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了解美国必须知道这四个概念
迄今为止,无论是抨击美国,还是赞赏美国,无论是关心社会转型的人,还是正在竭力“融入美国”的新移民,绝大多数人对美国的了解,都只停留在道听途说、媒体渲染和影视作品。
一、事实上,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宗教国家。从建国前100多年到今天,基督教,特别是清教精神,就一直主导着美国的社会价值观。
正如一个学者所说,现代美国的创富精神、知识结构乃至管理体系,全都源自美国特有的“清教伦理”:将财富和道德的追求联于上帝;重视实用和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平等而充满活力的人际关系;以教会为依托,协调各种资源的组织能力……
《逃离英格兰:温斯罗普传》《新英格兰遗产:美国自我的清教起源》等著作,直接将“美国梦”追溯到了17世纪初的清教移民,尤其是新英格兰的第一任总督温斯罗普。
是温斯罗普率领1000多名清教徒逃离英格兰,从荒野中建立了波士顿,并吸引数万清教徒移民北美。他们来到北美,不仅是追求财富自由,更是怀着“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圣徒情怀,要在这块“美地”上开始敬虔的新生活。
此外,温斯罗普根据《圣经》提出了“山巅之城”的构想,确立了“美国梦”的内涵,后来被肯尼迪、里根等人多次引用:“我们要在基督这块磐石上,建成一座山巅之城,传递上帝的亮光,救赎堕落的欧洲,照亮整个世界……”
换言之,基督教会早在美国建国前100多年,就奠定了北美十三州的圣约宪制、有限政府、私人持枪、平民教育等政治传统。并且,他们对美国经济、政治、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二、是共和的,而非民主的
很多人将美国视为“民主灯塔”,以为美国的立国精神、政治追求就是民主。但其实,这同样是一个误解。制定宪法的大多数代表,甚至对“民主”深恶痛绝。
宪法起草人麦迪逊说:“民主是由一副由动乱和争斗组成的眼镜,从来与生命权和财产权相左,通常在暴乱中丧命。”
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甚至说:“民主最不稳定、最波动、最短命。历史上的所有民主都会消耗、谋杀自己,并且很快倒退到独裁。”
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汲取了雅典、罗马、伦敦和耶路撒冷的政治智慧,最终建立起一个杂糅了多种政体的“共和制”——总统制是模仿罗马的执政官;参议院照搬了元老院,众议院模仿古希腊公民大会;最高法院则类似拥有否决权的护民官。最终构成了一个三权分立的政体。
托克维尔曾警告“民主容易变成多数人的暴政”。然而即便在今天的大众民主时代,美国的共和体制仍在抵制民主的危害,捍卫人权和法治。比如,为了避免成本高、动荡大的寡头式民主,总统一直由间接选举产生。
三、是国父们,而非国父
很多人将华盛顿视为“美国国父”。华盛顿,不仅“领导民众推翻旧政权,赶跑侵略者,并建立一个新国家”,而且战争结束后立即放弃军权,拒绝登基称王;担任两任总统之后,拒绝继续连任。这样伟大的人,的确配得上“国父”这一头衔。
然而,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国父,其实是个复数——“Founding Fathers”,就是制定1787年联邦宪法的各州代表,包括亚当斯、杰斐逊、富兰克林、汉密尔顿等100多位耀眼的政治家、实业家和思想家。
正如《脆弱的联合 : 汉密尔顿 、杰斐逊和麦迪逊》所描述的——美国工商业立国的发展路线,是汉密尔顿奠定的;美国宪法和建立中央政府的精神,是麦迪逊推动的;美国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精神,则是杰斐逊捍卫的;而具有清教精神的富兰克林,更是被视为“第一个美国人”。
尽管后来因治国理念爆发了党争,但国父们仍然坚持公开的竞争、艰难的妥协,使国家维持着“脆弱的联合”,实现了“既要公民自由,又要国家强大”的紧张平衡。
可以说,美国的诸位国父,是人类历史上一群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且道德高洁的伟大群像。
四、是“分裂”的,而非统一的
很多人常以东方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理解美国联邦与50个州的关系。
但其实,美国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一个“地方自治”的国家。美国国父们基于分权制衡的考虑,在宪法中设置了联邦与各州的“纵向分权”。联邦政府掌管着军队、外交、发行货币、联邦法院等全国政治。
而各“州”(state),一直都是独立的国家,拥有真实的自治权力,包括自己的州宪、刑法、财政等等。
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的自主事务,美国总统也无权号令州长。比如,奥巴马总统就曾因为插手亚利桑那州的移民政策,招致共和党女州长的公开斥责。而美国乡镇的地方法规、基础建设,都是由居民议会自主建立、私人联合。这种自下而上的地方自治,可以追溯到建国前。而1787年联邦宪法,是经过北美十三州逐个批准后才正式生效的。
各州只是基于宪法原则自愿加入“美国”,理论上都可以脱离联邦。比如,菲律宾和夏威夷都曾受美国“托管”,但是在二战后,菲律宾投票脱离美国,夏威夷自愿成为美国第50个州。换言之,先有个人和地方,才有美国;自治在前,联邦在后。
正如《处女地》一书所揭示的,美国19世纪的西部大开发,一直是私人主导的。而这又使北方获得更大的力量,打赢了内战,维护了联邦。
可见,不存在一个整体的、“铁板一块”的美国。真实的美国是自由人的联合。
有人说:“印象中,美国是世俗的、科学的、进步的、民主的。事实上,美国是宗教的、道德的、传统的、共和的。”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