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留神加入了美国的婴儿潮 [2015/10]
- 历史有意思 [2015/10]
- 2017回家记(6)- 高中同学聚会 [2017/12]
- 华游散想(五)- 没有小费 [2019/11]
- 华府兰花展 [2019/03]
- 2017回家记(3)- 车车车 [2017/10]
- 生男生女不一样 (3)- 婚礼费用 [2018/07]
- 回乡记 (六) 大院老屋 [2015/12]
- 回乡记 (七) 回美搭乘海南航空 [2015/12]
- 回乡记 (八) 我爱北京 [2015/12]
- 2017回家记(1)- 沸腾的广场 [2017/10]
- ABC 学中文,说写用 拙且乐 [2019/12]
- 极寒袭美 风城巨冷 [2019/01]
- 孟菲斯掠影(一)餐馆寻故事 [2016/07]
- 昨日芝加哥全城湛蓝欢庆胜利 [2016/11]
- 阿克隆的孩子 [2017/02]
- 养蚕小记 [2016/09]
- 回乡记 (五) 读报有感 [2015/12]
- 超级杯、超精彩 [2017/02]
- 磨石成石 [2017/01]
- 竞争激烈的医学院 [2017/08]
- 价廉物美的自制旅游纪念币 [2017/05]
- 做个诚实的运动员 [2016/08]
- 鸡年大吉 [2017/01]
- 永远的张爱玲 [2016/03]
这次回家住在了四十年前我住过的老屋。
妈妈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在1975年时,单位给她分了一间房子。那时候单位盖房都是建在大院里,前面上班,家属院就在后面,中间抽个5分钟空,就可以回家把炉子打开,热上水煮上汤馏上馍,中午下班时现炒个菜就好了,那时没有煤气/液化气/电炒锅等,只有12个眼儿的蜂窝煤(现在谁要还有这玩意儿那也算是文物了吧)。
大院里的生活左邻右舍很贴近,大人上班都在一块儿,孩子们一起厮跟着上学和玩耍。谁家炒了香香的菜,立马大家都闻到了。互相帮个忙借个东西什么的,都很简单方便。当然若是赶上一个别扭或糟糕的邻居那也是到了霉,很烦。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75年分的这间房子,在当时也算不错了。这是个5层家属楼,共有5个单元(楼洞),分给我们的是一单元一楼。那时不兴说套房,充其量就叫一大一小带个小厨房,厕所(那时没有卫生间这样文明的称呼)在外,两家合用。楼下的空旷处,在两棵很大的泡桐树旁,有一个公共用的洗衣设施,水泥砌的四个水池和Build-in的搓衣板,洗洗涮涮都在这里进行。冬天赶上天太冷把水龙头的水冻住了,总有热心人用满满一壶的热水浇上去,把冰化开。
我印象中75年夏天前后我们拿到新房的钥匙,然后慢慢的从原来住的16平米小房子往新楼里搬。那时全家老小六个人,我和弟弟们上下铺的床,挤得满当当的。我后来出去上学了,稍微有些改善。以后老爸单位里也分了房,条件稍好些,我们就搬了出去,没有在医院大院这个房子再住了。
我上学/工作/出国期间回家,偶尔会去老屋里看看,仅此而已。多年前小弟结婚时没房子,那曾是他们的新房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买了商品房,就搬出去了。因这是单位分的房子,可以继续住、用,但不能买卖。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些老邻居搬走了,房子不住就拿出去出租了。不少人也是三番五次的去问我妈,说你也租出去吧,空着也是空着,还能有点收入进来。妈妈总是说,我不会拿去出租的,再缺钱也不会缺那一点。
妈妈近两年身体不太好,每星期要去医院作两三次治疗,原来住在小弟那里,尽管有医院的车接送,但还是不方便,太折腾。今年早些时候,就又把这间久未住人的房子整理了一下,小弟和老妈搬了回来,这样到医院作治疗也很方便,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见到她的许多老姐妹,老邻居,可以大家聊聊天,喷喷话。以前住在新楼里没什么熟人,很是憋得慌。
我这次回去的半个多月全是在老屋里住,重温一下当年的生活情景。每次推着她老人家去前面治疗,大院内的路上总会碰上几位阿姨(当年妈妈的同事),聊上几句。有些人看上很面熟,一下子想不起名字,四十年过去了,真是不堪回首,感慨万千,她们那代人都老了。
这是我们的老屋,总共27平方米。
3 平米的小厨房(我们叫灶火)。
9平米的小屋,当年我和弟弟们住。
15平米的大屋,当年父母住。
外面的空地已是大不一样了,又挤盖了一排小平房和一栋楼房,露天水池早就拆了,成了历史。看着窄窄拥挤的楼前小路,我很担心一旦有火灾,消防车是绝对进不来。
天气好时,妈妈可以在外面坐一会儿,晒晒太阳,看看报纸。可惜这种天气不多,常常是灰蒙蒙的天,太阳挣扎着透过雾霾在显示它的存在,但虚弱的连强弓之末都不如,任你裸眼直视。
脏乎乎的楼墙上,有一宣传告示在鼓吹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好的词汇和字眼都写上去了。除了邻里之间还有的友善之外,其他都不知道从何谈起。
四十年光阴似箭。这些年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变化很大,不知道是否可称之为“天翻地覆”的巨变。我为亲朋好友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欣慰,也祝愿他她们今后一切顺利,身体安康。而我自己呢,出来时间长了,那里街里街外的变化似乎与我无太大关系,只有在这个老屋里我还能感到熟悉和自然,找回一点当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