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上海的嫖客都知道“百度地图”已经成招嫖新平台 [2023/06]
- 卖淫同样是合法的香港和澳门内容却大相庭径 [2020/08]
- 女生与非洲留学生交媾的后果让国人傻眼了 [2019/07]
- 具有中国特色的卖淫经营方式 [2016/01]
- 这些照片是人性的鲜明的对比 [2022/04]
- 广东的黑人兄弟大庭广众赤身裸体引起公议 [2019/04]
- 上海最贵的十处豪宅,每套房子过亿 [2017/07]
- 从朱镕基儿子年薪一亿多看国内贪官衙内现象 [2015/03]
- 王先生胸闷,回国差点被罚美元500多元 [2018/09]
- 突然全国有房的人都炸开了锅 [2019/08]
-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2017/06]
- 中国院士的腐败渐趋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5/07]
- 这油画披露文革对青年女性的摧残 [2019/05]
- 你的中国身份证将被收掉,中国许多事情与你不搭界了 [2019/05]
- 中央应该叫央视怎样检讨 [2015/09]
- 当局对一批文革批斗照片除禁,用意何在 [2017/06]
- 蒋、宋、孔、陈的私人财产比不过人民大救星毛泽东 [2014/12]
- 谢谢你美国,因为你阻止了孔子学院 [2018/07]
- 美国的慷慨,老革命张老在纽约过幸福年 [2017/02]
- 文革时候干部的贪腐面貌 [2015/07]
- 我在美国遇到的真正的好人 [2016/09]
- 中央有意让上海将取代香港,上海人有福了 [2020/06]
- “我最崇拜毛泽东” [2015/01]
- 从乌克兰高调纪念数百万人饿死的“大饥荒”想到的 [2014/12]
- “武力攻台”说打就能打吗 [2021/11]
- 张先生说,难道要他第二次做犹太人吗 [2020/05]
- 要特别警惕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的战争叫嚣 [2016/12]
不要忘记让7000人走向自由的‘常風行動’
这些视频里的记录,让你想到了什么。
在常風行動進行之前,美國各駐外使館就已經存在有撤退計之類的標準作業程序,該年3月上旬,即開始調動各類民用、軍用的定翼飛機從西貢的新山一國際機場把民間人士送出越南、前往鄰近的亞洲國家。到4月中旬時,有鑑於越南事態的惡化,在西貢的應急計劃及籌備工作均開始實施,以替可能的直升機疏散行動鋪路。當越南共和政權的倒台隨著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在1975年春季攻勢之下的節節敗退而日漸成為定局後,美國海軍第76特遣艦隊(英语:Task Force 76)(TF76)所屬的船艦開始向頭頓附近的南海水域集結,以協助直升機任務的進行、也準備在必要時提供出動海軍、空軍飛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但已經勢如破竹、到達西貢首都圈內的北越人民軍,不願因為直接插手常風行動而導致美軍反擊,並沒有在29日及30日兩天內採取任何讓美方需要動用空中支援的行動。
直接促使常風行動實施的原因,是因為4月28日傍晚一次對新山一空軍基地發動的空襲及之後持續至隔天29日的地面砲火攻擊。飛機撤離行動完全終止,並在該日上午正式敲定了常風行動的展開,美國直升機從下午14:00開始大量出現在西貢的天空,而主要的起降區則是新山一機場旁邊的國防武官辦事處(英语:Defense Attaché Office, Saigon (1973–1975))館區(DAO Compound),該處的疏散行動到晚上宣告完成。原先被當成次要疏散點、主要供大使館相關雇員撤離的美國駐南越大使館館舍,卻因為最接近市中心,而從早晨開始就被待撤人員和爆量的越南市民包圍,直到夜間更成為常風行動在西貢唯一的主要直升機降落點。
