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忍则安,四十年來做外卖店的一些经历, [2016/04]
- 身居城市中如能忙中偷闲真正乐趣无穷。 [2023/01]
- 我重视孩子教育,辛勤一生,全为了下一代, [2015/10]
- 博客日報…推荐…我的白述(70岁老人) [2015/10]
- 回国是否一定要到公安局登记报到? [2019/05]
- 我家老二(女儿)被我瞎指挥害惨了。 [2017/10]
- 西来中用国家穷时什么都是宝,说说我亲身见闻几件事 [2020/01]
- 高超的艺术, 毛泽东是否值得崇拜? [2016/04]
- 下一个巴铁诞生了!宣布客家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2019/07]
- 中国有今天,毛泽东值得崇拜。 [2016/09]
- 好多人不理解一个偷渡分子为何天天谈爱国, [2019/07]
- 旅游六朝古都“长安”…实现了几个第一、也看了几个第一 [2019/12]
- 中国一直向好的方面前进,连外国人都有同感, [2018/03]
- 旅游福建侨乡港头镇,顺访海防前线“平潭”岛 [2019/11]
- 20万美籍华人遭遣返,没有中国籍又被取消美国籍,他们该何去何从 [转载] [2020/01]
- 聊聊我的第二故乡香港… [2019/06]
- 大陆出來反共反毛的,进來聊聊, [2016/09]
- 本人文化少见识少,反共反毛者可否解答几个问题? [2016/09]
- 为何大饥荒没有饿死他们呢? [2016/09]
- 竟然还有这种人,还有何面目见人,真是悲哀, [2017/06]
- 夜郎自大不自量力,想实施封锁中国, [2016/08]
- 某些人在写偷渡时造遥胡吹完全不符事实根据。 [2019/06]
- 我永远爱生我养我的故乡因为我是中国人。 [2019/06]
- 24小时报到一次,胡说八道, [2016/09]
- 写帖有争论话题, [2018/07]
- 我是中国人 [2019/06]
不聊政治聊见闻…(三)
我的自述-(70年经历及所见所闻)
(一):故乡的点点滴滴,(二):婴童时期的经历,(三):随波逐流进香港,
(四):香港艰苦的生活,(五):单人匹马闯英国,(六):做外卖店的点滴,
(七):艰辛的餐馆生涯,(八):在英国生活点滴,(九):一生的惊险经历,
(十):先苦后甜有回报,
(故乡的点点滴滴)
我的老家妈廟村听说在几百年前从福建迁移到五华、梅县(现在变梅州了)、兴宁一带,后來再由五华、梅县,兴宁迁过来的,我村有六姓之多光我这一姓(李)就有五、六个宗祠,都是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一点关联的,有学佬李的、兴宁李的,全村都是客家人,我村虽然是由不同地方迁入,但客家音基本相同,我村虽然是由五华、梅县,兴宁迁來,但语音和他们差大很大,五华、梅县、兴宁说的客家话我们很难听懂,有人说客家话之中梅县最正宗。
妈廟村,我村祠堂有三进的、两进的、也有一进的、每进中间有个天井(不是井是没有上盖的地方,比两边厢房低两三尺左右),每进两边共有四间房每边两间门开在每进头尾,两边厢房门相对的,最里面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前有一宽阔空旷地方拜祖宗用的(祭祀),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此拜祖宗,牌位底部放些公用器具,两边厢房长子居住的是离最近祖宗牌位,其次按兄弟大小往外移,开枝散叶厢房不够住移出祠堂外另找地方居住。
我的老家是广东惠陽澳头“大亚湾”妈廟村,妈廟村是养育我的地方,童年在此度过,我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媽廟是个杂姓村,建村历史有三百多年,按姓氏排列进村居住,苏、何、李,吳、蔡、張,有六姓人之多,妈庙村的南面有一条小溪,北面有一条宽达几十米的河流,小溪和河流环抱着妈庙村,村内东方建筑石屋和西洋建筑古洋楼错落有致,村民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妈廟在外人数众多,香港、澳门,远至南洋、美国、世界各地都有早年己有小金山之称。
妈廟村是个穷的乡棣属广东省惠阳县,地貌属丘陵地带没有多少耕地,我村在附近是个大村,多达六姓人大约有几百户之多,最先到的一姓“苏”所占位置很高,多在一些小山坡建屋,后到的只能在较低的地方建屋,初期全村大部分是泥砖土屋,后期建有很多小楼房都是华侨港客回来建的,解放前村子经常遭成群结队土匪进村抡劫,但全村人非常团结也早有准备,在公路一头备有刀叉大棍(土匪是从这一边进村的),遇有土匪进村青壮男人奋力抵抗,大多都能把土匪打跑,那些土匪没有枪的是外村来的。
我村房子一般还算好,就算那些泥砖土土屋地基也很好,离一米左右全是花岗岩石条,每条最少都有一尺高一尺宽长一两米,连门框、窗框都是用此石条,我村那一带没有花岗岩山,从那里弄来不得而知。我家乡南方虽属亚热带气候,但一到冬天寒冷刺骨,那些北风把耳鼻手指冻得又红又疼,我们很少带手套和帽子,不是不带是没有,农村人很少穿鞋,冬天照样光脚干活,小孩不怕冷,光脚走进水里捡霜鱼(冬天冻死的鱼),三几人一堆门前屋后找些避风处,捡些柴木烤火烤红茨,一起聊家常说故事。
那时家乡穷,我的家乡多数小孩捡玻璃碎片、捡烂铜烂铁,还有日本时期的铁丝网,捡來换糖果食,乡村有人上来收玻璃碎片烂铜烂铁的,那时旧人民币一万元我都用过呢,后来旧人民币一万元换新人民币一元,捡烂铜烂铁玻璃碎片能换一两分钱欢天喜地了。
(家乡民间风俗)…(有空再述)