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巴子,他們值得所有人敬重(之二) / 寶島遊記(十五之二) [2015/03]
- 揭秘:卸妆以后,一个真实的上海美容界名人“莲太太”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五) [2015/07]
- 枇杷树一年能结几次果 ? 我的花圃(八) [2015/05]
- 漂泊异乡几十年,人生的归宿在哪里 [2015/11]
- 卷土重来地沟油 追踪地沟油(之一) [2015/11]
- 名人莲太出门忘带钱,落难了还碰见一个卑劣男(少儿不宜)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二) [2015/07]
- 纪实:在中国旅游,我是怎样被导游忽悠的 [2015/08]
- 走进中国(一) 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三) [2015/07]
- 走进中国(序) [2015/07]
- 尴尬的一幕:在高墩上不但接受安检,还检验是否男子汉 [2015/10]
- 旅游归来,我掉进了成都的的黑夜中,狼狈不堪 [2015/08]
- 走进中国(一)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四) [2015/07]
- 纪实:在中国旅游,我是怎样被导游导购的 [2015/09]
- 诚实人的买和卖 我的花圃(十) [2015/05]
- 颇具中国特色的欺诈:有人要硬塞一个病老头给我 [2015/09]
- 须知:在中国旅游,入了散团你就沦落为二等游客 [2015/08]
- 在中国旅游,吃一亏长一智,该说不字就说不 [2015/09]
- 奶妈素芬,您在哪里 我的花圃(七) [2015/05]
- 岂有此理,这位导游怎么敢撒这样无中生有的谎 [2015/09]
- 傍着美丽凡人都心动 我的花圃(三) [2015/04]
走进中国 (序)
2015年6月份的大部分时间,我休假在中国。期间,我陪伴九十高令的母亲。参加我侄女的婚宴並荣幸当了证婚人。然后我攀登四川峨眉山,瞻仰乐山大佛,遊览九寨沟,重访我曾经下乡、学习和工作过的若干个城市。我的行程安排和被安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一天空闲。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惊喜。我的收获不在于我感叹城市地平线上千姿百态的楼宇顶戴,也不在于欣赏风景名胜区内流金溢彩的山峦湖岸,更不在于扫荡食肆饭档里色香味形俱全的佳肴美馔,而在于我走近了中国普通老百姓,了解了中国最基层的人们所思所想。由于我讨人喜欢的长相,我甜而不俗的话语,我诚恳朴实的举止使我很容易地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品尝了他们的油盐酱醋,感受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也拍照,但我拍的更多的是人;我也取景,但我摄取更多的是心灵的轮廓。因此,我将要发表的游记更多的是写美景里面的人和事,表象后边的好和坏。我不是五毛,不是公知,不是轮子,是美国的一个普通公民。在我的遊记里只有实事求是的叙述,不加入任何意识形态的褒贬。我用我的良知写这些人和事,尽量奉献给我读者的是原计原沫的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的众生相。我前天下的飞机,作天上班,今晨,拟了“走进中国(序)”,接下来的第一篇是我在中国度假期间写的。
走进中国( 一) 上海人, 你得为自己正名 (之一)
尽管我出身在上海,但我十五六岁插队农村,三十五六岁落户美国,我同上海的瓜葛已被岁月的利斧砍伐得所剩无几。这次九寨沟旅游,遇到来自各个省份的同伴,我总是支支吾吾地报出自己的出身地。我知道上海人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並不与它的产品,与它在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匹配。国人争先恐后购买产自于上海的货物,並以标榜吃的穿的用的是上海货为荣。甚至连造假者也乐于在他们的假货上标以madeinShanghai,兜售他们的劣等次货。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是镶嵌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国的骄傲。出身在这里的人们理当以此为荣。可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上海人”並不是一块香饽饽。当你介绍自己是上海人时,听者心里马上会“疙瘩”一阵,然后与你敬而远之。而你的上海话一出口就如同你与周围人之间撒了一把盐。甚至连导游也频频地揶揄上海人,拿上海人说事。国人可能忌妒上海人的精明能干,羡慕上海人领先时尚,但更多的是不屑于上海人的小肚鸡肠,工于心计,过度猜疑。而出身在上海的居民把上海城区以外来的人都冠之以“乡下人”。粗鲁的,没修养的,不修边幅的便是上海人心中的乡下人。乡下人和上海人之间总有交流,而这交流常失之于苦涩。他们之间常有碰撞,而这碰撞常冒出火花。这火花昨天就在我眼前爆发了一次,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
我在江苏插队落户时有一个好友老李,昨天专程从溧阳来上海看我。老李曾在溧阳县一所小学当小学校长,现已退休。好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晚饭,我们在金钱豹自助餐厅大快朵颐,然后在新华路上散步聊天。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送来夏日难得的凉爽,梧桐粗壮的枝干赶走了都市的喧嚣,营造出一个舒适和恬静的天地。我们享受着微风带来的快意,享受着回忆包裹着的甜美。忽然,老李快走几步,边走边说:一个皮夹子在地上。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路灯的光正透过浓密的法国梧桐树叶把斑驳陆离投射在人行道上。这见一个男士用的厚厚大皮夹躺在路边树下。他拾起皮夾,一叠百元大钞险些掉到地上。他把钱接住,又用力塞回去。他轻声地把看见的告诉我:身份证,两张信用卡,和几张票据。这丢皮夹的一定急了。这是他讲的第一句话。接着他命令起我来:走,不散步了,找人去。客随主便变成了主随客便。他脸红气急的样子,就象他自己丢了皮夹似地。我赶紧应声道:走去找。但是怎么找呢?找警察,去警察局,还是原地等待。正当我们在犹豫的时候,走来一对高声讲着上海话的中年夫妇。男的正在对女的说:侬看仔细点,勿要漏过每只角落。他们火急火燎,慌里慌张,低头弯腰满街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