美國的撤離行動在末架直升機於4月30日早晨7時53分從使館頂樓起飛後結束,但尚有400名其他國家的駐越人員還沒運出。而除了搭乘美國直升機逃出的人員之外,仍有大量隸屬於南越空軍的直升機(甚至一些定翼機)在南越宣布投降的前後幾個小時內,飛往美國海軍艦隊上空要求降落,迅速被塞滿的甲板必須將部分直升機推下海才能容納更多的直升機進入。
常風行動本身透過直升機疏散了美國公民1,373人,南越民眾與其他國人員5,595人[1],而此前已有50,493人(含越籍孤兒2,678人)搭乘飛機從新山一機場飛離越南。
僑民撤離對大部分美國駐外機構而言都是必备的標準措施,而從西貢撤離的計畫也已制定多年[3]。最初選定的行動代號是「爪鉗」(Talon Vise),後來才改為「常風」。
到1975年時,爪鉗/常風行動預計要撤離的美國公民、非越南籍外國公民共計約8,000人,但待撤南越籍民眾的數據從未能夠估算出來[5]。當時大使館名冊上列出的「處境危急」類越南人達到17,000名,若按照每戶家庭眷屬7人的平均值來推斷,再將得到的119,000人與其他類別的越南人相加,那最大的數值就足足有20萬人之譜。至於疏散方式,則列出了如下四個選項:
方案1:藉由商務班機從新山一機場運出人員,必要時追加南越其他機場投入疏散。
方案2:藉由軍用飛機從新山一機場運出人員,必要時追加南越其他機場投入疏散。
方案3:透過海運船隻從西貢港運出人員。
方案4:透過直升機將人員疏散到南中國海內的美國海軍艦艇上。
最後的方案4,原先預計會緊接在4月12日金邊的鷹遷行動後跟著執行。
西貢的前置作業
4月1日,由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組成的疏散管制中心在美國駐越武官處之下創立。原先採12小時輪班制,但運作一天後就改成24小時[9]。「最後防線計畫」(Plan Alamo)同樣在4月1日實施,以將武官處館區和附樓變成一座受到防衛的難民等候區,並可以讓1,500名待撤人員在此安置5天[10]。當這塊區域在4月16日完工時,已經儲備了飲用水、C-口糧、燃料、油和潤滑劑等物資,備用發電設備、管線設施也裝設完成,區域邊緣也圍起了防護用的電線。
4月7日,美航公司(英语:Air America (airline))(中情局資助)的一名機師倪奇·菲利皮(Nikki A. Fillipi)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羅伯特·崔格中尉(Lt Robert Twigger)派到武官處協助行動,而美國海軍聯絡官則勘查了西貢市內的37棟建築物,並將其中13座選為適合當成直升機降落區的地點。太平洋建築與工程(Pacific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的工人也前往此13個預定地點移除障礙物,並在降落區的地面漆上與休伊直升機起落橇同寬的英文字母「H」。當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在4月11日於一次公開講話中承諾會疏散各類越南公民後,負責提供直升機和地面警衛人員的第9陸戰兩棲旅(9th MAB)於12日派員前往使館與美國駐南越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Vietnam)葛拉漢·馬丁(英语:Graham Martin)商討相關計畫,但馬丁大使對對於美國離開南越的行動相當不快。第9旅的准將旅長理查德·凱利(Brig Gen Richard E. Carey)在13日也飛到西貢會見馬丁大使,他事後表示會談氣氛相當緊繃[12]。此外當天還派了使館警衛隊的13名陸戰隊員到新山一武官館區,以接替峴港和芽莊美國領事館(均已關閉)南撤的8名陸戰隊衛兵。
到4月下旬時,美航公司的直升機每天都會出動數架直升機往返新山一武官處和76艦隊,以使第9兩棲旅可以在新山一完成常風行動所需的工作,又不使駐留當地的人員超過50人,即巴黎和平協約對1973年後美軍駐越人員的規定上限人數[14]。同樣在4月下旬,海軍陸戰隊使館衛兵關了紅十字街(Hồng Thập Tự,今阮氏明開街)204號的陸戰隊員宿舍,全部改住到大使館院區內的休閒區裡。
