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粮食的凭票供应真正控制住了老百姓
1955年国家的粮食供应紧张了。8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开始进入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票证时代”正式开始。
1955年粮票全国启用,中国人就没票寸步难行了。
当时上海发行的票证和购粮证,其中最小单位的粮票才半两(25克)。
那是一个让老百姓回忆起来苦涩的年代,商品皆需“凭票购买”,贫瘠的商品对应着繁多的票证。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成为捆在商品身上的枷锁,没票寸步难行,成为那个时代留下的最鲜明烙印。
直到1993年,中国才取消粮票制度。
当时上海最小面值的粮票,它只是为方便市民买一根油条时使用。
一个老人说,“那个年代没有票,一个人寸步难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粮食工作会议都由周恩来亲自主持。那时人人必须勒紧裤腰带。
粮票在上海的诞生始于1955年。此后,上海发行了粮票、饲料票、油票、副食品票、日用品票等200多种票证。其中,粮票票面面额从两钱半到1.4万斤等共计46个票面。
除了粮票外,当时的粮食局还负责发放糖票、蛋糕票、家禽票、肉票、鱼票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多数市民每人每月限购2两油,后来逐渐涨到每月半斤到一市斤。
当时每户人家都有一个购粮本,上面写着家里有多少人,定量多少。然后按计划发放粮票。然后居民再拿着粮票购买粮食。
粮店的人对照粮本上的定量卖给居民粮食,如果超过定量,就是有粮票也不能卖。
那时上海人很害怕有外地亲戚来。一般的职工定额是29斤大米,自己有时都不够吃,假如再多一个人,不到月末就会断炊。
当时的定点定量供应其实是让人们“吃不饱,但饿不死,那个时期,国家要保证所有人都能维持基本生命。这项工作在当时很不容易。
提起使用粮票的年代,一个长期给上海市民供应粮食的老处长觉得心酸,你知道吗,上海市民吃了数十年的陈粮。据介绍,在1993年粮食放开之前,上海市粮食局供应市场的标准有四个字“推陈储新”。
每年把新米储存起来,将快要放置3年的陈粮推到市场上供应。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多储备些口粮,因为粮食存储三年就不能再食用了。那时,上海居民吃粮都是由定点的粮店供应,供应什么米就只能吃什么米。上海人喜欢吃粳米,这种大米蒸出来软,而在计划经济时期,无法保证粳米的供应,每人每月只能供应3斤,其他则是长条状的线米。
有一次,一位新任的上海市副市长专门到粮食局商量,能否多供应些粳米,但是协调多次,也无法满足,根本就没有办法弄到。政府考虑着将粳米储备着,能保证春节的时候给每人提供6斤粳米过年。
对于提前购粮的居民,粮店的职工就会上门调查。“粮店的人指着鼻子问,你为何多买粮食,有没有把粮食倒卖给别人?”在当时,倒卖粮食是违法的。袁恩昭回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国家部门的负责人见自己单位的粮票有节余,就把多余的粮票拿到市场上想换点猪肉改善职工的伙食。结果被抓,受了处分。
定点粮店控制居民流动,粮票管理严过户籍。
一个粮店限制了所有在它那里买粮的居民。谁家有几口人,吃多少大米,定点粮店一清二楚。离开了这个粮店,居民到外面则无法吃饭。
粮店比派出所的户籍管理还厉害。现在的人们体会不到,定点粮店可以控制居民流动,它可以把人管到一粒米也没有。那年代,上海市控制人口办公室主要由粮食局和公安局组成,上海市每年进人都有计划,如果没有向粮食局事先通知,就是户口转到上海,也是没有商品粮证的。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