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留神加入了美国的婴儿潮 [2015/10]
- 历史有意思 [2015/10]
- 2017回家记(6)- 高中同学聚会 [2017/12]
- 华游散想(五)- 没有小费 [2019/11]
- 华府兰花展 [2019/03]
- 2017回家记(3)- 车车车 [2017/10]
- 生男生女不一样 (3)- 婚礼费用 [2018/07]
- 回乡记 (六) 大院老屋 [2015/12]
- 回乡记 (七) 回美搭乘海南航空 [2015/12]
- 回乡记 (八) 我爱北京 [2015/12]
- 2017回家记(1)- 沸腾的广场 [2017/10]
- ABC 学中文,说写用 拙且乐 [2019/12]
- 极寒袭美 风城巨冷 [2019/01]
- 孟菲斯掠影(一)餐馆寻故事 [2016/07]
- 昨日芝加哥全城湛蓝欢庆胜利 [2016/11]
- 阿克隆的孩子 [2017/02]
- 养蚕小记 [2016/09]
- 回乡记 (五) 读报有感 [2015/12]
- 磨石成石 [2017/01]
- 超级杯、超精彩 [2017/02]
- 竞争激烈的医学院 [2017/08]
- 价廉物美的自制旅游纪念币 [2017/05]
- 做个诚实的运动员 [2016/08]
- 鸡年大吉 [2017/01]
- 永远的张爱玲 [2016/03]
洛阳人爱喝汤。
大街小巷里有数不清的汤馆儿,汤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大体上有牛肉汤、羊肉汤、牛杂汤、羊杂汤、驴肉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等等等等。
有一句话叫作“洛阳的早晨从喝汤开始”。一大早,人们就直奔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风味特色不同的汤馆,去喝汤。有好事的主估算过,说洛阳人每天大概能喝掉一个游泳池的汤。
要喝肉汤的话,一定要在早上。中午也会有,但味道已弱。下午和晚上店里基本上没有汤卖,这是因为洛阳人总喝汤,嘴很刁,味道一差立马就品出来了。有名的店里都会有一个大锅,里面存着有多年的高汤。每天晚上加些新的骨头和肉,再添些水,文火慢炖一整夜,这就是为何第二天早上的汤味道最佳。
若要喝素汤的话,味道上白天晚上没有太大差别。再者年轻人不太在乎味道,主要是在一起玩。所以夜市上常见少男少女,尝着不同风味的小吃,随便喝些汤。
早上去喝汤,进饭馆排队(人总是很多),按碗的大小、肉的份量买单。面食有油旋馍、烧饼、锅盔或切得像面条一样的薄饼,供你选择。然后拿着你的面食和菜单小票到大锅边取汤。饭店大师傅在大碗底撒些葱花韭黄香菜盐,放进称好重量的牛(或羊)肉,再夹些血块、剔骨肉等。然后一大瓢滚烫的热汤浇到大碗里去,香气顿时弥漫,鼻子尽情受用。喜欢辣的,可再加点辣椒,赶紧趁热喝一口吧!你的面食可以掰成小块,或者把面条状薄饼,泡到汤里。馍、肉、汤,三合一,吃的舒服,喝的畅快,吧唧、兮溜、乎噜,转眼全进肚。洛阳的风俗:加肉添钱,加汤免费,包你喝个饱。
每次回家必去喝汤。以前回去,出了大院门,街边有一个驴肉汤店,平生第一次喝驴肉汤,真tm的好喝,找不到词形容。这几次回去,那个驴肉汤店没了,也可能搬走了,也可能没驴了。颇有愁肠!
有一次暑假回去,发小带我们去几十里外的一个吃处,“铁谢羊肉汤”,在刘秀坟儿的对面。当时多处修路,东拐西转,还停下车两次问路,终于摸到那家闻名的羊肉汤店。果然是吃客盈门,要等着有空桌位才能开喝。待到连汤带肉热气喷香的大海碗端上来,那真是口水已是几寸长了。看我美国鬼子女儿吃喝的津津有味,周围乱飞的苍蝇也懒得赶,忙着吃呐。
这次回家乡,在京的侄子和我同行,回去看看奶奶。第二天早上我们出大院,去喝了碗羊肉汤。小店里坐满了人,也有人就在店外的小桌小凳上将就着吃,有时连小凳子也没有,那就圪蹴着凑合啦。
不管怎么样,肚子饿了就挡不住鲜汤的诱惑。侄子在他的微信上传了一张照片,美滋儿滋儿的:
“早起一碗羊汤 幸福的感觉”- 侄子的评语。
某日晚上,朋友带我去老城,说是喝“不翻汤”。很有特色,基本上属于素汤类,晚上喝。所说的“不翻”就是薄薄的绿豆粉面皮之类,铺在碗底,浇上滚烫的鲜热汤,面皮一下就熟了,“不用翻”个。汤鲜而不腻,放足了香醋,酸味浓重,同时加很多胡椒粉,碗上面飘着一层厚厚切碎的韭菜段,保温包香。好货都沉底,泡上掰碎的烧饼慢慢地享用吧。
喝晚汤,再逛逛十字街的夜市,很是热闹。
看看修复后的古老“丽景门”,门外门内,很是壮观。
汤好不怕路途远。洛阳人经常坐着公交车从涧西到东关,或长途车到更远的县里面,去尝尝那些口碑好的汤。自然是心满意足而归的。
你若是洛阳人,此文也许会勾起你思乡之情,回忆起上一次喝汤时的美好情景。你若是客人,欢迎你有机会到洛阳旅游观光时,千万别忘了喝一喝洛阳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