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巴子,他們值得所有人敬重(之二) / 寶島遊記(十五之二) [2015/03]
- 揭秘:卸妆以后,一个真实的上海美容界名人“莲太太”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五) [2015/07]
- 枇杷树一年能结几次果 ? 我的花圃(八) [2015/05]
- 漂泊异乡几十年,人生的归宿在哪里 [2015/11]
- 卷土重来地沟油 追踪地沟油(之一) [2015/11]
- 名人莲太出门忘带钱,落难了还碰见一个卑劣男(少儿不宜)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二) [2015/07]
- 纪实:在中国旅游,我是怎样被导游忽悠的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三) [2015/07]
- 走进中国(序) [2015/07]
- 尴尬的一幕:在高墩上不但接受安检,还检验是否男子汉 [2015/10]
- 旅游归来,我掉进了成都的的黑夜中,狼狈不堪 [2015/08]
- 走进中国(一)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四) [2015/07]
- 纪实:在中国旅游,我是怎样被导游导购的 [2015/09]
- 诚实人的买和卖 我的花圃(十) [2015/05]
- 颇具中国特色的欺诈:有人要硬塞一个病老头给我 [2015/09]
- 须知:在中国旅游,入了散团你就沦落为二等游客 [2015/08]
- 在中国旅游,吃一亏长一智,该说不字就说不 [2015/09]
- 奶妈素芬,您在哪里 我的花圃(七) [2015/05]
- 岂有此理,这位导游怎么敢撒这样无中生有的谎 [2015/09]
- 傍着美丽凡人都心动 我的花圃(三) [2015/04]
给我上科普课的老师是我们贝壳村的嘻哈先生和前兆先生。在“白玉兰,我心中的花”一文里,我通篇都用“白玉兰”来称呼我花圃内的这棵花树。其实有点混淆视听。嘻哈先生在读者回复中,旁敲侧击地告诉我:“白玉兰花瓣大得多,好像也没啥香味,比较早的春天开花..."这明显的不是我文内赞美的那束花。而前兆先生第一个回复了我第二篇“藏在绿荫中的朴素”,他开门见山地说:“白兰花真的是很可爱!赞!”这隐约地提示我,我心中的那朵花正确称谓应该是白兰花。
因为这名字从我外婆那时就传下来了,在我脑里已经是根深蒂固。我似信非信地开始上网搜索。我首先从查白兰花和白玉兰花的学名开始。白兰花学名为Michelia alba DC,称白兰,木兰科含笑属。形态:常绿乔木,盆栽通常3~4米高,也有小型植株。一家百科全书的编辑大概也得科普一下,他在介绍白兰花时,画蛇添足地插了一句:“白兰亦称玉蘭,但事实上,白兰並非玉兰属植物的玉兰。”后半句没错,那前半句“兰”和“蘭”除了简体和繁体以外,还有有什么区别呢?用我家乡的话说:特只浆糊桶淘得有点厉害。我Google了这个学名,电脑屏幕立刻跳出了白兰花的花形,这正是开在我心中的那束花。另一家百科全书的编辑还把白兰花忽悠成是上海市市花。完全是张冠李戴。写到此,我窃喜,看来需要科普的不只是我,我这个科普班里还有那些才高五斗的编辑们呢。嘻嘻。
再说白玉兰花。它的学名是Magnolia denudata,称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别名白玉兰,是上海市的市花,它亦称望春花、玉兰花,木兰花。玉兰花树高,花瓣也大,是著名的早春花木。同样Google了上述学名。转眼几朵很大的花开在我眼前,证明嘻哈先生所说完全正确。
于是我必须正本清源。我开始把两篇文章内的不正确称谓全部改成“白兰花”。接下来便是在上班前匆匆草就此文,一是向读者致谦,对不起让您糊里糊涂接受了我从我外婆那时传承下来的名称。二是向嘻哈先生和前兆先生表示感谢。是您让我清楚地知道“此兰非彼兰”。三是请看了我的文章,“要满世界寻找白玉兰树”的心随风舞小姐,您请记住您要买的是白兰花树。她开的才是“我心中的花”。要不然以后她张出个大白脸来,您不一定喜欢。不过没关系,您如买回来了,给我,我付钱。说不定还会再赔您一篇散文,名曰玉兰什么的。好了,科普班下课的时间到了,心里轻松不少。
玉兰花
玉兰花
玉兰花
白兰花
白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