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中国歌曲’

作者:脑夫  于 2015-12-26 00: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关键词:中国, 歌曲

 

每逢佳节倍思‘中国歌曲’

 

很多看过中国节日焰火和爆竹的西方人都以为,东方人的节日一定比西方的更加绚丽多彩。就焰火这一部分来说,的确是这样,但就其他的部分来说,相反的情况恐怕才是真的。这其他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即东西方在节日音乐和歌曲方面的区别。

 

虽然西方人在节日里,很少有机会看到像东方焰火那样令人炫目的视觉盛宴(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国庆焰火现在已经点燃了很多美加地区的夜空),但在听觉上却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补偿。这表现在,几乎在所有的西方节日里,到处都可以听到为特定节日量身定做的节日歌曲,比如,生日有生日歌,结婚有婚礼进行曲,圣诞节有铺天盖地的圣诞颂歌。就连在葬礼上,也有 Amazing grace ,这首连死者都会感动得流泪的歌曲。

 

不要小看这些制式的节日歌曲,它们把节日从简单的味蕾享受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使节日终于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并使节日中的男女老少,在离开餐桌以后,还可以再吃一次精神大餐(这有点像现在的中国人吃过年夜饭以后去看春晚一样)。而且,这些节日歌曲,代代相传,经久不息,经受住了长时间审美疲劳的考验。

 

反之,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就缺少了这个环节。虽然在节日里,我们也举行各种各样、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像文章前面提到的焰火表演。但美中不足的是,我们的节日里都普遍缺歌少曲,即缺乏一首或几首属于节日本身的、经得起时代反复传唱的主题歌曲。这使得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相比,多少有点安静。节日的主要吸引力也因此一直都停留在“民以食为天”的层面。

 

我们为什么几千年来都过着这种没有主题歌陪伴的、相对沉默的节日呢?是我们中国人天生就害羞或者对音乐舞蹈不那么敏感和渴求吗?还是我们的音乐家们低估了节日歌曲的重要性?就我个人的感觉是,横在我们中国人和美妙音乐之间的最大障碍,可能还是我们长期不争气的经济。是的,我们过去的(至少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生活中,缺乏的东西太多了,平日里的粗茶淡饭使节日变成了恶补大鱼大肉的唯一机会,谁也不想放过这个机会而去关心什么酒肉以外的东西,而且,就是偶尔满足了温饱以后,也不会马上就思与人性原始欲望不相干的东西。是呀,谁又能饥肠辘辘地宣布自己热爱音乐呢?

 

好消息是,人们对食物的喜爱超过歌曲的时代应该不会很长了,因为挡在中国人和音乐之间的最大障碍,现在正在慢慢消失。中国今天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使我们有理由乐观,这些经济基础的变化最终会给上层建筑(包括音乐)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经济发展可以带来文化进步’的历史规律能在中国重演的话,那么,不再依恋食物的人们可能会开始意识到,吃喝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节日的全部,音乐和歌声也应该是节日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希望有一天,在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里,都有几首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歌,这些歌曲朗朗上口,百听不厌。每逢佳节,都有一组组穿着节日盛装的人,站在大街小巷和车站码头上,用家喻户晓的歌声为路人传输节日的温馨。这会不会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上,新的一景呢?

 

的确,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像西方那样充满人性和神话色彩的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等。我们只是还没有来得及为她们一一谱上相应的歌曲。虽然我们可以继续羡慕和欣赏,哪些来自西方和没有国界的节日歌曲,但我打赌,如果我们一旦有了自己的节日歌曲,我们一定会感到更加亲切,所以,希望哪些真正具有才华和立志填补空白的音乐家们,现在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一首脍炙人口、世代传唱的节日歌曲才是他们名留青史的最好机会。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7: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