在常風行動中,除了指定武官處(美越難民疏散點)和美國大使館(使館雇員疏散點)為兩座主要疏散區域外[16],在西貢都會圈內尚有28棟建築被指定為接駁點,又預計在行動開始後派遣巴士到達這些點就位。為了配合這種疏散模式,還訓練一些美國民眾駕駛這些巴士、並練習開到指定建築待命。總共規劃了四條串聯各接駁點、從西貢市區到新山一機場的路線指定給這些巴士行走,每條路線都冠以西方地名來稱呼,例如聖塔菲、奧勒岡州、德州等。
29日凌晨3時30分,北越砲彈擊中了武官處的1號崗哨,炸死值班的陸戰隊衛兵麥馬漢與賈基,兩人成為越戰中最後一批於越南境內殉職的美軍人員[27]。3時58分,幾架由美國空軍第776遠征空運中隊(英语:776th Expeditionary Airlift Squadron)人員駕駛的C-130E運輸機滑行在新山一的跑道上,準備接走難民時,被北越122毫米砲彈擊中。機組人員很快逃離著火的飛機,再搭乘另一架已降落的運輸機離開機場[28]。這架C-130也成為美國空軍在越戰期間最後一架從新山一起飛的固定翼飛機。凌晨4時30分至早上8時間,北越朝新山一機場發射的砲彈中,估計有40發左右落在武官處館區內。
由於上述的攻擊事件,史密斯少將告訴馬丁大使應該終止飛機撤離行動,而展開「常風」,改用直升機撤走剩下人員。原本不願接受、還執意前往新山一機場察看形勢的馬丁大使,終於在上午10時之後同意,並於10:48聯絡華府,準備展開方案4中的直升機行動[31]。於是在西貢時間10時51分,從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傳來了「常風行動」的執行令,但由於指揮鏈的忙亂和延宕,使凱利准將到一個多小時後、即西貢時間中午12時15分才接獲執行令。
直升機撤離開始:4月裡的白色聖誕
作為疏散行動前準備的一環,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發行了一套15頁的說明手冊《SAFE》,名稱取自於「Standard Instruction and Advice to Civilians in an Emergency」(對民眾危難時之標準指示與建議)的縮寫,冊內包含了標出各集合點位置的西貢地圖,附註說明「有直升機接送的集合區」,並有一折疊插頁寫道:「請記住以下疏散信號,切勿洩露給其他人員。當撤離命令下達後,美軍廣播電台將放送一段訊息,內容如下:西貢的氣溫是華氏105度(攝氏40.5度)[註1]且仍在上升中。緊接著會播出歌曲『白色聖誕(英语:White Christmas (song))』」。這時發生了一個插曲:派駐西貢的日本記者們擔心自己屆時會不認得「白色聖誕」的旋律,開始到處請美國人唱給他們聽。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西貢站首席分析師的法蘭克·斯奈普(英语:Frank Snepp)之後回憶起疏散當日,直升機在電台反覆播放的「白色聖誕」歌聲中降落到大使館上的光景,形容那是「荒誕詭異的一刻」。
隨著《白色聖誕》開始在收音機裡響起,客運巴士在天氣極端悶熱的西貢城裡穿梭著,前往各個集合點把候車人群送去新山一。由於這套系統運作順利而有效率,因此這些巴士完成原先訂定的一趟接駁後,還能再額外加跑兩趟。然而下午17時約45分,在新山一機場入口碰到了最大的阻礙——戍衛大門的南越陸軍拒絕讓最後一隊巴士進入直升機降落的武官處館區。與此同時,兩支南越軍的部隊又起了內訌而互相射擊,將車隊後段捲入了交火之中,打壞了兩輛車。最後南越軍駐在機場入口的部隊指揮官才讓這最後一批巴士進入,而這可能是由於凱利准將表達了要動用裝有砲塔的AH-1J海眼鏡蛇直升機飛臨上空的威脅奏效了,才改變這位軍官的主意。
