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巴子,他們值得所有人敬重(之二) / 寶島遊記(十五之二) [2015/03]
- 揭秘:卸妆以后,一个真实的上海美容界名人“莲太太”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五) [2015/07]
- 枇杷树一年能结几次果 ? 我的花圃(八) [2015/05]
- 漂泊异乡几十年,人生的归宿在哪里 [2015/11]
- 卷土重来地沟油 追踪地沟油(之一) [2015/11]
- 名人莲太出门忘带钱,落难了还碰见一个卑劣男(少儿不宜)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二) [2015/07]
- 纪实:在中国旅游,我是怎样被导游忽悠的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三) [2015/07]
- 走进中国(序) [2015/07]
- 尴尬的一幕:在高墩上不但接受安检,还检验是否男子汉 [2015/10]
- 旅游归来,我掉进了成都的的黑夜中,狼狈不堪 [2015/08]
- 走进中国(一)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四) [2015/07]
- 纪实:在中国旅游,我是怎样被导游导购的 [2015/09]
- 诚实人的买和卖 我的花圃(十) [2015/05]
- 颇具中国特色的欺诈:有人要硬塞一个病老头给我 [2015/09]
- 须知:在中国旅游,入了散团你就沦落为二等游客 [2015/08]
- 在中国旅游,吃一亏长一智,该说不字就说不 [2015/09]
- 奶妈素芬,您在哪里 我的花圃(七) [2015/05]
- 岂有此理,这位导游怎么敢撒这样无中生有的谎 [2015/09]
- 傍着美丽凡人都心动 我的花圃(三) [2015/04]
導遊走後,旅遊團解散了。團員們有的去購物,有的去探親,剩下林老夫婦、汪先生、牛小姐和我五個鐵桿旅遊者。我們決定就近先去總統府,然後西門町,最後到士林官邸。沒有詳盡的台北市地圖可供參考。大家都是第一次來台灣,人地生疏,連台幣用起來都有點頭暈。但是,人多膽大,路在口中,我們躊躇滿志開始了接下來的旅遊。
從中正紀念堂出來,城市林立的樓房立刻吞噬了我們的方向感。第一步往哪個方向跨都很猶豫。問路是必須的。問了一個路人,回答“不知道”,說是旅遊的;再問一個,還是旅遊的。這口中的路說起來藐藐,走起來還真有點懸乎。
這時,一位老太太推著童車悠閒地在街道內側走過。林老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老太太中等個子,體型偏瘦。年約七十,灰白头發。瘦長臉龐上油光的古銅色彩嵌滿了皺紋的溝溝坎坎。她笑咪咪地聽林老講完,然後輕聲細語地回答。一邊還用手比劃著,言語中充滿誠意。但她一口濃重的台語,却使大家抓瞎。林老把眼鏡推了幾次,側過身,湊近老太太,努力想聽明白她所講的。但從他表情看,顯然沒有成功。下午三點鐘左右的正中紀念堂週圍,盡管路人熙來攘往,但大多是旅遊者。
帶著謙意,我們轉身欲走。這時老太太一把拽住林老的衣角,另一只手拿着手機在林老面前晃了幾晃。意思是說,她可以打電話問路。問路的讓被問路的再去問路,尤其是這熱心腸的邦助來自於一位年邁老人。這真是情何以堪。老太太很健朗,動作也很敏捷。她很快接通電話,講了幾句,然後把手機放到擴音的位置。林老接過手機,手機裡傳來了一声有很重台灣腔的男中音。問好後,男中音告訴林老,只要沿着我們現在走的這條信義路,再往前走約三個紅綠燈,繞過一個街心圓盤,直走就可以看到總統府了。路在男中音的話中變得清晰可見。林老把手機還給老太太,嘴裡感謝之聲不絕。
正要告別轉身,但又一次被老太太擋住了。老太太的話還是那樣慢條斯理,但這一次她的目光和她的手勢有點不一樣。她好象要求我們做什麼事。我們面面相覷。慣常的逆向思維牽來了一連串的問號。老太太這是在討要問路錢?電話錢?買路錢?該給多少錢?我們相繼跌進錢眼裡拔不出來。就在我們目瞪口呆的當兒,老太太的手機又被輕輕地塞進了林老手中。還是那個男中音。他說,他媽媽想領我們去總統府,只是別嫌她推著童車走得慢。老太太等著我們回答。目光裡充滿期待,微笑中全是誠意。我們驟然明白老太太的意思。我們從“錢”字裡掙扎出來,即刻便跌進了愧疚的旋渦。我曾感嘆過老人跌倒在路邊,沒人伸出援手;曾唏噓過老人被不孝的兒女趕出家門,露宿街頭;曾震驚過老人被用來做“碰磁”(注)的道具,血濺大街。老人在世人眼裡慣常是用可憐可悲來形容的。可是,現在站在我們面前的這位慈祥的老人絕對是個例外。她是那麼開朗,那麼曠達,那么想給她週圍的世界一己之力。我用春風來形容她,因為她把人間的溫情吹進了我的心田。我用陽光來形容她,因為她仍恪守在與人為善的道德高地把善意亲情慷慨地曬向這冷酷的世界。我們婉拒了老太太的請求。我們把無限的感慨,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全部深深地深深地埋在我們九十度的鞠躬中。互致保重和再見後,我們奔總統府而去。
總統府如約在凱特格蘭大道的盡頭等着我們。遠看,高塔鼎立,主樓穩固,簡潔威嚴。這座朱紅底色,浅白鑲邊的後文藝复興式的建築,從它一九一九年建成起,就成為台灣最高權利的象徵。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了台灣。在一系列重建台灣的計劃中,建造這座總督府就是當時的核心項目。落成後,從日本第七任駐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到現任中華民國總統,前前後後換了二十二位主人。統治者們據這裡為行政中樞,視這裡為他們的風水寶地。這座日字形建築,週一至週五,早上九點至十二點開放給公眾參觀。但要三天前預約。我們沒有預約,也沒有計劃拜訪總統,只能在大道上拍了些照,在總統府前談了一些小馬哥的軼聞趣事。前後不到十分鐘,就祘此地一遊過了。
注:台巴子,是其他地區的人給台灣人起的帶有蔑視性的綽號。無從查考它的出處。
注:碰磁,指故意造成交通事故,詐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