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事以满足女方为主的爷们,笃定早衰 [2018/06]
- 瘟疫面前,科学与政治撕得三点全露(图) [2020/03]
- 当心了,有儿子的移民家长! [2016/10]
- 男女交欢,到底是交“器”还是交“气”? [2019/03]
- 为什么中国人到西方后全变丑了? [2016/08]
- 十九大后,郭文贵将组建郭家军,杀奔中南海 [2017/10]
- 加州罂粟,不是罂粟花,乃是花菱草 [2017/04]
- 海归回国发展,最好别去山东! [2016/02]
- 男人“那话儿”为什么称“鸟”和“鸡鸡”?(多图) [2019/07]
- 春游之乐:白泥河捞鱼“大家拿” [2018/05]
- 习近平将带领中国全面进入“折腾时代” [2017/11]
- 绝非口误:“宽农”就是“宽衣” [2016/09]
- 草原风情(1)——按摩店里的破胆故事 [2017/11]
- 用“创旧”的办法,一样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 [2020/01]
- 中共将亡于无人,亡于绝嗣 [2018/06]
- 草原风情(2)——浪漫不用玫瑰,代之以999口炒锅 [2017/11]
- 中日结盟,才会让美国精英一夜白头 [2018/09]
- 为什么共产党塑造不出良好的中国女人形象? [2017/12]
- 为什么美国一定会放弃民主,走回独裁? [2018/03]
- 大选,我为什么不信任保守党的党魁蟹儿? [2019/10]
- 习近平的“临门一脚”功夫为什么那么差? [2018/12]
- 倒习政变闹剧,一定是美国人编排的 [2018/07]
- 中共翘辫子后,中国该叫什么国号? [2017/06]
- 世界的下一场革命,一定是武松革命 [2018/09]
- 中共何不顺水推舟,用孟美人与美国“和亲”? [2019/01]
- 我的小三,她们都在忙啥? [2016/12]
- 生活啊你算老几?修理说,我是你爹 [2017/12]
- 统一强大的高丽,对中国更有利 [2018/03]
语言的发展,有时候是不按规律来的。
旧时代的清词丽句,豪言壮语,借着训诂,可以一直被后人沿用下来。那些寂灭多年的陈词滥调,污言秽语,借着媒体,也会被今人当作时髦来传诵。
比如说“老公”,八十岁的老母,二十岁的老公。听起来很别扭吧?
再比如说“大家”,原来是称呼“有学问素养的女士”的,后来竟然演变成了“大家闺秀”;再后来,大家共享,人人有份,都成了大家闺秀她老公了。
“风情”这个词,原指藉由国风传递出来的民愿诉求,也就是现今所说的“民情”。后来居然被俗解成女子调笑戏谑、卖弄风情的“骚情”、“闲情”和“男女私情”了。
“学霸”一词,原先可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单指学术权威人士,在生活作风和为人处事方面,常有欺凌蛮霸行径。
清代小说《姑妄言》第十五回有此一段:
你道富氏的侄儿到家来何事?他姓富名新,他父亲虽是个饱学老儒,却是一个学霸,各样便宜的事他无不会占。奈时运淹蹇,被这一领青衿困了他一生,到老还是个精穷的措大。钝翁点评:此正是学霸的报应,见得坏人终无结果。
你看,与今天的词义差别很大吧?
古今之差如此,中外之别又何尝不是呢?“人设”这个词,究竟是哪阵神风,把它从日本吹到中国的?我看是神经病的“神”,脑中风的“风”。
西方的情人节,立心者所要推广和纪念的“情”与“情人”,与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情”和“情人”,是一回事吗?
