,孙中山派黄兴率领旅越南华侨中的同盟会员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由越南再次进入广西,尔后攻入广东钦州。在钦州、廉州、上思一带几十个村镇之间,转战40余日,义军队伍发展到600多人,战斗中先后击败清军一万人。
与此同时,在黄兴率领起义军转战于钦州、廉州、上思一带时,孙中山又派黄明堂等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革命军开赴云南边境,发动了河口起义。4月29日,起义军与清军中的反正部队会合,攻克河口。在河口,起义军张贴了《中华国民军都督黄告示》。此后,起义军又分兵出击,连克新街、南溪、坝洒,直迫蛮耗、蒙自。部队也由300余人发展到3000余人。孙中山即委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节制各军,并命他赶到河口督师。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西亚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会议设想以新军为主干,同时联络防营与会党,计划选择500名(后增加为800名)青年志士为敢死队,先在城内发难,然后打开城门迎接新军。待占领广州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趋湖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趋南京,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三军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会后,赵声到香港联络广州新军。黄兴、胡汉民等分赴南洋各地筹款。1911年1月,黄兴抵达香港,与赵声等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统揽起义准备工作,并派人至广州设立数十处秘密据点,以刺军情,转运和储藏军火。4月3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决定由黄兴任总司令,赵声为副司令,预定于13日发难,分十路袭取广州。但就在当日,发生同盟会会员温生才刺杀清政府署理将军孚琦事件。吴镜运送炸药至广州时又不幸被捕。清政府因而加强警戒,侦探四出,防范严密。同时,从日本购买的一批军械也未能及时运到。因此,革命党人改变起义计划。
1911年4月23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调整起义方案,将原先的十路进攻改为四路进攻。27日下午5点半,黄兴率敢死队130余人,臂缠白布为记,猛攻总督衙门,与大队清军展开激战。在战斗中,黄兴右手两个指头被流弹打断,但他仍继续指挥作战。由于敌众我寡,各路队伍虽与清军拼死力战,彻夜进攻,但都先后失败。余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英勇牺牲。最后只剩下黄兴一个人,他逃到广州河南女同志徐宗汉家,由她护送至香港就医。死里逃生的黄兴,在悲痛中写下了《蝶恋花·哭黄花岗诸烈士》一词: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他同时挥泪写下“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春云湿黄花”一联,吊唁死难的同伴。
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党人潘达微通过当地善堂,设法收敛死难者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白云山麓的红花岗,并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者的姓名,共有86人,但人们习惯上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就任陆军部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8日,黄兴赶到武汉。11月3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用木料搭台举行拜将仪式,黎元洪向黄兴授革命军战时总司令印、旗和剑。随后,黄兴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在与清军奋战20余日后,11月27日汉阳失陷,民军退至武昌。这次战事虽然失利,但为各省举事赢得了时间,在这场战役期间,全国有十多个省先后举起反清义旗,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汉阳失陷后,黄兴认为应转攻南京,但遭当地革命党人反对,于是辞职去了上海。12月,黄兴赶往南京指挥战事,并于12月2日一举攻下南京城。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相继光复后,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召集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在上海江苏省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大会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公电孙中山归国主持大政,推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并主持南北议和的谈判。黄兴一再推让,后改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黄兴仍一再推让。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南北议和时,黄兴赞成妥协让步,认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可举袁为总统。南北议和成功后,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北迁。3月31日,袁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主持整编南方各军。后因没有经费,军队哗变,6月14日,南京留守撤销,黄兴退居上海。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任理事。是年秋,孙中山、黄兴应袁世凯的邀请,先后到达北京。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黄兴以南方各省内部不统一,军队力薄,对讨袁缺乏信心,主张法律解决。7月初,孙中山在上海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兴师讨袁,黄兴表示赞同。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9月,南京被北洋军攻陷。不久讨袁运动失败,黄兴再次逃往日本。1914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计划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意见不合,不赞成重新组党并且拒绝加入。他于7月乘船离开日本赴美国考察,宣传反袁思想。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称帝。黄兴派人促进云南护国军起义讨伐袁世凯,并在美洲为蔡锷率领的云南讨袁护国军筹措军饷。1916年6月,因孙中山、蔡锷多次电催,他于是由美国赶往日本,为国内反袁斗争筹款购买军械。当月袁世凯忧愤而死。7月4日,黄兴从日本返回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系。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病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章太炎对黄兴的高度评价是:“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