企業號及珊瑚海號航母的海軍飛行大隊,同樣也準備在需要時,出動A-6攻擊機或A-7攻擊機進行空中支援、反制地對空武器等任務,亦從企業號上的海軍第1戰機中隊和第2戰機中隊(英语:VFA-2)提供F-14雄貓式戰鬥機協助直升機航線的掩護,這是F-14第一次正式參與戰鬥任務。[39]。美國空軍則從泰國的那空拍儂(英语:Nakhon Phanom Royal Thai Navy Base)、呵叻(英语:Korat Royal Thai Air Force Base)及烏打拋等軍用機場派機,於西貢進行疏散期間在空中待命,一個C-130空降指揮部則管制所有的美軍空中行動。夜間時,則由美空軍第16特戰中隊的AC-130空中砲艇取代F-4戰機、F-111戰鬥轟炸機和A-7攻擊機在白天進行的空中掩護任務,並由美國戰略航空司令部(英语:Strategic Air Command)的波音KC-135空中加油機提供空中加油[40]。
在常風行動期間,北越人民軍部隊並未對行動本身進行干涉。雖然一些提供空中掩護的飛機,表示在靠近首都圈北方的邊和空軍基地(英语:Bien Hoa Air Base)(已於4月25日落入北越控制之下)時,曾被地對空雷達追蹤,但是并无导弹從基地內發射[41]。實際上,負責指揮北越攻城部隊的指揮官文進勇大將,已接獲河內方面的指令,勿將美機當成攻擊目標[42]。在地面,則以撤離的機會作為條件交換,請西貢警員在常風行動期間保護美國巴士、管制街上人群[43]。偶有心生怨懟的南越部隊以小型武器對美國直升機開火的事件,但沒有造成嚴重損失。而北越軍AAA防空砲火射擊的事件也有發生過,但疏散期間,美國海空兩軍的飛機沒有攻擊北越據點[44]。
但與潛在的武力威脅相比,當天天氣對行動造成的實質影響更大。「常風」展開時,首波直升機的駕駛員回報天候狀況,距地面2,000英尺(610米)高處有散雲(比航線高度還低)、能見度約15英里(24公里),但西貢市區上空有霾霧時可使之降至僅剩1英里(1.6公里),而且航線以上2英里(3,200米)處還有濃重的雲霧遮蔽陽光。此外,之後的天候狀況還變得對飛行更為不利。
美國航空公司直到傍晚之前都不斷地出動直升機到西貢各地的屋頂降落區上疏散人員,之後就由於夜色昏暗的關係而使航行變得困難,但他們還是派機到一些特定地點去檢查有沒有美國人員被遺落在後。然後這批直升機,大部分的所剩油量都已很少,而飛往第76特遣艦隊所在的海上,降落到漢考克號或中途島號航母甲板後準備收工。所有的美航直升機在晚間21時之後都全部停飛了,除了剩下的20架直升機還正常外,共有三架直升機已損壞、或是直接拋棄在海中。美航公司在29日當天的常風行動中,共在新山一武官處、大使館和76特遣艦隊間協助運送了1,000左右的逃難人員。
15時06分後,首批隸屬於海軍陸戰隊462直升機中隊(英语:HMH-462)的12架CH-53海種馬直升機、海軍陸戰隊4團2營(英语:2nd Battalion 4th Marines)的A、B兩指揮隊(command groups "Alpha" and "Bravo")、F連和增援的H連到達DAO館區。雖然降落時一度有南越士兵發射M79榴彈發射器和步槍子彈洩憤,但沒對直升機造成顯著損傷[58]。第二批是12架屬於463直升機中隊(英语:HMH-463)的CH-53,於15時15分飛抵,還帶了增援部隊到場[59]。武官處的主樓和附樓由A指揮隊、B指揮隊、步槍連、81mm迫擊砲排、海軍陸戰隊E連、F連、G連、H連分區防衛[60]。15時40分,常風行動中首批運出的難民,由462中隊的CH-53直升機載離新山一[61]。在17時30分、以及晚間19時至21時之間,凱利准將從新山一調了130多名陸戰隊衛兵去西貢市區協助美國大使館的行動[16][62]。
19:30,凱利准將指示所有在附樓的隊員撤入本部大樓,此後美軍防線便縮小至DAO本部和36號著陸區。20:30,在新山一的末批難民已全部登機[63]。22時50分,降落管制部隊完成疏散後,凱利將軍命令DAO館區內的地面部隊跟著撤出[63]。4月30日半夜0時30分,4團2營最後留守的陸戰隊員乘兩架CH-53直升機從武官處的停車場起飛離開越南。
4月29日上午10時至12時,基恩少校才開始指揮部下在使館院子裡鋸樹木,使得大使館除了可停UH-1直升機和CH-46海騎士直升機的頂樓外,還讓較大型也較重的CH-53海種馬直升機可以利用第二塊開闢出來的停車場降落區[66]。而外面的街上則是從早晨就開始聚集、估計已達1萬名的人潮,同時已進入院區內的則有2,500人。這對於原先用巴士疏運人潮到新山一機場的計劃、或是對於具備疏散資格而尚未進入使館的人員(例如與美國機構或南越軍政單位相關的南越人士)而言,都構成了相當的阻礙。而使館周圍裝有鐵絲網的圍牆上也已經爬滿恐慌的市民,現場氛圍在大熱天中更顯失序。
