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留神加入了美国的婴儿潮 [2015/10]
- 历史有意思 [2015/10]
- 2017回家记(6)- 高中同学聚会 [2017/12]
- 华游散想(五)- 没有小费 [2019/11]
- 华府兰花展 [2019/03]
- 2017回家记(3)- 车车车 [2017/10]
- 生男生女不一样 (3)- 婚礼费用 [2018/07]
- 回乡记 (六) 大院老屋 [2015/12]
- 回乡记 (七) 回美搭乘海南航空 [2015/12]
- 回乡记 (八) 我爱北京 [2015/12]
- 2017回家记(1)- 沸腾的广场 [2017/10]
- ABC 学中文,说写用 拙且乐 [2019/12]
- 极寒袭美 风城巨冷 [2019/01]
- 孟菲斯掠影(一)餐馆寻故事 [2016/07]
- 昨日芝加哥全城湛蓝欢庆胜利 [2016/11]
- 阿克隆的孩子 [2017/02]
- 养蚕小记 [2016/09]
- 回乡记 (五) 读报有感 [2015/12]
- 磨石成石 [2017/01]
- 超级杯、超精彩 [2017/02]
- 竞争激烈的医学院 [2017/08]
- 价廉物美的自制旅游纪念币 [2017/05]
- 做个诚实的运动员 [2016/08]
- 鸡年大吉 [2017/01]
- 永远的张爱玲 [2016/03]
最近新换了个工作,到了个新的城市,新长长的头发需要修理。索性就来个新的发型,可谓“改头换面”吧。
周末去剪了个短发寸头,自我感觉还挺不错,第二天去上班有点小小的惊讶效果,好在大家都还不是很熟,我就权当这就是我的新形象吧。稍后将照片传到朋友圈里亮相,颇有WOW的效果。褒贬不一,当然发表评论的中间以鼓励的为主。反正俺已先自嘲过了,“刚剪了一个老农头,像张艺谋”。一个哥们儿说,“张太土了,你像周润发”。说实在的俺还不清楚周是何人,Google之后人家发哥拿头型帅得很,俺这只能是老农头。
寸头好在美国也有个叫法,Buzz cut。其实也就是离光头几步之遥吧。配上头型长的端正的话,剪出来的发型人很精神。网上搜得几张图片,不论男女都很棒。
说起理发剪头,从小到大都不是很乐意去做的一件事,或是个负担。尤其是小时候总是被家长说道许多遍后,才肯去剪头,那年头或者可以去理发店,或者也有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最喜欢看剃头师傅拿把刮胡子刀,在一条原本是浅黄色的但以成了黑乎乎亮幽幽的帆布带上,前后左右地抹上几刀,似乎刀锋就锋利无比了。可惜那时候还是小孩,没有机会去尝试那刀锋。
小的时候不爱去理发,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玩心大,去剪头要花时间,少了些玩耍的功夫;第二是新头肯定会被起哄,到学校会被班上许多男生轻抹重拍,那时候的规则是新头要“报岁”,让人在后脑勺拍三下。赶上后脑勺长的突出的话,大家拍的更开心了,美其名曰,瞧这大梆子头。
第三个原因恐怕就是缺乏好看的发型,梆子头型就限定了有限的发式,要掩盖长后脑勺的话,可以剪个“茶壶盖”型,可是看上去更傻。
挣扎中成长进入了青春年华,“大奔头”很潇洒很帅,可是需要成本和每天梳理的耐心,那年头你一个小年轻人整一个大奔头,还要接受长辈挑剔的目光和评语。
“中共十大”之后王洪文乘火箭冒了出来,他的三七开小分头引起反响,人瞅着那模样真是倍儿精神。可人家是国家领导人,把那好头型占去了。等老毛死后,王也被赶下台,又被人说他留着那小分头看着就不地道。得!没啥头型可以给我等选择了,就胡乱剃吧,略带茶壶盖的小平头应该是最常见的,最放心的,大人小孩都高兴。
小时候很羡慕东北人的头型,后面平平齐齐的,不像俺这河南梆子头,据说人家东北人家的男孩从小就睡在小米装的枕头上,头骨尚软时就被睡出个好形状。俺家里人都吃不饱,估计就用黄土坷垃塞的枕头套啦。
不管这些陈年的旧谷子啦。现在刚剪的短头有诸多的优点:新风貌很精神呀,短发易清洗呀,不太显白头发呀,还多了一个大家打趣逗乐夸奖鼓励的话题。
要说缺点嘛,最近买的一管子定型发胶没有用场啦。
(文中照片均来自网络,特向原作者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