从西方情人节的历史演变来看,情人节一开始却与“情”毫无瓜葛,是纪念天主教圣人瓦伦丁,主要纪念月老、媒公的。欧洲中世纪前由罗马帝国统治,凡事讲政治;进入中世纪后则由天主教会统治,普遍讲信仰,忌私情。
情人节之所以十七世纪后从英国传播开来,并且与爱情,与love紧紧关连在一起,这可能与圈地运动让大量农村青年爱情没有着落,婚姻没有希望有关;渴望才会催生浪漫。
情人节的由圣转俗,路径基本上是寻着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轨迹,一路羽化登仙而来。资本主义一方面开发人欲、放纵人性,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却又残酷地摧残人性,毁伤人情,以保障生产。年轻的男女劳动力,跟着资本到处漂泊,情无归处,无以家为,所以,他们才那么看重一见情、一夜情、一晌之欢。越是缺少的,越是需要纪念与弘扬。
中国人的天赋秉性是讲情感的。乐教和诗教的普及与久远,更让我们习惯于纵情骋怀、放浪不羁。西方人的情感,被宗教和资本主义制度压抑、摧残的支离破碎。而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似乎一点也没有受到封建礼教和四大皆空的影响,连中医都只能事后用药,不能预防忧愤成疾,更不能禁绝“怒伤肝,思伤脾”。
尽管我们懂得“七情”、“六欲”。但“情”与西方人讲的“情”是一回事。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是人天生就有的,是随境而迁,飘忽不定的自然情绪。情,是一种个体色彩突出的欲望。需要有制度来节制它。所谓“情理、情义”中的“义理”,就是稳定情绪、约束情欲的社会公理、社会正义。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任何自然本能的情感和私欲,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的约束,不能乱来。你可以纵情山水,但不能滥情于社交。
人者,忍也。“人”字之所以分成两边,下面分开,上面统一,指的就是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在低等层次上,这两种属性是分开的,而在高等层次上,它们却是高度统一的。你也可以理解为,在裆下是分开的,是分公母的;但在头脑和脸面上,必须高度统一,合成男女,配成夫妻。
因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很难克制和对付的,所以,人要社会化,要文明进步,就必须学会忍耐。人者,忍也。足见汉字的神奇,乃在于发音,不在于象形。
对于两性之间的爱情,中国古代圣贤一直主张,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礼,就是男女成婚的社会伦理规范;义,是不随意改变的原则。
所以,中国传统社会并不推崇才子佳人之间的浪漫爱情,而是敬仰有情有义的婚姻佳偶。这也就是“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即民间四大传说故事得以广泛传播,多地争抢发生地的缘故。
“举案齐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刘兰芝与焦仲卿”等故事之所以知名度不高,仅限于读书人中,原因就在于它们突破了社会制度的约束。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意大利人Giacomo Casanova往死里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Marriage is the tomb of love)。 中国人却往另类说,婚姻是爱情的牢笼。我则认为,爱情是美酒,婚姻如酒瓶。羽毛艳美,鸡皮难看。可是,没有酒瓶,美酒装哪里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中国人眼里的“情”与“性”,其实都与“生死”有关。
“情”和“性”,两个字里面都有一个“生”字。可见,情性都与生孩子、繁殖后代有关。死而无形,死后沉寂,所以“情性”不去言明与死的关系。但乱性,非婚生出孩子来,计划外生子,破坏神创生命的大计划,必然有人去死,“奸生杀”便由此而来。
“情”,乃男女之间的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心理。它漂移不定、变化莫测,说之不尽,道之不完,但却魔力无边。用的好,足以成事,玩不好,瞬间毁人。在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感情中,唯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最珍贵。整部《红楼梦》,演绎的就是这种“情”。
性,过去讲“色”,今人讲“性”。由爱情过渡到婚姻,中间一定要经过“性”。
“情”中有个“性”,表明“情”一定要落实到“性”,才能成为“实情”。所以,中国古代的言情小说,基本上也都是色情小说,里面总难免大量的性描写内容。
季羡林老爷子对《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碧云天,黄花地”地忙活了老半天,最后的高潮还是以身相许发表感慨说:这个现象要引起我们深思。深思个絮啊,有什么好深思的?情性不分,情色一体,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如今社会上的混乱男女,营苟情人,名为情人,实则性伴,核心乃是为了钱。所以,在中国养情人,包二奶,男主人第一要有钱,第二要做好身份转换的思想准备,即由情人变良人,从前夫成现任,把亲爹转成继父的准备,因为中国人的“情、性、嫁娶”是连在一起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嘛。
由此可见,在中国,没有情人,只有恋人,情人就是恋人,而“恋人”最终是要成为“夫人”的。这一点与西方截然不同。
至于情人节,我觉得,中国实在没有必要学西方,非要硬性地定出一个日子来做中国的情人节。正月十五、三月三、七夕,其实都不合适。有情人天天都过情人节,无情人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情人节也没用。
201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