下午17:00,第一架CH-46海騎士直升機飛到美國大使館。晚間19時後,大使館已經隨著新山一武官處的撤離行動結束,而成為美軍直升機往西貢唯一的起降點。由於從艦隊方面聽說天黑會導致直升機出動密度的減少,基恩少校下令將留在大使館內的汽車停到降落區旁邊,開車燈照亮地面以保證撤離行動可以繼續[67]。21時30分,基恩請馬丁大使聯繫白宮,要求將撤離任務延長至原先規定的23時之後[67],而凱利准將也在藍嶺號指揮艦上請求惠特邁爾上將(Admiral Whitmire) 使直升機可以在飛行員疲勞、能見度因夜色、火災煙霧和壞天氣而降低的情況下,繼續出動直升機。
當空中撤退在進行的同時,許多南越市民也透過戎克船、舢舨及各類小型航海船隻抵達美軍76特遣艦隊所在的水域,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的拖船也拉著許多從西貢港開出、上頭載滿難民的駁船前去與76艦隊會合。一批由26艘南越海軍艦艇及其他船隻組成的船隊在頭頓西南方的龍山島(英语:Long Sơn Island)附近海域集結後,載上了海軍官兵、眷屬及一般平民等3萬人,並朝外海駛去。4月30日下午,76特遣艦隊開離沿岸水域,途中順道接走了更多難民。5月2日,該特遣艦隊載著常風行動中撤離的難民、4萬4千名自力經由海路逃出的難民,與南越海軍的船艦一起前往菲律賓和關島[79]。
結果
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估計,常風行動期間的直升機出動架次為682班、累積飛行時數1,054小時,而之前的飛機疏散階段,則有50,493名各國人士搭乘美國飛機離開越南[80]。新山一美軍武官處的疏散行動持續了9個小時,海軍陸戰隊和空軍共出動了50架直升機到那裡參與撤離,共計395名美國人、4,475名他國公民(主要為南越民眾)從新山一武官處搭直升機離開[63]。978名美國公民、1,120名他國公民從美大使館搭直升機離開[81],因此常風行動運出的各國人員總數,是美國人1,373名、南越及第三國人士5,595名,而美航公司和南越空軍也載了許多南越平民趕上76特遣艦隊的船隻。許多透過常風行動逃出的越南人士都因為1975年5月通過的《印度支那移民和難民援助法》而獲准移民美國。但在常風行動結束後的4月30日早晨,美國大使館內仍有400人尚未撤離,包括了100名在越韓國人,當中官位最高的是韓國駐西貢大使館的經濟公使、陸軍准將李大鎔,當大部分的韓國公民在1976年返國後,他與另2名外交官仍被越南當局扣留到1980年4月才被釋放[83][84]。
儘管常風行動本身的執行情況算是成功,但在象徵意義上,卻常用來代表美國對越南的介入已經成為一次徹底的徒勞無功。總統福特儘管將越戰形容為「美國歷史上一個傷感及悲慘的時期」,但對於常風行動,仍表示「你無法不以那些投入疏散行動的駕駛員、還有其他每位參與人士為榮」[85]。
人員損失
以常風行動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而言,過程中的死傷人數相對顯得較少。唯一的案例,便是於直升機撤離展開前幾個小時即已喪命的查爾斯·麥馬漢與達爾文·賈基兩名陸戰隊衛兵,除此之外沒有因行動本身而在南越地面或上空死傷的美國人。儘管有架海軍陸戰隊的AH-1J海眼鏡蛇直升機因為在尋找海軍沖繩號時用盡燃料,而使機上人員跳機,但馬上被柯爾克號上派出的小艇救起而沒造成傷亡。
然而,常風行動期間卻有兩名美軍失蹤在海上。一架隸屬於陸戰隊164直升機中隊、由上尉尼斯圖(William C. Nystul)[86]和中尉席亞(Michael J. Shea)駕駛的CH-46F海騎士直升機在完成夜間搜救任務後,準備飛回漢考克號時墜入海中,機上乘載的兩名士兵最後存活下來,但沒尋獲駕駛的遺體,而墜機原因至今未明。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