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最出名的五首诗!看看他的诗才有多高? [2017/08]
- 最全纽约-曼哈顿血拼地图 [2015/02]
- 坐经济舱飞长途怎么能舒适?十个方法改善"窘境" [2015/02]
- 偷拍我只服BBC!!! [2017/01]
- 高空看世界:卫星图像展示神奇景观 [2015/02]
- 普通人如何能够到达南极 并带一只企鹅回来 [2015/01]
- 千万不能让吃货写诗 [2015/01]
- 美联航将华裔乘客暴打拖下飞机 为给自己员工让座? [2017/04]
- 美国全职妈妈一年的劳动值7万美元! [2015/04]
- 这就是你以为的北京美食?! [2015/06]
- 15张照片告诉你坐飞机应该靠窗 [2015/01]
- 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骄傲! [2017/05]
- 在美国自驾 这些美食不可错过 [2016/07]
- 中国最眩目的十大奇美江湾 [2015/05]
- 正月十五啦! 汤圆和元宵还分得清吗? [2017/02]
- 什么叫一桌上亿的宴席,各位来看看! [2016/08]
- 盘点国内十二种粽子 可有你最爱? [2015/06]
- 中国这么大 总有让你惊艳一生的美景 [2015/07]
- 功夫茶之茶具 [2015/05]
- 你可知道现在老美男士流行的身材是Dad Bod [2015/05]
- 茶界大谎言:让你倒了一次又一次的头道茶 [2015/06]
- 推荐20个可能改变你一生的旅行方式 [2015/05]
-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十个小故事一生受用 ZT [2017/03]
- 唐宋追星也疯狂 [2015/06]
- 世人皆谓 最是知己便是茶 [2015/07]
- 陶渊明最另类的喝酒趣闻 ZT [2015/08]
- 中国最知名的十大面条你都吃过吗? [2015/12]
- 茶闲话三则 [2015/0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七言律诗是唐人崔颢的登临凭吊之作。全诗笔随意转,情感真挚而气势奔放;诗中物象与诗人感怀融为一体,起伏曲折,使诗的意蕴丰满而自然,确实不失为一首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好诗。但细究此诗,它没有遵守七言格律,很不讲平仄对偶;据说当年,诗仙李白和朋友到黄鹤楼登高远望,朋友看到崔颢的诗后,觉得平仄对仗很乱,很不以为然,就对李白说“谪仙人,请你为黄鹤楼题一首诗吧!”李白细看崔颢的诗后,很是惊讶,既没说这崔颢写的什么破诗,连平仄对仗都不懂,还在这瞎题什么律诗,更没有自命清高的说要写一首平仄对仗工整的大作,他只是摇摇头,感慨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充分肯定了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由此可见我们的诗仙,不仅博学多才,善别真伪,而且诗风境界、修养不同凡人,虚怀若谷,没有大诗仙的架子,不愧为一代宗师。后来,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若干年后,李白到金陵登凤凰台时,用崔颢诗的韵也写了一首千古佳作——《登金陵凤凰台》,这两大绝笔遥相呼应,就意境空灵和对仗严整各有千秋,堪称两朵并蒂奇花。
至于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在哪些地方不符合平仄对仗的规律呢?大家知道无论是诗律还是联律都是要讲平仄对仗的。就律诗来讲,其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两两相对的,即出句和对句的结构方式基本相同,相应的词语要求平仄相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体如此),词性相同,词意相类。如此诗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平仄排列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二四六”三字的平仄是“平仄平”,对句的是“仄平仄”,正好相对。从词性和词语结构看,也都符合对仗的要求。但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除了“黄鹤”和“白云”外,均不相对。这两句的平仄排列是“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二、四、六”分别是“仄仄仄”和“平仄平”,这里只有出句的第四字改作平声才能合律。另外,出句以“三仄”收尾,对句以“三平”结束,犯了诗律的大忌。从结构方式看,出句的“一去”和对句的“千载”,一是数词和动词想联结,一是数词和量词相合;“不复返”和“空悠悠”,一个是以动词为中心,另一个是以形容词为中心,很不相类。所以这联不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尽管如此,但是谁又能敢说它不是一首好诗,一曲千古绝唱!诗词大家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说它好,好就好在连用了三个“黄鹤”,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它让读者随着“黄鹤”,由古及今,由近及远,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翱翔,意境深远,又有形象可见、脉络可寻,读起来一气流转,圆润自然。表达出了深沉悠远的情思,这可能也是炼格不如多炼意的道理吧!
由此可见,平仄不是唯一,更不是主流,如果一味强调格律,整天平仄挂在嘴上,机械为文,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贻笑大方,误导众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和意境,很难有大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牺牲品;就吟诗作对而言,还是《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说的好:“若果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