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观赏三文鱼洄游去 [2016/11]
- 走走看看温哥华之卡普兰奴吊桥公园(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Park) [2015/08]
- 走走看看温哥华之耶鲁镇(Yaletown)海景 [2015/08]
- 故地重游-维多利亚市 [2015/07]
- 慈善与娱乐并举 史丹利公园“明亮之夜 ”——BRIGHT NIGHTS IN STANLEY PARK [2016/12]
- 那山那水那湖- JOFFRE LAKES 省立公园 [2018/08]
-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续) [2015/09]
- 簇簇樱花温哥华 [2016/04]
-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15/09]
- 温哥华春天随拍 [2017/05]
- 我不饿,你们慢用 [2015/08]
- 晒黑了 [2015/06]
- 健步,骑车,悠闲好去处 [2015/06]
- 风流与下流的逆转变 [2015/06]
- 横跨加国五省之旅 [2021/05]
开平碉楼,自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引起人们对其历史起源的广泛兴趣。这些碉楼群,分布在著名侨乡开平市的各个不同的村落。它们各有特色,大多是由海外侨胞自己设计,乡亲父老土法建造的。
早在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盗匪猖獗,洪水泛滥,土匪绑匪的活动日益增多,绑票抢劫事件经常发生。更甚的是,很多为生活而被迫卖猪仔到海外的南洋客或金山客门,在晚年带着那带血带泪的血汗钱及一生的积储,准备落叶归根安享晚年时,却被土匪劫洗一空,一切化为乌有,晚年的凄惨可想而知。由于生命和财产不断地受到严重的威胁和侵害,村民们意识到,必须想尽办法,保护家园,使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再或减少受到伤害。在海外侨胞纷纷解囊捐资下,并历尽艰难,从海外购置大量钢筋水泥和材料回国,各村落继而兴建起坚固的且具防御和防洪功能的碉楼。
这些碉楼的建造,都是由土生土长的水泥工匠(很多水泥工匠是文盲的噢)和村民们,用最简陋的工具,因地制宜,按图纸准确地用土法建造而成。其质量如何?经历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绝大部分的碉楼还非常完好坚固,一些外墙还留着当年抗击土匪时,土匪留下的枪痕。
家中老人曾经对后辈们叙述过去村里碉楼的真实故事。村里共有四座不规则但相依望的碉楼。资金来源于海外侨胞的捐助和本地集资,是真正的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建成后,每户都会分得相应的固定房间,用作紧急时安全跻身之用。这些房间的使用权由他的上一辈开此,还一直保留到现在。日本侵华后期,驻守广东的日军数量其实非常少,大多在北方前线打仗。他们为了壮大声势,每天派一小队日本鬼子乘坐快艇,到不同的地点上岸,然后操队通过不同村庄,以为这样可以给村民错觉他们经常有大部队在附近通过。有一年,远远看见一队鬼子朝村子方向开来,村里各家各户老老少少立刻带上钱财细软,储粮食水,迅速躲进碉楼里面。鬼子进村后到处找人,在那里叽叽嘎嘎大叫。当听到碉楼传出婴儿喊哭声后,立刻找来木桩,企图撞开碉楼门,但厚厚坚实的铁门无论他们怎么撞也撞不开。气急败坏的鬼子们最后没有办法,找来大量的木头企图用火把门攻开。火烧了三天三夜,门还依然坚固。那些毫无办法的鬼子也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躲在碉楼里面的人也不敢出来探究竟。等到第三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熄灭了,再听听外面确实没动静后,派一个胆大心细的小伙子,探明安全的情况下才陆续回家。应该说明的是,这么高质量的铁门连同楼梯铁扶手,在炼钢炼铁年代居然被拆掉了,现在一些铁门是后期补上去的,质量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